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如何皈依三宝?皈依与出家有什么不同?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29 09:31:12
如何皈依三宝?皈依与出家有什么不同?怎么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的仪节,在佛陀的当世,因为受皈者的根器厚,所以也用不着什么仪节。比如释迦世尊的第一个三皈弟子,耶输伽的父亲,在佛前如此说: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这样一说,便算受了三皈依。  照实际而言,佛在未度五比丘之前,世上还没有比丘僧宝,佛为两个商人及龙王授皈依,即唱三皈,要他们皈依未来僧。可知三宝是一体,皈依佛、皈依法、
如何皈依三宝?皈依与出家有什么不同?

如何皈依三宝?皈依与出家有什么不同?

怎么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的仪节,在佛陀的当世,因为受皈者的根器厚,所以也用不着什么仪节。比如释迦世尊的第一个三皈弟子,耶输伽的父亲,在佛前如此说: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这样一说,便算受了三皈依。

  照实际而言,佛在未度五比丘之前,世上还没有比丘僧宝,佛为两个商人及龙王授皈依,即唱三皈,要他们皈依未来僧。可知三宝是一体,皈依佛、皈依法、而不皈依僧,便不成其为皈依。

  皈依三宝的词句,实在是很简单的,但在皈依之前最好先能念熟。向来受皈依的人,都是在皈依之时,由皈依师念一句跟一句,有的人由于皈依师口齿不清或由于自己心情紧张,皈依之后竟还不知道皈依词的内容是什么,按理说,那样的皈依是不成其为皈依的。

\

  皈依词共为三皈三结,现在照抄如下:

  我某甲(法名或本名均可),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说三遍之后)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也说三遍)

  前面三皈说三遍,便是三皈依戒的正授,后面的则为三皈的三结。皈依的紧要关头,便在三说三皈的正授之时;纳受三皈依的无作戒体,也就在此正授之际。最好能于正授三皈之时,作一种观想:说第一遍三皈依文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发心功德,感得十方大地震动,并有功德之云,从十方地面冉冉上升;说第二遍三皈依文的时候,十方涌起的功德之云,徐徐汇集于自己的头顶上空,结成华盖之状;说第三遍皈依文的时候,此一云集的华盖,即成漏斗之状,缓缓下注于自己的顶门之内,遍满于全身,并由身内扩展出去,使自己的身心,随着功德云的扩展弥盖,而充塞于十方世界-到此为止,自己纳受了三皈的戒体,自己的身心,也跟戒体的功德一样,与宇宙同等体量了。试想,如此的皈依,该是何等的神圣和庄严啊!

  如果不能作如此的观想,最低限度,也得将皈依词听得明明白白,说得清清楚楚,这是绝对不能马虎的。所以弘一大师曾说过一段非常恳切的话,现在抄录如下:

  无论出家在家之人,若受三皈时,最重要点有二:第一、要注意皈依三宝是何意义。第二、当受三皈时,师父所说应当十分明白,或师父所讲的话,全是文言不能了解,如是绝不能得三皈;或隔离太远,听不明白,亦不得三皈;或虽能听到大致了解,其中尚有一二怀疑处,亦不得三皈。又正授之时,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说,此最紧要,应十分注意;以后之『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是名三结,无关紧要;所以诸位发心受戒,应先了知三皈意义。又当正授时,要在『皈依佛』等三语注意,乃可得三皈依。(见《律学要略》)

  以此可见,三皈虽然简单,要想如实得到三皈的戒体,却也并不容易。我们相信,准此而论,如今有许多的三皈弟子,是没有得到三皈的,如果自知没有得到三皈,不妨请求各自的皈依本师或另请他人,重新增授一次。这在集体数十人或数百数千人的大规模皈依仪式中,是最不可靠的,唯其种种善根而已。

