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虽说易往易生,却也不是完全没有条件的,起码你要发心修行,做到‘三要三不’,才有资格往生。
何谓‘三要’?
一要:深信
十方诸佛,虽有无量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能度一切的众生,然而你若不信他,他就没有办法度你。这犹如电视台全天候广播,可是你不愿扭开电视机,便看不到其节目一样。
因此,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里强调说:‘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净宗的历代祖师,亦无不叮咛劝信,例如:八祖莲池大师说:‘往生净土,要须真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九祖蕅益大师更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由此可知,念佛一法,首要深信。譬如鸟儿,没有翅膀,肯定不能飞向青天,人若没有深信,也是不能往生西方。信什么呢?
1、信自。就是要深信自己本具佛性,本来就有与佛一样的智慧与能力,只因妄想分别执著而迷失了,只要去掉妄想分别执著,立刻就能恢复原有的德能,与佛平起平坐,把臂共游。
2、信他。他指释迦牟尼佛之言,和阿弥陀佛之愿。释迦牟尼佛说有极乐世界,肯定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愿要接引众生往生其国,只要众生一心念佛,发愿求生,佛必来迎,决不食言。
3、信因。深信以散乱心念佛,尚且能够成为将来生西种子,何况一心念佛,岂有不往生之理。
4、信果。深信极乐世界之有无数的等觉菩萨聚会一处,乃是念佛之因而得往生之果,这种念佛是因,往生是果的情形,正好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的合乎逻辑,真实不虚。
5、信事。深信离此十万亿佛土之外的西方,确有一个极乐世界,其国人民,但受诸乐,无有众苦,而我们只要一心念佛,发愿求生,必定得生。
6、信理。深信我们本具的真心佛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乃是法界体,极乐世界不出法界,亦即在我们自己心中。我们所见到的阿弥陀佛,是自己的真心佛性变现出来的,并不是从外面来的,乃至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正庄严,也都是我们真心佛性本来具足的东西。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以上六条,乃蕅益大师的宝贵教示,做到了,才是圆满的‘深信’,否则即不圆满。
二要:切愿
佛在《阿弥陀经》的正宗分里,说了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之后,即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是佛在此经里第一次劝人发愿。
又在正宗分末后一段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这是佛第二次劝人发愿。
第三次是在劝愿流通时说:‘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劝信、劝行,只各有一次,劝愿竟有三次之多,可见‘发愿’一事,至关重要。易言之,此经的扼要处,不在七日持名,而在三请‘发愿’也。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劝人发愿呢?这是因为弥陀佛有愿,凡发愿欲生其国者,必亲来接引,所以释迦佛便再三的殷殷叮嘱世人发愿。倘若我们发愿之后,临命终时,不生极乐国,便是释迦和弥陀说妄语,以两人都是已证至果的圣中之圣,所说肯定不是妄语,而是如实语,所以‘净土虽遥,有愿必生’,那是不容置疑的事。
蕅益大师便很肯定的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依此而论,若信不深和愿不切,念佛就是喊破喉咙也是枉然的。
既知念佛法门,信贵深,愿贵切,那么我们便应矢志不移地坚固求生西方之愿。但如何才算是‘切愿’呢?起码你要对下列各项具有一股非常强烈的愿望:
1、愿离娑婆。娑婆充满缺陷和痛苦,置身其中,不啻沉溺茫茫苦海,是故,尽此一报身,一定要脱离娑婆,决不能再等来生。
2、愿生极乐。极乐是一切众生的乐园,是一切众生的最佳归宿,是故愿在此生中,一定要往生极乐。
3、愿阿弥陀佛,慈光照我,授手接我,助我于此生中,如愿往生。
4、愿一切逆境,都不改我念佛之心;一切顺境,亦不变我生西之愿。
5、愿一切功德,庄严佛净土,作为我生西之助。
6、愿我临命终时,预知时至,身无病苦,正念分明,舍报安祥,如入禅定。
7、愿佛及圣众,放光接引,异香天乐,西方圣境,如在目前,以令闻者见者,悉发菩提心,求生极乐。
8、愿花开见佛,悟无生之后,再入娑婆,普度众生。
因为‘发愿’极其重要,所以念佛人在念佛之后,无不‘回向发愿’。在我们发愿求生极乐之后,即等于我们与佛有了一个这样的契约:当我们临命终时,佛一定要来授手接引。这个契约,是神圣的、永恒的,直至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而后已!
