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六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通炯时间:2019-06-25 01:41:04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六  书问  与周海门观察  头陀蒙以甘露见洒。清凉心骨。顿启沉疴。此段因缘。实非浅浅。别后之怀。大似空生晏坐石室时。见法身不离心目间也。尝谓个中事。须是个中人。岭南法道久湮。幸得大悲手眼。一发扬之。使阐提之辈。顿发无上善根。比虽入室者希。而知有者众。归依者日益渐隹。如菩提树下。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六

  书问

  与周海门观察

  头陀蒙以甘露见洒。清凉心骨。顿启沉疴。此段因缘。实非浅浅。别后之怀。大似空生晏坐石室时。见法身不离心目间也。尝谓个中事。须是个中人。岭南法道久湮。幸得大悲手眼。一发扬之。使阐提之辈。顿发无上善根。比虽入室者希。而知有者众。归依者日益渐隹。如菩提树下。与曹溪诸僧。最难调伏。近来回心信向者。盖已十之二三矣。惟此一段真风。皆从大光明藏中流出。足证居士此番宦游。实是龙天推出。乘大愿轮而行也。曹溪志今始刻完。幸垂一语。置之篇首。发挥六祖光明。点开人天眼目。庶不负此嘉会也。

  又。

  柯孝廉于五月省中相见。如再生人。此君根性猛利。能于忧愁疾病关头。顿然打破生死窠窟。真豪杰士。忆居士云。人人皆上根。第无大炉鞴耳。此君非座下。何能一开发如此。非上根又何能猛勇如此。将来海表。正法命脉。实赖此君。愿佛力加持以色力康强。不患不如古人。山野年来说法。如与木人听。方外弟子中。近得一二人。稍可钳锤。俗谛中一时信向。而真履实践者。独顺德冯生昌历。此子少年。灵根颇深。乡党一时归重。无问老少。及门者咸师事之。其真诚动物。故孚教如此。观此子决志。则将来不退。可起江门之续。斯盖岭表法道机缘。运转之会也。近闻与陶石篑太史游。此公冰雪心肠。非一世清净戒中来。与山僧相会时。惜机缘未深耳。若得周旋。更大快事。屠长卿近与德园同志。亦当时导引。入此向上一路也。郑昆崖中丞公。盖真为生死人。近在林下。深知惬怀。第与山僧会时。此向上一窍。尚未开发。居士能以此事。委曲通问相慰。足荷慈悲不浅也。此中法缘渐开。弟子中受化之机。前书已具闻之。尚有二三未成熟者。傥天假之以三年。或稍有可成就者。足以不负此行。诸佛所护。如来所使。并法门知己所望耳。

  答任养弘观察

  此段工夫。只在急流中。石火电光里。手亲眼快。方是大力量耳。承示此中。得大清凉安隐。便是顿证菩提之第一义也。第恐照力不坚。被他流转而不觉知。若觉知。则云散雨收。光风霁月。其乐自不可喻矣。

  与祝惺存观察(名以豳)

  我闻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忆昔奉教周旋。今则恍忽如梦。别后曹溪如命。种种皆如幻事。今则视之如泡。然妄想心中。但如影耳。惟大智观之。岂外此耶。曹溪中兴。一段因缘。秋毫皆出慈心三昧。即山野无量苦心。总皆悲愿摄持。功虽未竟。而大概规模。聊为中兴祖道一代事业。在山野固不足录。惟尊慈一段护法光明。终不可泯。兹弟子辈。手录一往实事。列为十款。敢乞法施为文。作金刚幢。当与六祖法身。相与无穷。实千载之下。中兴一大事因缘。惟愿出广长舌。遍覆大千。令见闻者。普入大光明藏也。

  与丁右武大参(字觉非)

