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红楼梦作者的扬州情结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22-11-21 09:10:17
红楼梦作者的扬州情结【作者单位】江西抚州市文联  说作者有扬州情结,红学家和红友可能会感到奇怪。当我细读了《红楼梦》中有关扬州章节后,确信作者有扬州情结,而且是很严重的&l
红楼梦作者的扬州情结 【作者单位】江西抚州市文联

  说作者有扬州情结,红学家和红友可能会感到奇怪。当我细读了《红楼梦》中有关扬州章节后,确信作者有扬州情结,而且是很严重的“血泪”情结。这里不重复上文二十七回到二十九回作者隐写扬州屠城之事,祭悼死难军民,控诉清军暴行。单讲回目两次提到“扬州城”及“冷眼人”之事。而且林黛玉这个泪人意象是来自扬州城,虽然她籍贯是姑苏。作者在回目中惟一提到的地名是“扬州城”,而且是两次,都和“死人”有关。这是何意?

  现在看来,有必要再对作者的政治身份、政治态度作一番探究,这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何以论说《红楼梦》。现简单小结一下。

  作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从表面上看,作者是一个感叹身世、回忆繁华往日、怀念众女子的多才多情公子。但从骨子里看,作者在家族没落、自己落魄浪迹之后(“翻过筋斗”),痛定思痛,“批阅”群书,和反清人士有接触,对亡国家败有血泪伤痛,对当朝清廷有强烈不满,对两千年封建统治有深刻反思。和反清人士接触,使自己的政治身份、政治立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民族志士;纵览群书使自己的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入了“智通寺”),开始对几千年封建社会深入思考。

  现解说一下“作者和反清人士接触”这句话。看官以为是在下妄言猜测,其实这有文本根据。第二回,作者“奇遇”“奇缘”“冷子兴”(冷眼人)。冷子兴碰到贾雨村说是“奇遇”,贾雨村碰到冷子兴说是“奇缘”,二奇叠用,书中仅见,不同寻常,定有他意。此二奇可疑可思。作者又在此回回前作诗照应: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冷子兴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指清朝百年之虫(1644—1744),僵(腐朽腐败)而不死。冷子兴又说“(清朝)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脂批:已半倒矣),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雍正不如康熙,乾隆不如雍正)!”这是某政治人物反清人士“冷眼人”(高人)对作者的政治教育、政治启发。此人是知“天(目)下兴衰”之人,是参与“一局输赢”之人,政治身份、政治觉悟、政治水平可谓高之人,非反清人士莫属。应该还是个头头、领袖类人物,否则,对作者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作者用“二奇”点之,意味深长。“一局输赢”“天下兴衰”,这可是大人物纵论天下之语,是反动语言,是政治言论。此人和作者的政治身份可见一斑。作者和“冷眼人”在乡下山村有过一次“奇遇”,也叫“奇缘”。两人纵论过“天下兴衰”“一局输赢”“内囊上来了”“一代不如一代”等国家兴衰大事。此次“奇遇”对作者有重大影响,所以也叫“奇缘”,因此作者曲笔写入书中。当然,两人以后肯定还有接触,否则,“女儿情”和“血泪恨”难以结合在一起,这都是作者思想和立场发生了转变。

  按书中第二回所写,作者是在扬州碰到“冷眼人”。扬州这地方因曾遭屠城,所以反清势力较强,群情激愤,也在情里之中。估计作者在扬州受到历史的刺激和震撼,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书中屡屡出现扬州,不是无缘故的。如书中回目唯一提到的地名都是扬州,而且是两次: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而两次回目出现“扬州城”都和“死人”有关,此是作者特笔。清军屠城扬州给作者留下印象太深了,难以忘怀,镌刻书中,以志血泪,永久祭悼。

