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梵文Catursatya的音译。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苦、集、灭、道四谛。谛为佛经中所指的真理。佛教认为,人世间一切皆苦,叫苦谛;欲望是造成人生多苦的原因,叫集谛;断灭一切世俗痛苦的原因后进入理想的境界,即涅槃,叫灭谛;而要达到最高理想涅槃境界,必须长期修道,叫道谛。
在学习四谛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只有我们用心的去学习就能够收获到很多的知识,所以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佛学四谛之集谛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人有了苦,而且是“种种的苦难”其原因有是什么呢?就让这个集谛来作答: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观上的:“业”和“惑”。
“业”是指身、口、意等各种善恶之造作,“惑”是疑惑、思惑。
集,存在着招聚的意思。比如,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所以我们说它是集。
谛,在这里是审实不虚之义。审察一切烦恼惑业,即知其于未来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把这两个加在一起就是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
苦之根源为渴爱,以渴爱之故,形成“来世”与“后有”。渴爱之核心乃由无明生起之虚妄我见,若有渴爱,便有生死轮回;欲免除生死之苦,须以智慧照见真理、实相,证得涅槃,断除渴爱,超脱轮回之苦。
发现了吗?四谛与六度和十二缘起等佛学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不然,就不能是“佛学”体系了。在【谛分别】中,佛陀以五种方式来解释集谛:
一、爱欲叫集谛;
二、十种烦恼【贪、瞋、痴、骄慢、邪见、疑、昏沉、掉举、无惭、无愧】叫集谛;
三、一切不善法叫集谛;
四、一切不善法及能造成投生的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叫集谛;
五、一切不善法与能造成投生的善法或一切不善业力与能造成投生的善业力都叫集谛。
有人会发问了,既然一切不善业力与能造成投生的善业力都是集谛,那么为什么佛陀在本经中只说到爱欲是集谛呢?
那就要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一颗种子中只要还有黏性或潜能,遇到适宜的环境时就还会生根发芽对不对?
同样的道理,只要业力还有爱欲伴随,它就还会结成果报,如果没有爱欲,业力就无法结成任何果报。这就是为何佛陀说爱欲是集谛的原因。
只要说到爱欲,大家要记住,爱欲也有三种:
一、欲爱,以欲望而贪爱享受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二、有爱,伴随着常见而贪爱六尘,六尘是灵魂,生生世世存在;
三、非有爱,伴随着断见而贪爱六尘,虽然六尘是灵魂,在人死亡之后即完全毁灭。
我们记住集谛是苦的因。在本经中佛陀如此教导:“简单地说,五取蕴是苦。”因此,集谛是五取蕴生原因。大家应当记住这种因果关系。
佛陀在苦谛中真实地分析出人生的八难之后,将会在集谛中带领我们冷静地搜寻形成苦难的原因。
根据佛陀教言,无明与渴望是苦的根源,因为不明白道理而执著,因此会产生种种欲望,可是无情的现实又不能满足这些欲望。所以我们开始烦恼,直至痛苦,所谓“有漏皆苦”。
人生一世,能够让我们产生烦恼的原因多种多样。任何会摧毁心灵平静,带来心理痛苦的心理状态,让心灵扰乱、煎熬、折磨,如此的感受即是烦恼。烦恼就是个苦,就要再来认识这个集谛。
通过对集谛的学习我们要了解到,佛陀只存有大慈大悲之心,而绝无主宰支配众生的意图。因此在佛教徒心目中,佛陀虽然福慧双圆、神通广大、自在逍遥、至尊无上、功德无量,却毫无领导者、主宰者的威慑性,而是可亲可敬、可学可效的。在佛教中,佛与人没有不可逾越的界线,人人可以成佛,显而易见,众生平等是佛教的又一特质和基本精神。
人人知道苦,了解这个苦的根源,然后知道集谛的“指导方针”也就是苦从何来,烦恼滋生的“沃土”。明白这个道理是一件非常好的一件事,每个人都会喜欢这种被佛陀关怀的感觉。
我们还要啰嗦一句上面已经阐述过的话。
集圣谛是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称为集圣谛。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就是业力被烦恼所引发出来,集取就是烦恼在造业。因为我们过去造种种的业形成力量,加上过去与现在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受种种苦。所以这个集圣谛所要讲的就是烦恼以及烦恼所造的诸业行。
佛说我们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教导我们以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之。然而这个八万四千是表示多数,它说明众生有很多烦恼,我们不可能全部认识,只要认识主要的烦恼即可:
那就是戒除五毒,这仍是我们前面讲到过的内容:贪、嗔、痴、慢、疑。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
总之,一切法的存在,都不过是原因条件的假合。存在的是结果,同时也是因,凡是可为因的,也必是从因所生。凡是假合的,它的本身一定是迁动变化的,它依因缘而存在,同时又与他法作缘,他法也迁流变化而存在。这便是集谛告诉我们的真理。
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我们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学,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并且还能让我们收获到很多,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一定要刻苦学习。