  公与山野。此段因缘。固自大奇。海内识者。亦莫不称奇。良由我辈。皆堕世出世闲二种知见。我慢大障。习气种子。覆蔽本有智慧光明。公堕此故锻羽中途。不展搏风之翼。山野堕此故法幢中折。不克振佛祖家声。赖诸佛广大真慈。不思议神力。同以迅疾法雷。而击破之。彼此人事不同。而所遭炉鞴同。既而所投苦趣同。且竟以性命相依同。岂不欲出生死同。证菩提同耶。故共将一篾束之。一齐抛掷东洋大海。直欲吾辈。顿将历劫粗浮习气。人我是非。恩怨得失。种种垢浊。一洗殆尽耳。不然。何其同死同生。亦至于此耶。尝谓此则公案。古人难调伏者。都用此一机。如昌黎东坡。吾门觉范诸老。皆是物也。若昌黎之固执。非大颠不化。东坡之我慢。非儋耳不消。觉范之见习。非琼崖不泯。然此数公。陶冶皆同。而所遇不同。故不称千古奇事。惟公固非昌黎。而山野窃不敢望崖颠老。山野虽有愧觉范。而公不让东坡。即其今日因缘。大越前修。真千载一时。庆幸多矣。若公无禅喜见志。山僧无楞伽印心。仍循故道而归。岂不负此良缘。有孤天造耶。所以同处经年。不敢以此向上一著。略露微芒者。以公之上根利器。自可一超直入。正如涅槃会上。广额屠儿。放下屠刀。便作佛事。殊非区区者比。盖入道因缘。固自有时节耳。不意遽尔言别。真念百劫难逢。今幸相值。岂肯轻易放过。故山野不自知固陋。而于风波之末。若冀承欢喜。一决死生。无三水之猛省。回淇之坚誓。山野定不舍跬步。必追至曹溪原头。水穷山尽。大休大歇而后已也。所以然者。惟公以菩萨信山野之心。以骨肉待山野之身。海内知己。皆以出世奇公与山野之遇。苟山野不以此段大事因缘。剜心摘胆以呈公。又何以慰知己之望。报公非常之爱哉。公不以荷担如来。为己躬真切事。亦非所以爱山野酬知己也。此段工夫。万万不难。惟公真心本体。般若光明。堂堂独露。所以胸包星象。气盖乾坤。直以粗浮嗔慢习气。时时发现。自障妙明。故吐尽肝胆。而人或不见信。费尽慈悲。而人或不知感。公谛思此外。更有何事愧于人哉。吾佛有言。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此普贤菩萨利生之大忌。以嗔与慈悲。不两立耳。唯今但愿消得一分习气。便露十分光明。除得一分嗔慢。便立百分功德。古人所谓不用求真。惟须息见。又云。不必别求。放下便是。又云。看得破。佛也做。永嘉云。从他谤。任地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消融顿入不思议。于此足见。古人无他长。只是肯将胸中不可人意的事。一齐放得下。只是人所不堪忍处。自己忍得过。始也生忍。若忍至无生。则顿登佛地。又有何微妙伎俩。以涂人之耳目哉。前曾有联云。念头起处即看破。事未至时莫妄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此后愿公。第一入忍辱法门。做省心工夫。作放下事业。回视从前半生行脚。都是梦事。一口吐尽。不留丝毫。赤力力[跳-兆+孛]跳。打起精神。踢翻窠窟。揭出斩新日月。别立生涯。如此方始是大丈夫。盖天盖地。不负生平之气象。自有天龙拱手。魍魉潜踪。此正修天爵。则人爵自至。以此较之。虚浮想相。与作真实不朽之功德者。盖霄壤矣。如是可名觉非居士。孟浪极此。高明以为何如。傥知己不以为欺。则芝兰不足比其契。金石不足方其盟。是乃金刚种子。历劫不磨。愿与公生生世世。同为出世津梁。共作慈悲眷属。度尽众生。而不相舍离也。山野今日之言。方毕露肝胆。痛绝常情。出世之盟。订之于此。若果见信。乞将从前与公札子。一火烧尽。不余一字。则百念成灰。请从今以去。凡与公书。非药石不发。字字愿效吾佛真语实语。不妄不绮之戒。公之所教。但愿以别后日用工夫。省力费力处。易过难过处。互相激扬。以成一代伟绩。愿公先向生死关头。作一关吏耳。此关一透。则可掉臂游戏。戈戟场中。是非堆里。处处头头。放光动地。现宰官身。作大佛事。如是可称出世雄猛丈夫。殆非古今世谛豪杰。可比万一也。别离不远。生死情长。怅望各天。葛藤遍地。愿慧剑一挥。不留毫发。惟高明努力图之。

  又。

  别后日复一日。杳无音问。去人滋远。思人滋深。每见惟吾。未尝不惊吒相问。以何因缘。而消息顿断如此。忽得手书。云中冉冉而至。开函恍见颜色。且字字皆从真心实际流出。悲喜交集。及观照心时现。行住坐卧不离。者个数语。不觉喜心倒剧。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也。尝谓此道在人。本自具足。根不论利钝。悟不拘迟速。只在当人自信自肯耳。所谓一念回光。便同本有。岂向他觅。第开发自有时节因缘。向所得三吴诸故人书。企望居士。顿入此道。以同体念切。故有许多担忧。似乎居士习气偏胜。于此为难。独山野观居士脱体莹彻。如骇鸡犀枕。即有所偏。皆属客邪所感。非本然也。以入道如一镞破三关耳。但肯心一发。则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当之势。又何敢较其迟速。分其利钝乎。是则为居士忧者。如为郊邯郸之步者。忧其不成武耳。从古自有出格没量汉。安可与寻常比耶。大概此事。直是贵在勇猛。一踏到底。若习气忽发。但猛的一拶。如霸王之力。拔山举鼎。一齐用尽。又如一声叱吒。千人皆废。如此又何患习气不能消磨。才有一毫不能消磨之念。便堕怯弱。就觉不丈夫气矣。此事端在关心爱憎。最难打破处。著力一椎。若此处一破。则百千万种关棙子。一时齐破。若难处不破。纵将百千万种佛法。知见道理。一口吸尽。都无半点实用。世出世闲。通无利益。何以故。以病根未拔。犹如鼠毒。遇雷便发。若病根发。任作多少功名事。种种伎俩。都是病行。大非雄猛丈夫行也。既行非丈夫。又何以称丈夫。负超世之量哉。窃叹居士。人品才华。功名事业。天资学问。件件过人。若病根不拔。但能陵轹一世。不能陵轹千古。若肯将生平所负聪明力量。一齐收束。聚精会神。攒簇于此。一大事因缘上。一旦打破。则将从前万劫千生。种种恩怨荣辱。是非得失。烦恼业障。一齐化成无上菩提。光明种子矣。从此一番出头来。凡有所作所为。纤毫事业。皆从此段光明种子中发挥。事事法法。皆成不朽。此吾释迦老子。弃舍王宫。割断恩爱。雪山六年苦行。博得底。在居士一旦席卷而囊裹之。岂非一大雄猛丈夫哉。常笑勾践以会稽之耻。乃二十余年卧薪尝胆。其志止于吞吴而已。何其陋哉。山野每谓烦恼之贼。历劫侵吾正信。不止一吴。以之隳法净土。破涅槃城。置身苦海。漂流无涯。不止会稽之耻。吾人苟能切齿。立勾践之志。以复历劫生死之仇。正不必二十年之功也。以彼为之在人。而此为之在我。既为之在我。又何惮而不为耶。