  黛玉之母贾夫人“名唤贾敏”,黛玉“凡书中有‘敏’字,他(她)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敏者,敏感也;密者,秘密也。《贾夫人仙逝扬州城》,是一件敏感之事,扬州屠城写入书中是一件秘密之事。作者写扬州屠城等敏感、秘密之事是要避“讳”的,要“减一二笔”。这就是贾敏及第二回回目的含意。还泪之人黛玉,要还得什么泪?不妨看作一语双关,一石多面。“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甲戌本旁有朱批:“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黛玉又作《葬花辞》:“一年三百六十日(百倍数是”三万六千五百块“),风刀霜剑严相逼;……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作者“血泪”“红豆”暗洒全书“见血痕”。“三生石”者,再生也,三世也。估计作者是此事者第三代也。《石头记》之石是再生石,再现历史(真事),谓之石书。千年不易变也,勿忘历史者也。

  “三生石”故事是苏东坡《僧圆泽传》所写富家子弟李源和僧人圆泽的三世友情故事,浪漫感人。《红楼梦》作者借此典一方面是说宝黛情爱也如“三生石”故事一样,可延三世永久之意。“三生石畔”有朱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牧童(圆泽)歌: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另一层意思是作者也借“三生石”字意谓自己是三世后人,对一世之血泪仇恨三世永世不忘之意。作者特在“三生石”上撰书,即石书也,也指永不磨灭之意。谁是“旧精魂”?谁是“此身虽异性长存”?联系作者的“扬州”情结,作者暗喻自己是“旧精魂”,是“此身虽异性长存”,有责任为死难者鸣冤喊屈!

  再谈扬州

  第二回第十四回两个“扬州”,就像两个路牌指向扬州,而且这两个“路牌”上都有“死人”二字,吓目惊心。这表明前方出事了,作者要读者去探究。扬州埋葬了几十万冤魂,扬州还发生了什么事?贾雨村、冷子兴这两个牵线人物在扬州地面纵论天下事,意味着什么?贾雨村纵论了“正邪”等事,冷子兴谈了荣宁二府、“百足之虫”“一代不如一代”“成则王侯败则贼”等。作者还在(甲戌本原有)回目写到“一局输赢料不真”之类政治家“棋语”。这一切表明,这本书这个作者应和扬州有渊源。扬州的红友,可从这个角度再从史料方面探寻一下作者的踪迹,我相信会有“曹雪芹”“冷眼人(冷子兴)”的蛛丝马迹。由“冷子兴”来介绍引出荣宁二府,此人对贾家(曹家)知根知底,必是曹家近人,以后负有对曹雪芹“痛说革命家史(国史)”教引之责。此人应是曹雪芹父辈人物,和曹寅有过接触,有承上启下作用。从曹寅广纳交结明遗民文人旧臣来看,此人应是明遗民旧臣后人,其父祖应是抗清人士,忠于明朝者。此人应是反清人士,作者的思想立场转变和此人有关。此人出现在扬州境地,应是扬州人士。第二回:“(贾雨村)幸有两个旧友亦在此境居住。”甲戌朱旁批云:“写雨村自得意后之交识也”“又为冷子兴作引。”本回:“此人是都中古董行中贸易的,旧日在都中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古董行”有什么“有作为大本领的人”。“古董行”“有作为大本领”可疑。“古董行”就是前朝之意,“有作为大本领”是指政治含意政治斗争,“反清”之谓也。本回:子兴道:“成则王侯败则贼了”。这就是最明显的政治纲领、政治口号,生死契约也。此人还会是“反清”的头,文化水平政治视野很高,父祖原任职务不会低。“冷子兴(冷眼人)”当然是化名假名,如从谐音、意会、拆字等法去索解,不难找到这位神秘人物。作者不会写个无来源无影踪的重要人物。

  第二十八回开篇,黛玉“一腔无明正未发泄”,遂作《葬花辞》发泄。“无明”是“无名”谐音,但作者写成“无明”,参照前后文,“明”字可思,或就是“无明朝”之意,亡国家破之意。接着宝玉想到:“黛玉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以无可寻觅之时……,则斯处、斯园、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也就是黛玉家遭劫难死母死父死第之扬州屠城之现状,这也是作者亡国家破之感之慨。宝玉(作者)又想:“真不知此时此际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始可解释这段悲伤。”这是作者逃出“大大要紧的事”之大难,“大不幸之中又大幸”的解释。这几回就是作者“解释这段悲伤”。