  从宗教情绪的养成和培植上说,受戒的仪式愈隆重,愈能激发虔诚之心;受戒的要求愈严格,愈能使人生起神圣庄严之感。求受三皈,本来只要请求一位皈依师,在佛前三说三结便可。为了郑重其事起见,明末南京宝华山的见月律师,编了一部《三皈五戒正范》,那是比照菩萨戒乃至具足戒的传授仪则编写的,这本书直到现今,仍在流通,并且仍为大多数的皈依师们做为蓝本。

  在三皈正范中,共有八个项目:

  1.敷座请师:由受皈依者为师敷设法座,列供。香花,灯烛整齐,再去礼请皈依师升座。

  2.开导:开示三皈依的意义。

  3.请圣:迎请十方三宝,证明受皈,以及。护法龙天,监坛护戒。

  4.忏悔:忏悔往昔业障,以求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之后,纳授无杂无染的三皈戒体。

  5.受皈:三皈三结,并发三誓。

  6.发愿:发无上菩提之心,愿度一切众生。

  7.显益劝嘱:说明三皈的功德殊胜,并嘱依教。奉行。

  8.回向:将此受皈的功德,回向给一切沉溺的。众生,速脱生死,早生佛土。

  说起来,受三皈依,唯有如此,才算郑重其事而圆满究竟。唯此三皈正范,以目前来说,也不切于实用,因为其中所用的文字,皆是文言,虽然行文典丽高雅,如果皈依师食古不化,升座说皈依时,照本宣读,那对受皈依的人是无法吸收的,既然无法吸收,也就不得皈依了。所以弘一大师对此,也有批评:

  宝华山见月律师所编《三皈五戒正范》,所有开示多用骈体文,闻者万不能了解,等于虚文而已;最好请师译成白话。(见《律学要略》)

  若就实用而言,在《三皈五戒正范》所列的八个项目之中,简直可说是缺一不可的。比丘不得站立着为白衣说法,所以要敷座;示知三宝的意义,所以要开导;皈依师是代表三宝为人授皈依,故应请圣;为求重新做人,故应忏除前愆;三皈三结与三誓,是受皈的重心,故为在所必行;三皈共分三品:发心自度度人者为上品,只顾自脱生死者为中品,只求不堕三涂而仍生在人天者为下品,所以劝导发心,也是必要的;为增精进之心与坚固之志,显益劝嘱,也是应该的;为了养成不自私的慈悲襟怀,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也是对的。

  在此我想指出一点:原始佛教,没有大小乘的区别,但却偏于小乘形态。所以在律中的三皈,非常简单,除了三皈依词,没有其他。佛教到了中国,一切汇归大乘,一切戒,都比照大乘来受持,故又另外增加好多项目,但是这种增加,都是好的,并非坏的。今日如果不以最初的三皈,为大乘行门,自也可以不用发愿及回向等项目了。

  如果受了时间与环境的限制,也不妨将三皈的仪节简化,现在,我且试拟一个简式如下:

  皈依师礼佛坐定之后,受皈依者双膝长跪,两手合掌。皈依师略为开示皈依三宝的意义之后,即教受皈依者念悔过偈: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接着便是三皈依的正授与三结:

  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

  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再念:

  我某甲,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天魔外道。

  我某甲,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说。

  我某甲,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徒众。

  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后,教发四弘誓愿:

  我某甲,众生无边誓愿度。

  我某甲,烦恼无尽誓愿断。

  我某甲,法门无量誓愿学。

  我某甲,佛道无上誓愿成。

  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皈依师略示皈依的功德,并策勉依教奉行,即教念回向偈:

  皈依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诸佛净乐土。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

  至此皈依功德圆满,皈依师下座礼佛之后,受皈依者,礼谢皈依师,普通三拜,实则礼佛礼僧,但有一拜即可。

  以上所拟的简式皈依,不必唱,但能念得字字分明,使得受皈依者,能够领受即可。

  其中应该说明的,是三皈三结下面的三誓:不皈依天魔外道,不皈依外道邪说,不皈依外道徒众。由此三誓的建立,三皈也就有了戒的性质和作用了。这不是佛教的排他性,而是因为外道-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学说,虽或有其部分的道理,但那皆是不究竟的。