  又。

  承示当此逆境。大得受用。极为欢喜。大段于逆境中。得大受用。皆大丈夫之能事。特家常过活耳。无甚奇特处。只是日用现前。顺境熟习惯便处。不觉发现。被他瞒过。此处为难耳。且如目前。无论大小不如意事。此逆境也。触著便怒。即被他触动。动则有苦。便不受用。此正是熟处难忘耳。生死机关。只在此一转处。此处转得过。立地便是圣人。若转不过。依然堕在烦恼窠窟里。此急流处。一拨转关棙子。便是拨天关之力量。非居士大力量人。金刚心地。断难施展。古人所谓佛法无多子。正此谓也。大概烦恼处。得受用快活。方为真受用耳。居士生平烦恼极大。而快活处亦大。即今若能将烦恼窠窟。一椎打得粉碎。全身跳入快活场中。回视百劫千生。习气影子。一口唾尽。此真是天上天下。第一自在没量大快活人也。居士能以此为孟浪否乎。今日完满道场。目前无量快活事。恨不得与居士共之。聊以此报平安耳。

  又。

  贫道此万里之行。仰仗诸佛慈力。 圣主弘恩。坐此瘴乡。得了此一段大事。真百千万亿劫。最上因缘也。惟念居士。与贫道同此甘苦。岂不能同此法味乎。谚云。日出事还生。尘海茫茫。终无究竟。得偷闲处且偷闲。念此丈夫之躯。撑拄乾坤。除却世闲事。更有出世闲无穷乐地。岂可以目前幻化。世闲妄想。便为究竟乎。居士别来二载。想于看破处。脚跟一步。必能渐入佳境矣。居士金刚心中一咳唾耳。何如。

  与汤海若祠部

  长干一别。眨眼十年。舍利身光。居然在目。即种种幻化之缘。皆属空华佛事耳。山僧坐此瘴乡。赖三宝真慈摄受之力。无诸烦恼。且以法缘消磨岁月。刁斗不异折脚铛耳。无奈历生文言习气。横发于无事甲里。千日之期。除奔走行伍供役之暇。诸著述。不下数十万言。虽无补于至道。聊见区区一念孤光。不昧于罗刹鬼国耳。谅知我者。不以此为迂也。

  与刘存赤

  吾人多生积劫。五欲淤泥。七情业火。深而且炽。豪杰之士。靡不为其陷溺烧煮。求一念回心。了不可得。况望其生远离心。求出苦道。专念栖心于净土乎。此又不独莲出淤泥。而又根从火发也。何喜如之。吾人欲出生死者。要知生死之根。欲求净土之本。殊不知净土之本。即生死之根也。是在此心一念转变之闲。不遗余力耳。愿公谛于日用现前境界。妻子团圞之际。朋友交接之闲。义利交攻之处。喜怒未发之前。预先著眼觑定。真真实实。谛谛当当。要见如何是生死根。即当极力拔之。然而吾心本净。其所以秽浊者。实此根株之弊垢也。苟能力拔其根。则净土不求至而自至矣。所谓一根既返原。六根成解脱者。正此谓也。若于根本一念觑透。则日用头头。无非解脱之场。尽归极乐之境。斯实身虽未到莲华内。先送心归极乐天矣。

