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我国古代的七夕: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22-11-10 09:08:02
我国古代的七夕: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农历七月初七日,俗称七夕,是我国古代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由于此节日的由来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纠缠在一起,节日中的拜星、乞巧、化生、卜巧等风俗多缘于此,
我国古代的七夕: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农历七月初七日,俗称七夕,是我国古代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由于此节日的由来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纠缠在一起,节日中的拜星、乞巧、化生、卜巧等风俗多缘于此,且与妇女生活息息相关,故“七夕”又有女儿节、乞巧节、少女节、双星节乃至情人节等美丽的别称。

  关于牛郎织女的美丽故事,最初是由天上的牵牛星与织女星衍化而来的神话传说。《诗经?小雅?大东》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两组星宿隔着银河遥相凝望,激发了人们天真而神奇的想象。诗人抱怨织女织不成布帛,怨牵牛不能拉车运输,朝启明,夕长庚,有名无实,讥笑毕星在大路上张网,徒劳无功。整个运转的天体都不能为小民解决困苦。汉代以后,牛郎织女的故事开始逐渐形成。唐韩鄂《岁花纪丽》引汉《风俗通》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又据《月令广义?七月会》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服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经。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因此,民间传说每年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姑娘们在夜里静静地倾听,还能听到织女的哭泣声。

  到了南北朝时,文人逐渐演绎出比较完整的牛郎织女故事。据南朝梁殷芸《小说》和任防《述异记》等记载,大致情节和上述《月令广义》的记载完全相同。从这以后,民间百姓则更将牛郎织女的传说世俗化,赋予了他们以美丽而坚贞的爱情。故事的情节大致如此:天帝的孙女偷偷地来到人间,爱上了人间的牛郎,并结为夫妇,此后两人相亲相爱,男耕女织。一二年后他们又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

这一日牛郎下田干活去了,天兵便将织女抓走,儿女急忙告诉牛郎,牛郎十分着急,用扁担担着两个箩筐挑着两个孩子追了上去,眼看着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拨下头上的簪子一划,就成了一条天河,永远地将他们隔在两边,遥遥相望,但始终不能相会。后来喜鹊同情他们,就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搭成鹊桥,让他们夫妻相会。这一美丽动人的传说,成为历代诗人吟咏不绝的诗歌主题。《古诗十九首》中就有这样一首绮丽而凄清的“七夕”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国时期的曹植曾作有这样一首反映牛郎织女传说的《九咏》诗:“乘回风兮浮汉渚,目牵牛兮眺织女。交有际兮会有期,嗟痛君子兮来不时。”在魏晋南北朝时,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在诗人笔下也多有吟咏,如梁武帝《望织女》诗写道:“盈盈一水池,夜夜空自怜。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寸情百重结,一心万处悬。愿作双清鸟,共舒明镜前。”在唐代诗人中,反映牛郎织女传说的七夕诗可谓举不胜举。如初唐“四杰”李贺的《七夕》诗云: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宝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白居易的《七夕》诗写道:“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戴叔伦在《织女词》云:“凤梭停织鹊无音,梦忆仙郎夜夜心。难得相逢容易别,银河争似妾愁深。”杜牧《七夕》诗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宋之问的《七夕》诗云:“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去昼从云清,归轮贮日输。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李商隐的《七夕》诗写道:“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其他诗人如祖咏、卢照邻、崔灏、孟浩然、罗隐、韦应物、卢纶、刘禹锡等都写有吟咏牛郎织女为主题及七夕民俗活动的“七夕”诗。

  在宋代,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也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北宋大词人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张耒在《七夕歌》中写道:

  “河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织成云雾紫真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与牵牛夫。

  自从嫁后废织紝,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

  但今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河边度。”

  梅尧臣在《七夕咏怀》中也写道:“织女无羞耻,年年嫁牵牛。牵牛苦娶妇,娶妇不解留。来往一夕光,奕奕河汉秋。轻传人世巧,未知何时休。”沈遘也写有这样的《七夕》诗:“风吹北斗向西横,月映林梢只半明。野鹊到天羌有分,银河泻地俏无声,泛槎仙客今何在,连理佳人卒改盟。牛女尽歆寰海酹,几人心事是圆成。”李新的《七夕宿长江》诗写道:“去岁龙城乐事多,楼头乞巧傍青蛾。今年织女知何处,不见星郎夜渡河。”另外,宋代著名诗人司马光、宋祁、杨亿、陈师道、张无尽、钱易等都写有“七夕”诗多首。

  此外,我国民间在每年七月七日来临之际,都要举办多种活动,为节日增光添彩。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乞巧”,即在七月七日晚上,女人们向织女乞求一双灵巧的手,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以表达过上美好生活的心愿。南朝梁《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七夕时妇女用彩色线来回地穿针孔,谁穿得快就意味着谁“乞”得“巧”了。民间《竹枝词》吟咏“乞巧”风俗道:“七夕相沿乞巧风,秋闺姊妹笑声通,阿侬欲博针神着,度线穿针学女红。”民间还有这样的“乞巧”诗:“穿线年年约比邻,更将余巧试针神。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唐朝诗人林杰也作有一首《乞巧》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穷尽红丝几万条。”明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引元孙淑诗云: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

  邻家小女都相学,斗取金盆看五生。”

  从以上可以看出,七夕因牛郎织女的美丽动人传说,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节日民俗,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绝好的吟咏主题。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价重连城 价重连城

价重连城成语名称价重连城成语拼音jià zhòng lián ch...

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成语名称任人唯亲成语拼音rèn rén wéi qīn成...

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成语名称任其自然成语拼音rèn qí zì rán成...

仰面朝天 仰面朝天

仰面朝天成语名称仰面朝天成语拼音yǎng miàn cháo ti...

仰面唾天 仰面唾天

仰面唾天成语名称仰面唾天成语拼音yǎng miàn tuò tiā...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