  佛是福慧具足的大觉者,所以皈依了佛,不必再皈依天魔外道;法是一切智慧的宝藏,皈依奉行,必能去(欲)苦而得安乐,所以不必再皈依外道的邪说;僧是最能传授清净之道的人天师表,所以不必再皈依外道的徒众。此三誓的目的,是防止已经进入正道的人,再去误入歧路而立的。

  至于受了三皈依之后,如果为了维护家宅、财物、国土、人民,及其生命的安全,而去祀神祭鬼与礼天拜神,只要不存皈依之心,仍可不失皈依;但若存皈依之心,便失皈依。

  再说到戒的问题,皈依了三宝之后,的确有一些应该戒禁的事项。上品皈依者,三宝诸戒,自然具足;即使下品皈依者,也应只食五种净肉(不疑为我杀、不见杀、不闻杀、自死、鸟兽食残),并且不得做屠业、酒业、淫业、赌业等的作恶行业,每年的一、五、九月及每月的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后两日),要持戒斋。若能如此,则在当来弥勒佛的初会之中,便可得到解脱。

  皈依三宝,另有一个非常要紧的观念,必须明白:

  我们皈依三宝之后,即是皈依了十方三世的一切三宝,所以在回向偈之下有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第一句是一切佛宝,第二句是一切僧宝,第三句是代表无上的法宝。在此三句之中,包括了理体与事相的三宝。我们现在是以事相为主,所以应该恭敬供养一切佛菩萨的圣像,一切佛教的典籍,一切佛教的出家人。

  不过我们的本师佛是释迦牟尼,我们的本师僧是皈依师,为了报恩,偏重于本师佛与本师僧,也是人之常情。如若只以本师佛为佛,其他诸佛就不是佛,那是违背佛教的;同样的,如果只敬皈依师而不敬其他的一切僧,也是不对的。正像否定了千万桩善举,而只肯定一桩善举;只种一块田,而荒芜了千万块田,这不啻为愚痴!

皈依与出家有什么不同?

  一、皈依是什么意思呢?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

  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善知识乃至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加持。

  皈依三宝之后,可以在家修行。在家修行的佛弟子,一般称为居士。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改革家王安石,还有南朝的梁武帝,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大居士。

  一个不受皈依而又自称是佛教徒的人,他虽可能得到一些好处,但终不能获得身份上的印证。因此,皈依三宝并不是多余的执着,而是学佛者必需的手续。佛经中说,世人虽然行善,终不能破除先世的恶业,若能皈依三宝,就能破坏先世恶业。

  二、出家是什么意思呢?

  出家有五重义,就是:一、出烦恼家;二、出生死家;三、出六道轮回之家;四、出三界家;五、出染污不净家。

  出家之人,世俗中人一般称称呼他为师父。

  三、皈依和出家是什么关系?

  皈依三宝不必出家,出家必须要有皈依。皈依后并不意味着要守戒律,因为受戒还需要其他的仪式。部分居士会在皈依同时,也受五戒或菩萨戒,但佛法慈悲而圆融,可以酌情根据自己情况,按部就班进行。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屋兴嗟 仰屋兴嗟

仰屋兴嗟成语名称仰屋兴嗟成语拼音yǎng wū xīng jiē...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成语名称仰不愧天成语拼音yǎng bú kuì tiān...

仰屋之勤 仰屋之勤

仰屋之勤成语名称仰屋之勤成语拼音yǎng wū zhī qín成...

仰屋著书 仰屋著书

仰屋著书成语名称仰屋著书成语拼音yǎng wū zhù shū成...

仰事俯育 仰事俯育

仰事俯育成语名称仰事俯育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yù成...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