  林如海“本贯姑苏人士”,作者为何安排林如海在扬州做官?而又安排林如海夫妇还有一子死在扬州,并且二人之死连带扬州上了回目,犹如《新闻联播》上了提要,可见此事重大。《红楼梦》中很少写实名实地,也就是扬州、南京、姑苏等地。黛玉之母贾敏,作者特写黛玉避讳“敏”写作“密”,含意为此人此事是敏感之事,秘密之事。林如海,林和海都是“多”之意。林如海、贾敏和一子死在扬州,也就是很多男女老少在扬州惨遭屠戮。这是一件敏感的事,秘密的事。作者这样写,应作如是解。“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人是杀不光的,四口之家还剩一女黛玉(四之去三)——《扬州十日记》曰“某家八人,仅存三人”。黛玉成了泪人,是还泪来的。此书也是还泪来的,滴泪为血(红豆),毋忘国耻。此书应和扬州有关,否则作者不会反复渲染扬州。扬州应是此书的发源地。此书作者(或少年时)应在扬州生活过一段时期。曹寅任江宁织造和两淮巡盐御使,前后有十余年在扬州主持编刻《全唐诗》等几十种精刻书籍,不会不深刻感受到扬州屠城扬州历史扬州群情等,影响到子孙影响到此书也未可知。曹寅喜结交江南名士(含扬州名士),其中有具有民族气节的明遗民姚潜、唐允甲等,这些名士对曹家及子孙有某些政治思想潜在影响是可能的。最后,曹寅死在扬州,年仅五十四岁(1658——1712)。是什么压力什么焦虑使曹寅早逝,曹寅积极传播中华经典传统文化意味着什么?曹寅和林如海都是中年盛年死在扬州,这中间有什么关系?康熙五十年(1711)曹寅奏曰:“两淮事务重大,日夜悚惧,恐成病废,急欲将钱粮清楚,脱离此地。”曹寅精神已濒崩溃。“亏空”是一回事,但那是为皇帝办的公事,何至于“日夜悚惧”,急于“脱离此地”,可思。在冤魂缠绕的扬州,此君心情如何,由此可见一斑。总之,此书深刻的政治倾向、政治含意与回目的两个醒目“扬州”有关。此书回目二“扬州死人”的“骷髅意象”在告诉读书人什么,警醒读书人什么。

  把曹寅和林如海对照一下,可看出两人有一些共同之处。两人都是两淮“巡盐御使”,而且都是中年盛年死在扬州;再而且,两人都子嗣维艰。书中“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曹寅家也是“支庶不盛,子孙有限”。(寅逝,寅子顒继任江宁织造,顒早夭,嗣子罴倘危展俦怀患稀#┝饺宋斡姓饷炊嗲珊系悖坎芤硬还唬凸潭樱潭右裁硕噔叮锉泊蟾啪褪8霾苎┣郏共槲奘稻荨5煽闯觯诵词槿耸橇私獠芤铀锉睬榭龅模裨颍换岚?ldquo;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这句话加在和曹寅有诸多共同点的林如海头上。实在这句话是写给书外“巡盐御使”的。书中所写把扬州、曹寅、林如海绾系在一起,说明此书和扬州和曹寅有关联。

  第四回回前诗:“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

”(梦稿本、列藏本。列本“国”作“君”)一般认为前二十回回前回后诗为原作者所作。此诗明显透露有一捐躯报国者是幸存人。第四回就是历数贾雨村、薛蟠(代表清帝和清军)罪行之篇,前文已详,不赘。此诗写在第四回,就是针对“贾雨村、薛蟠”的。此捐躯报国人就是抗清幸存之人,扬州“洗城”幸存之人,“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二十六回)之人。此人或是作者父母祖辈,或是和作者有特殊关系之人,这是作者的笔中之意。

  原载贵州《红楼》2010年第二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屋着书 仰屋着书

仰屋着书成语名称仰屋着书成语拼音yǎng wū zhù shū成...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成语名称仰事俯畜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xù成...

仰屋窃叹 仰屋窃叹

仰屋窃叹...

仰息他人 仰息他人

仰息他人成语名称仰息他人成语拼音yǎng xī tā rén成...

仰屋兴嗟 仰屋兴嗟

仰屋兴嗟成语名称仰屋兴嗟成语拼音yǎng wū xīng jiē...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