  与郑金吾

  贫道下劣无似。第一朽株耳。昨者雷霆震惊时。望者如傍劫火。乃承座下。横放身心。攘臂而援之。种种方便救济。志在必生而后已。不减长者之于火宅诸子也。别来兀坐瘴乡。每生疲厌。则兴怀座下。不觉顿增无量勇猛度生之愿。今蒙 圣恩。所赐余年。即其所说之法。所利之生。皆出于座下之金刚心地。行愿无穷。而功德亦无尽矣。下劣走入瘴乡。瞬息千余日。愧有漏之因。不足以酬无相之施。愿以法谢。谨持近来所作佛事。法言数种。奉慰慈念。以报知己。更试省览。聊见空中鸟迹。以寻道人行脚事。不离车尘马足闲也。

  与何金吾

  尝忆古人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与夫不言而道自存者有之。至若当患难死生之际。睇盼于缧绁桎梏。不言而心识者。盖亦希矣。何者。人易感于心知。恩难施于不报耳。往者山野以无状。上干 宸怒。下镇抚鞫时。雷霆在上。鼎镬在前。即昭昭耿耿之怀。无容见白。执事奉 节监刑。且低回犹豫于捶楚之闲。藉令形如金石。岂能当其炉韛耳。幸赖足下一言而决之。真若洒霈雨于烈焰。投甘露于枯肠。顿令五内清凉。跃然生色。亦不自知在刀锯闲也。在 朝廷三尺之法。未少假藉。第侧观足下不忍之心。油然现于眉睫。盖已深知足下为仁人君子矣。徒铭感于心。然不知足下为谁氏也。山野深入瘴乡。当饥馑之余。滨九死之际。念足下高义。未尝去怀。顷值贵僚友询之。始知足下为何君也。谨修尺素。用布怀德之私。

  答郑昆崖开府

  远蒙白毫东照万八千土。光中苦行头陀。俨如面礼慈容。亲闻妙义。复荷甘露见洒。尘习顿空。踊跃之怀。非言可喻。贫道闻菩萨妙行。妙在历境验心。烦恼空处。不用别求般若。诸尘透处。即此便是玄门。伏诵实际一语。真翳目之金篦也。亲承有愿。接足无时。妄情依依。益增倾倒。惟真慈摄受。不舍有缘。风便更希遥垂一手。是所钦渴。

  又。

  五羊久称蔑戾。所居垒壁。非兰若也。贫道仗 圣慈。以万里为调伏。兢兢执役炉锤闲。且幸以毒除毒。其于狭劣习气。似渐销镕。诚如饮水。然终似陆鱼溥沫耳。岭南曹溪。乃六祖演化地。禅门洙泗。肉身在也。贫道窃愿持一培土。以徼灵于寂光。潜消旧业。初不敢放舍身心。第恐失伍。时复往来行闲。今赖当台宽假。似可息肩。顷乞食凌江。忽奉瑶函。自天而下。如天鼓音。三复慈旨。真无边大悲。不舍有缘于微尘毛孔耳。猎隐一语。诚痛处札锥。感激熏心。顶谢无量。承示随处安心。此正尘尘解脱。愿善调伏。以广舟航。是所至望。

  答葛自修

  承示。自幼即知自问心是何物。将谓肉团是心。死后身尚在。如何不灵。于此觅心不得数语。不觉惊叹不已。以山野自入法向道。入山修行以来。今已三十余年。所阅海内缁白中。初心向道者。盖未见有此等发觉初心也。良以一切众生。佛性是同。但以宿习般若缘分。浅深不一。及多生所近。知识闻熏种子。邪正顿渐之不同。故入道之志。有邪正诚伪迟速之不等耳。足下所言。皆多生亲近真正知识。闻熏无上般若种子。习气内发。故自幼不觉失口吐露。且此种子根深。故切切横在胸中。扼塞不能暂舍。是以吞不下。吐不出。大似一物梗概于中。只是觅不得耳。由把作一物。却觅不得。生平思虑。不能自信自决。但逢人即向他寻觅。见指点虚空。便只当虚空会。及闻一喝。又作一喝会。且虚空是色。一喝是声。由多生在声色里。流转习熟。所以今又被他流转将去。所以被他流转者。只是将此心当作一物。把声色当作声色。所以日用见色闻声便与心作冤对耳。此正谓含元殿里觅长安。如何能得脱樊笼哉。岂不见古人道。唤作一物即不中。又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又云。见色非关色。闻声不是声。又云。声处全闻。见外无法。此等言句。虽能令人死。亦能令人活。大概生者令死。死者令活耳。足下自谓觅心不可得。此等最是亲切处。如何不信自心。反更别生种种思虑而他求耶。岂不见达磨面壁时。二祖神光曰。我心未宁。乞师安心。磨云。将心来。与汝安。光良久云。觅心了不可得。磨云与汝安心竟。自此以后。此语流布人间。谓之单传直指。六祖以下。南岳青原。以至五家千七百则。普天匝地。说禅说道。了生死者。不可称计。是皆从神光觅心。了不可得一语而来。足下必谓心是一物。可向人觅。而师资亦可授手者。且看达磨将甚么物。亲手递与神先。又亲手接得个甚么来。且人观光。觅心了不可得一语。与足下语一样。如何神光便是。而足下不信。若谓足下。志与神光有二。则众生佛性有二。若与神光无二。如何神光不疑。而足下更疑。若谓即此不可得者。就便是悟。如何神光一悟永悟。而足下闻喝之后。既云。疑团不知向何处去。何以今日于祖师公案上又不通。而文字又作障碍耶。但看过在甚么处。且当正闻无念喝时。如何得疑团顿去。见个甚么。便得潇洒。今日为何又不洒落。即看不洒落处。是谁拘缚。文机不通处是谁障碍。足下但著力。就在痛处下锥。锥到没下落处。忽然亲眼看破。方信此心不是物。不假外求。始知从前错。错到底。不错。不错到底。如此时节。方信山僧今日之言。大似扬声止响。画蛇添足也。语不及意。信笔草草。不觉葛藤遍地。足下览过。即唾却烧却。又不可留与后人。作话[打-丁+霸]。起疑团也。