三要:力行
有了‘深信’和‘切愿’之后,自自然然的你就会‘因信启愿,因愿导行’,而‘力行’不懈地持名了。
蕅益大师曾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由此可知,我们将来往生品位之高下,乃胥视我们现在念佛的功夫深浅而定的。功夫愈深,生品就愈高,古往今来,那些坐化立亡,撒手便行,潇洒自在地往生者,均是平时念佛的功夫到家,有以致之。
念佛法门,虽有实相、观想、观像和持名四种,然而其中以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著称,《弥陀要解》即指出:‘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兹介绍持名念佛的七种方法如下:
1、高声念。即当神志昏沉,或妄念纷飞时,高声念佛,自可消除昏沉,但是长用高声,恐伤元气,及喉痛音哑,故不宜久行。
2、金刚念。即声在唇齿之间,口念耳听,能每字听得分明,自然心定。
3、默念。即不出声念佛,微以舌尖敲击前齿,心念相应,音声历然。
4、禅定念。即坐禅时,澄诸念虑,寂然不动,然后以清净心,默念佛号,不缓不急,绵绵密密,或每一呼默念一字,久则纯熟,三昧忽尔现前。
5、追顶念。念时字句甚急,一字追一字,一句顶一句,中间不留空隙,因追顶紧密,故能使杂念无法出现。
6、礼拜念。即念一声佛号,拜一次佛,这样能使三业清净,效果很大,惟拜久必感疲劳,故应量力而行。
7、十口气念。极忙之人,无时间念佛,可于每天早上或晚上,作十口气念,即念佛不拘声数,但以尽一口气为度,如是十次,名十口气。
若问上述各种念佛方法,那一种最好?答案是:当你觉得用那一种方法念佛,能使心境清净,不起杂念,这一法便是此时最好之法。所以有时这一刻用甲法最好,下一刻若觉得不济事,可改用乙法或丙法,总之要以能克制妄念者为准,故不能硬性规定,那一法是最好的方法。若作硬性规定,恐怕难收念佛之实效,应善自调和为尚。
何谓‘三不’?
1、不怀疑
‘不怀疑’就是不可有丝毫的怀疑。念佛人对下列事项绝对不可存有丝毫的怀疑:
(一)不可怀疑自心。自心即佛性,有佛性者,必定成佛。
(二)不可怀疑佛言。佛说有极乐世界。肯定有极乐世界。
(三)不可怀疑佛愿。佛愿要接引众生,肯定必来接引众生。
(四)不可怀疑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有其因必有其果。
(五)不可怀疑佛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乃集十方佛国之美好于一身的净土,故其他佛国都不能与之相比。
(六)不可怀疑法门。此法门为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一个极其特别奇妙的法门,能令人就在这一生中,了生死、离轮回、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故十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同声赞扬;谁若对之怀疑不信,那便是放弃了在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实在愚不可及。
要知道,世人虽念佛,只要有一丝毫疑情存在,有福报者,也只能生到西方之‘边地疑城’,福报差者,疑障起来,即不能往生,太可惜了。
2、不夹杂
‘不夹杂’就是修行念佛,不可夹杂其他的法门,要一门深入。为了避免念佛人患上夹杂的毛病,净宗建立了‘五正行’如下:
(一)读诵正行,即专读诵净土三经;
(二)观想正行,即专观想极乐庄严;
(三)礼拜正行,即专礼拜阿弥陀佛;
(四)称名正行,即专称念弥陀名号;
(五)赞叹供养正行,即专赞叹供养弥陀。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被印光大师列为净宗经典之一,及净空上人也说它是净宗的‘心经’,那是大有道理的,因为此经把念佛的精要,和盘托出。它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众生的心,忆著佛和念著佛,现在和将来,一定可以见到佛,离成佛已经不远了,其间用不著假借其他的方法作帮助,一句佛号念到底,自自然然的即得大智慧,心开意解,见性成佛!
此经所说的‘不假方便’,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不夹杂’。蕅益大师就正告世人:‘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著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著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著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
3、不间断
‘不间断’就是念佛不可间断,要绵绵密密,心不离佛,佛不离心,毋令暂忘。这也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说的‘净念相继’。
要做到不间断,和净念相继,除了定时的早晚课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不停的想著佛和念著佛。
今人做不到‘不间断’的理由很多,诸如工作忙、学习忙、应酬忙、娱乐忙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念佛是一切法门中最最方便的了,无论行、住、坐、卧、路上、车上、船上、做事、娱乐,乃至大、小便时,只要有心,都可以念佛。谁说没有时间念佛,那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自欺欺人,扪心自问,必然有愧也。
上面曾说过宋朝莹珂法师往生的故事,像他那样既破戒又造恶业的人,之所以也能往生,关键即在于他不眠不休不间断的专心念佛三昼夜。
以上所说的‘三要’,乃往生的必备条件,盖信不深不能往生西方,信虽深而愿不切也不能往生西方,信深了,愿切了,如果没有力行念佛,同样还是不能往生西方。可见,深信、切愿和力行,乃往生西方之‘三资粮’,既是资粮,当然不可或缺,而且愈多愈好;再加上不怀疑、不夹杂和不间断之‘三不’,往生一事,可操左券,决不落空矣!蕅益大师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散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便不散乱者,即是下品上生。
●念到事一心不乱,不起贪嗔痴者,即是中三品生。
●念到理一心不乱,任运先断见思尘沙,亦能伏断无明者,即是上三品生。
●信愿持名,消伏业障,带业往生,即是凡圣同居土。
●信愿持名,见思断尽而往生者,即是方便有余土。
●信愿持名,豁破一分无明而往生者,即是实报庄严土。
●信愿持名,持到究竟之处,无明断尽而往生者,即是常寂光土。
由大师的开示,说明了凡是信愿持名者,可以九品往生,可以圆净四土,那是一点也不假,都是真实不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