...查看更多
四谛是佛教中很重要的教义之一,在佛教中也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有很多人也都在修行这四谛。但是没有修行过四谛的人还是不了解什么是四谛。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四谛吧。
「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生灭变异的定律,佛陀因证悟「缘起」而成佛,但因缘起深奥难解,为使尚未起信的众生免于畏怯,所以佛陀在初转法轮时,特以「四圣谛」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以及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进而激发众生厌苦修道的决心。因此,「缘起」是佛陀自证成佛的「自受用」,「四圣谛」则是「他受用」之始。
四谛,又叫四圣谛。「谛」字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译,意译为「不颠倒」,引申义就是「真理」,「圣谛」就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那么,「四圣谛」就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四条真理。
《中论疏》说:「四谛是迷悟之本,迷之则六道纷然,悟之则有三乘贤圣。」也就是说,若能如实知见四谛,便是圣者,因此称为「四圣谛」。四谛的四条绝对正确的真理就是苦、集、灭、道,四谛告诉人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
四谛奠定了佛教教义的基础,可以说佛教所有的重要的哲学思想都与四谛有关,都是为了从某一方面为它论证。四谛理论在佛教的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四谛,并且还知道了四谛的重要性。我们不管在修行什么,都要认真且用心,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含义,并且还能够给我们的修行带来很大的帮助。
...查看更多
四谛就就是释迦牟尼佛给体悟出来的真理,现在有很多修行之人都在修行四谛,修行四谛也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那下面就让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四谛的定义是什么吧。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
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关于四谛的定义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在修行四谛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的去修行,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四谛是什么,对我们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查看更多
我们都应该知道四谛中有四条真理,其中一条真理就是苦谛,在我们的一生中都会经过苦,只有经历过苦我们才能够尝到甜头,所以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四谛中的苦谛具体是什么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谛中的第一条真理是苦谛。苦谛是释迦牟尼在彻悟之后,对人生现象的价值判断,认为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
四谛里「苦」的意义非常广,也许有人认为人生的苦乐是相对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某些特别的事物,各人感受自有不同,但人生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大事,则是人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如生、老、病、死。
四谛中的苦谛所讲的,就是人生的根本痛苦与生命现象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具有普遍之真实性。人生苦之事实,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本能,固执地相信这个世界总有某些事情是快乐的,决不能说一切都是痛苦的,这正是人们不能解脱的缘故。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四谛中的苦谛,只要我们用心的去了解,就能够收获到很多的知识,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了解其中的内容,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对我们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查看更多四谛中的第一条真理是苦谛。苦谛是释迦牟尼在彻悟之后,对人生现象的价值判断,认为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第二条真理是集谛,集谛指出了人生之所以「苦」的根源,第三条真理灭谛,说明这些现象是可以消除的;第四条真理道谛,在找到了人生理想的归宿后,释迦牟尼又为人们实现这种理想提供了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