  与胡顺庵中丞

  法驾东归之计。知公肝胆。决无遗策。斯亦下愿耳。但人生福禄。皆自前世预定。岂可以人胜天。万一不能如此。又岂可坐待解脱。方能进道。即今外居轩冕。内蕴佛心。至若遇物临机。兴慈运悲。所谓触目皆是成佛种子。无尽福田。但能稍加留神。即一日之闲。所作功德。尤较区区千万什倍。且公权如天地。生杀所在。善恶之机。谅能明察。而几微之间。所系极大。运筹安攘之略。在公大智之中。犹一[必*页]耳。但以慈为根。以悲济物。广行方便。安然取乎大定之中。如此即是现宰官身而作佛事。岂可与为一身之荣者。同年而语耶。藉斯梏桎。转为济胜之具矣。又何汲汲。却迹逃形。而坐驰日月也。千里之思。无以为献。此腐言。用发公一唾。何如。

  又。

  山野生平。以直了生死为念。二十余年。若志山林。即不能彻证。上齐古人。至若生死关头。良以自信。一切魔冤。皆究竟菩提。庄严佛果。其佗祸患得失。是非毁誉。付之自然。又何撄宁。故自罹难以来。一念清凉心地。未尝暂移。从去冬十月。于济城马首南向。彻骨冰雪。于腊月至白下。迎老母于江上。欢然作别。八日即扬帆而西也。所赖情枯智竭。幻影全消。明镜止水。聊以自适。此段因缘。从大冶炉中煅炼将来。幸无为我萦抱。但愿静养天和。以胥至乐。傥天假生还。尚图了未尽因缘。相伴余年也。

  又。

  贫道自涉难以来。实滨九死。直今正眼觑之。然未见纤毫动静相。即万里相悬。其实不离跬步也。念与居士忘形半生。谅能入此法门久矣。岂复效常情。驰去来想。栩栩然作梦中悲酸耶。贫道此段因缘。不独超三十年行脚。适足以超旷劫修行。雷阳炎蒸如火镬。瘴疠死者。泽若沃焦。贫道兀坐尸陀林中。饮瘴烟如灌甘露。忍饥虚若饱醍醐。苟非智竭情枯。何以消受。近得大将军为护法。已借一枝于会城垒壁间。荷戈之暇。闭门枯坐。诸缘顿断。唯披阅楞伽。究西来心印。了未了公案。福善金刚心。已化作光明幢。可不忝门墙。古人尝谓祖祢不了。殃及儿孙。贫道所幸。不堕此语矣。佛谓以七宝施满恒沙。不如持此经四句。知居士不忘贫子。敢此以慰。其他复何所云。

  又。

  山野坐蛮烟瘴雾中。且喜生缘日薄。道缘日厚。形骸愈苦。心地愈乐。是则何地而非 君恩。何莫而非佛力耶。此可与知己者道。难与俗人言也。不审法体何如。摩诘有言。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况百岁光阴如捻指。能几何哉。居士春秋日高。前景日窄。从来浊世滋味。备尝殆尽。谚云。到底盐如此咸。醋如此酸。到了作何究竟。古人云。来时尽好。只恐去时不如来时。此非虚语。居士谛思。从前功名事业。与夫儿女计。皆是他家活计。如何是自家活计耶。若一念猛省至此。不觉失声。自然著急。打整自己脚跟下生死大事。若不著急打整。还是不曾猛省。不猛省一下。又大非居士。此等豪杰丈夫事。山野二十年前。即证居士言此一著。故不惜身命。愿与之游。然虽半积阴功半养身。混到今日。就中一点赤心。大似张良始终为韩之意。与居士相与谈笑十余年。只是虚华境界。人情佛事而已。其实未曾打破肝胆。然与居士一寸心肠。炯然相照。亦未尝不知山野此段衷曲。将期白首同归。共了此事。岂其一旦分崩离析。亦至于此。即此可以观生死矣。况今同在乾坤之内。纵隔万里。天眼看来。犹比邻耳。不能一承颜接色。欢如昔日。何况生死长途。一别杳冥。相逢何日。傥山野不能生还。是与居士长别。再出头来。不知可能如今生今日也。兴言及此。大可悲酸。山野受居士知己之义。非此不足以报居士。信山野不至此地。又非所以答知己也。

  与周砺斋太史

  向虽心窃向公雅量。未得深语。昨持钵王城。幸接公于龙华树下。睹其道念精真。喜彻心府。然古人轻千金而重一诺者。士诚贵在知己耳。自尔山僧当尽命山海。无复他慕。赖公法眼圆明。何当复咎瞆瞆者。私念东方文运。启自我公。而法运。或当属之鄙人耶。世出世闲。交相为用。是亦两闲奇事。此非狂言。实所望公以道自重者如此。

  答周子寅伯仲

  世间聚散起止。成住坏空。有为法中。理合如此。何足为悲。可悲者。长夜冥冥中。失此慧炬。使诸佛子。无所依归。将智种灵苗。日为五欲烈焰之所焦枯。不能圆成胜果耳。惟六尘蔽乎性天。爱草荒乎心地。烦恼翳功德之林。贪嗔攻涅槃之宅。伐之以酒色之斧。纵之以猿马之蹂。将日见荒芜。竟为卤莽。愿足下心心念念。以此自悲。而滋培耘耨。戒勒提防。将鲜敷觉华。庄严宝地。冀普使天人。各怀智种。蠢蠕翘蛸。齐登觉岸。以足下不独振家声于永世。适足以洗法门今日之羞。非此何以望足下伯仲间也。行役万里。足下体此。犹比邻耳。

  与焦从吾太史

  念此末法寥寥。龙天推公。现宰官身。建大法幢。以作当代人天眼目。非小缘也。睽隔多年。昨树下相逢。俨如异世。人生悠悠。梦幻如此。且瞻道貌天形。诚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者。自非心光密回。何以圆照如此。安可以音声色相耶。欢喜无量。某愧钝根下劣。二十年来。苦心山林。犹坐竿头。殊无放舍之地。然大事因缘。诚不易易。别时承教一语。感荷无涯。归来兀兀虚岩。心心独照。敢负知己。时复海湛空澄。法身顿现。此中岂非感应道交耶。闲披老庄翼。乃集诸家之大成虽注疏多峻。乃人人老庄。非老庄老庄也。惟公入此三昧甚深。何不彻底掀翻耶。某常论此。老出无佛世。窃且以类辟支。如庄则法执未忘。自入游戏神通。变化多端。眩人眼目。自非把臂共行。鲜不为其播弄。若觑破底蕴。真有别解脱门。此老万世之下。与公可谓旦暮之遇也。某昔行脚中。尝以二老为伴。时时察其举动。颇有当心者。但难以言语形容耳。内篇曾有数字点掇。尚未录出。容当请正。

  与杨复所少宰

  读曹溪通志序。言言皆从大慈真心流出。比见闻者。莫不大生欢喜。况千载之下。不知唤醒多少梦中人也。惟我卢祖。大寂定中。必现熙怡合掌赞叹耳。黄生来。复接法言。且云。犹有所未安。第揄扬山野者。似已太过。惟海门公。为入曹溪室中人。敢徼一语。更增光焰耳。

  答载给谏

  承示因果之说。了然不疑。毫发无爽。所谓影响耳。但前知恶人之说。此理最幽而难明。亦易信为必然者。惟圣人之心。洞然朗照。前观无始。后观无终。如大圆镜。照彻十方。一切精粗境界。无不分明影现。虽八万劫事。犹未为奇。况数百千万年乎。所言善恶之人。所作善恶之事。此正因果昭然而易信者。然百千年后。恶人虽未生。而其人恶业。固已造就于多生之前。冤对酬偿。固已分明定于先世矣。业因未熟。恶缘未至。其人虽在十方世界轮回颠倒之中。不自觉知。而圣人蚤已照见于大光明藏中。及恶缘一熟。冤家会遇。恶果成就。即恶果之终。一如恶因之始。不待生心动念。自然了知。所谓观彼久远。犹若今日。此圣人真常之心也。且夫因果无差。不昧分毫。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此必然之理也。明公能谛信于此乎。由是观之。不善之人。非天定也。乃自作耳。

  与殷参军

  与足下别来。忽忽两岁。闻此时从征。尚在黎中。蒸暑已过。玉体无恙。此辈非黠鼠。皆天民也。杀戮过情。大伤和气。知足下必不以此为功高也。昨镇府标总刘晴海去。已属之再三矣。万无以杀为功。见时当浃洽耳。旧有望琼海拙作。盖言黎乃太古民也。书之箑头以见意。

  答郑孝廉

  顷辱书来。乃知潜心此道。且云。于日用中。善念现前。吾人性自本善。但为尘习所染。故蔽其灵明于日用中。只用情习。不用性真耳。此所以凡民日用而不知。知则圣贤可立待也。公即于日用善念现前不昧处。便是本来面目发现时也。若时时现前。念念知觉。觉至纯善之地。则性真自复。本体光明。自然披露耳。

  答邹南皋给谏

  山野向在绝缘。顷复幻病相仍。养疴深居。其缘益绝。此实天赐为闲人。回视尘寰。扰扰劳生。求无事人能得几。想知己必时时为一鼓掌也。赖此护法。得以安禅寂静于楞伽三昧。所入益深。顷王光禄同丁大参。赴端州制府约。得书云。大有流言于制府中。伤山野者甚众。二公为之力辩。几于发竖眦裂。此果何谓哉。以此知娑婆秽土。土石诸山。难与净土地平如掌。同日语也。向北来徒辈相从者。以无门托钵。今尽遣归。惟山野单丁寄此旅泊。尤为轻快。枯木寒岩。不减在昔。非此无以破炎蒸。消瘴毒也。时惟国事艰难。苍生引领。大慈悲者而津梁之。愿努力加餐。为国自重。为道自爱。

  又。

  屡荷手书。辱慈念拳拳。周至委悉。自非同体大悲。等心爱物者。何能切切如此。山野处此患难。幸得以参尘中知识。兢兢自持。所入法门不浅。年来寂寞苦空。不减深山穷谷。屏绝诸缘。迹不入俗。城中知己。独王勋丞一人。经年不三过其门。所幸与右武时相往来。真天涯骨肉。一食不忘。非独道义相裨。即所资给。亦损口分卫。性命相依。此段因缘。大非浅浅。此公肝胆照人。犹如秦镜。遇物应机。洞彻五内。其为载道。最称上根利器。此番天德陶铸。所进益大非寻常。异日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不可思议。面时。想当欢喜无量也。

  又。

  粤中自庚子岁。世相一变。日见险诐。苦海波涛。望无涯际。贫道随风漂泊。略无宁止。始知古人以尘中作主。大非细事。随缘解脱。诚不易得。每忆别时叮咛之言。及接来教。切切以此再三致意。谚语有之。要知山下路。便问去来人。自非居士深入如幻三昧。何能彻法如此。尝闻烦恼烈焰。正是圣贤炉冶。种种执著之习。非此不足以销铄之。苟非 圣恩。何以臻此。久而愈见 恩大难酬也。此中转尘劳为佛事。更为六祖曹溪作无量功德。此盖从真切苦心中来。较之昔日依无忧树。吃大家饭者。实霄壤矣。曹溪祖道源头。杂秽充塞。久为魔窟。今已洒扫洁净。尚有未了公案。奈此中力竭。正欲遣致尊慈。作金刚幢。适辱使者至。斯岂祖意摄受哉。敬以此中因缘。述其大概。持入慧照。傥念末法。斯道寂寥。望震天鼓音声。普告有缘。一觉梦幻耳。何如。

  又。

  忧患人情。皆本体也。非握至真之符。又何能转烦恼作菩提。转生死作涅槃。惟居士年来所处如此。足知大有所转矣。非此又何以消遣哉。从来学道人。皆在生死关头。掉臂而过。前辈不能尽知。近年若罗近溪。则其人也。贫道身在瘴乡。心存左右。无时不共周旋。是故居士种种三昧。洞然无隐耳。岭南自曹溪偃化。大颠绝响。江门不起。比得杨复老。大树性宗之帜。贫道幸坐其地。欢喜赞叹不穷也。诸生俗习。稍稍破执。此亦开化之基。昨复老为作曹溪志序。真赤心片片。可谓舌长拖地也。呈上幸览。为此群蒙欢喜耳。

  与岳石[马*凡]

  别来两奉手书。知有邹鲁之哄。嗟夫。直道既不容于朝廷。复见弃于乡里。世道可知已。闻避地会城。亦非久计。闻之菩萨摄伏众生。深入如幻三昧。原非实法。公久入此法门。幸无深构。当有排解者。一笑而释可也。山野卜隐匡山。甚得其宜。但所云护法者。荷担有心。檀门未辟。未见拮据。傥得文殊遥伸右手。则可顿见楼阁门开也。公其能无意乎。

  又。

  往辱顾视司城狱中。不减庆喜之问调达于铁围也。是时以醍醐灌口。甘露洒心。竟作两闲奇事。屈指尘寰。岂能再见。比于座中。睹金刚烈焰。闪烁人目。别来毕竟忍俊不禁。蚤为吐露。不识迩于寂灭海中。时复沤生沤灭否。贫道走入瘴乡。所赖佛祖神力摄受。以车尘为华座。以马捶为拂子。时向罗刹鬼国。谈无生话。令无数髑髓眼开。光破黑暗。诚不自知为业力所使。又不知为愿力所致耶。谅知我者。闻之必资一唾耳。

  与虞德园吏部

  遥望居士。踞天目之师子。叱露地之白牛。游戏于西湖三竺之间。水足草足。况复师弥勒而弟无著。聆性戒而睹华光。其寂灭之乐。知广长舌相。不能宣其万一矣。若贫道者。以空华而邀空果。持罪薮而入罪乡。虽于法性无亏。第妄想者。不无颠倒见耳。如居士以法眼视我者。能几何哉。觉音来。持至言盈尺。深荷慈念之至。睹护法精心。真能令人毛孔酸涩。嗟此末法。佛性之在吾徒。如神珠之在溷厕。不独光明不露。抑且恶气逼人。又岂直作夜合花美人子哉。

  与樊友轩侍御

  先后接手教累帙。具悉起居。比柯君来。更审善安隐乐。此中三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柯君别经年。亦能长进如此。足见忧患困厄。皆助道具耳。座下瘴乡得此良友。盖天缘也。楞伽新疏因缘。皆从无相心中。变现功德。今仗加被。业已苟完。先致一部求正。谅静里游目。不无漏逗。万乞指摘金篦。更为一大法施也。闻门下诸生日益进。我闻如来不舍一众生。以大悲为首。惟瘴乡正座下悲愿地。冀无倦津梁。为斯道幸。

  与邢梅阳孝廉

  江州为匡山诸祖近寺檀越地。般若种子。于此偏多。或焦之者众。独足下抽芽发[乾-乞+余]。敷华秀实杰出前辈。此非愿力之深。亦不能固蒂如此也。达师往来层云五老之闲。非足下同游。山灵何以生色。贫道向慕久矣。恨无缘一把臂耳。

  与瞿洞观

  中甫文卿二友入京。妙师已至。法喜游泳。谅不索寞。念兹末法。二谛无人。惟公现宰官身。主盟斯道。可谓法施无穷。愿以无限大悲。度诸未度。令其见闻获益。下智种于今生。证菩提于后世。是时回视昔因。未必不自今日始也。前所见诸公。皆信心真切者。愿公时以法水。溉灌灵苗。不负其夙种耳。是须以幻网三昧。普入其身。以一切智。善巧回转。是则非公其谁哉。鄙人深知灭裂。有滥袈裟。然切不敢增慢。所幸辱在心知。真期不二。庆慰何言。归来诸念皆灰。一心无寄。日沈枯寂。临别数语。实自图之。时方火宅烧然。五热正燃。愿公为道自摄。无疲津济。是所至望。

  又。

  承慈眼相视。供以五灯会元。即公惠我三昧也。山僧时时参请。深愧钝根下劣。不能亲见古人。然亦略领刬除。知见边事。恨不[囗@力]地一声。以为庆快生平耳。从此拈转话头。他日或当有报知己。岂敢有忘因地耶。惟公尘尘按指。海印发光。遇物举扬。无非佛事。但不知新发意中。亦有堪能大事者否。愿公不违本誓。随宜调伏。令种金刚种子耳。每想威音余赉。智胜遗尘。偶遇灵山一会。意非此类。则如来出世。谁为当机。然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尊慈以为何如。尝来多宝。问讯世尊。无多憍慢嫉妒众生否。是当以此讯足下。愿时时为道珍护。

  又。

  龙华一别。直至而今。回视世间。真同梦事。思晤语印心。如初会者。岂能再得。惟居士利生之愿日广。入理之门益深。福慧两足。自他俱利之行。直进乎金刚心地矣。山野为业风飘鼓。一至于此。且幸如幻三昧。拔理障之坑。此荷诸佛神力。为之劝桥。想居士知我者。必大为之庆快矣。丙申冬被放。荷策南来时。于都门别天池居士。前拟取道黄冈。入维摩之室。不意路头缘差。竟过南康。自入瘴乡。仗慈被。颇能以冰雪心肠。饮岚疠之气。比及三年。可免四大增损耳。曾忆与居士夜谈三教之宗。以唯识证二氏之旨。辱心印相可是时还海上。偶笔之成书。曰观老庄影响论。今始灾木。杨少宰称千古定论。楞伽每慨读不能句。鼻祖指此为心印。而宗教两途。竟为眦仇。山野顷荷 圣恩。赐以空闲之地。深悲无以赎坏法之愆。荷戈之暇。力究此经。凡一言有得。遂笔以记之。不觉终轴。谨并前论。持请法眼决择。傥其不谬。则山野不独不虚此行。实以不虚此生矣。顾此乃文言之末。不足以发当人之性源。若夫于佛祖建立门头。曲唱傍通。聊可以引一线耳。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成语名称仰不愧天成语拼音yǎng bú kuì tiān...

仰屋之勤 仰屋之勤

仰屋之勤成语名称仰屋之勤成语拼音yǎng wū zhī qín成...

仰屋著书 仰屋著书

仰屋著书成语名称仰屋著书成语拼音yǎng wū zhù shū成...

仰事俯育 仰事俯育

仰事俯育成语名称仰事俯育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yù成...

仰人眉睫 仰人眉睫

仰人眉睫成语名称仰人眉睫成语拼音yǎng rén méi jié...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