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如何与冤家对头相处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27 09:33:02
自古以来,儒家跟佛家的教育不外乎两桩事情:第一桩是教我们认识自己跟大宇宙的关系,这就是常讲的诸法实相,真正正确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教育的主要宗旨;第二是教我们对人、对事、对物,也就是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应当怎样去做,这是用。所以有体、有用,这个体用包括了全部的教学,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一切众生都不例外。我们在作用上,为什么不能够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就是因为

  自古以来,儒家跟佛家的教育不外乎两桩事情:第一桩是教我们认识自己跟大宇宙的关系,这就是常讲的诸法实相,真正正确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教育的主要宗旨;第二是教我们对人、对事、对物,也就是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应当怎样去做,这是用。所以有体、有用,这个体用包括了全部的教学,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一切众生都不例外。我们在作用上,为什么不能够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就是因为不知道事实真相。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他们明白了真相,所以能够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戒经里头也教给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佛说的这些话,通常我们都把它当作比喻来说,不是事实。其实佛所讲的是事实,不是比喻,我们怎么能体会得到?凡夫的见解、心思、常识,多半局限在一世,对于过去世不知道,未来世也不知道,所以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错觉。佛菩萨这些大圣人,他们以甚深的定功,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所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他都明了、他都清楚,知道这一切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眷属。过去无量劫,这一切人物跟自己哪能没有关系?佛说的话没有错。    换句话说,诸佛菩萨这些大圣人,他们到底用什么态度来做人?用什样的心来对一切人、一切事?总而言之,不外乎孝敬。所以《观经》三福,第一句就跟我们讲清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彻始彻终就是用这个态度。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孝顺、尊敬,这就是佛、就是菩萨,就是大圣人。凡夫的心思观念、所作所为,与这个恰恰相反。相应就是随顺自性、性德,随顺诸法实相。能够做到圆满的随顺,那就叫一真法界。如果不能随顺,跟这个恰恰相反,违背了,这就是六道凡夫;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就是三恶道。佛在经上千言万语、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我们要能体会,作圣作凡、天堂地狱就在自己一念之间。这一念与法性相应,就是佛、就是菩萨;这一念与性德相背,就是众生、就是恶道。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正如佛说的梦幻泡影,随着我们的念头在起变化,这正是佛在《华严》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又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是能生,法是所生,你所生的这些法觉得不如意,是你能生的心跟法性不相应。所以一切境界,不是别人变给你去享受,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受用,这才是事实真相。    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适意的环境里面,很适合自己意思,自己欢喜的环境里面,我们就一定要遵从佛的教诲。实在讲遵从佛的教诲,不是遵从他的教诲,是遵从自性的性德,自性的法则。诸佛菩萨所讲的是我们自性的法则,不是他的,所以他说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他所讲的全部是我们自性,性德的开发,只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对于佛所讲的话真正是五体投地,全部接纳,因为这不是听别人的。所以我们跟佛学,要知道是随顺自性,佛就是代表我们的自性。菩萨、大圣大贤他们是性德的示现,是性德的流露,是自不是他,大乘经上常讲自他不二。我们讲跟别人学,总是觉得不甘心、不情愿,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佛菩萨这些圣贤人不是他,他正是自,你要把这个意思会过来,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果然能够契入,契入之后才恍然大悟,诸佛菩萨是自己性德流露出来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哪一法不是自性流露出来的?    这个明白了、清楚了。然后才真正体会到,明白了,原来尽虚空、遍法界只是一个自己而已,除了自己之外,确实没有一法。这个时候佛在经上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然就生出来了。慈悲是性德,性德圆满的展现出来,圆满的流露出来。我们对佛菩萨孝敬,对大圣大贤孝敬,对父母孝敬,对师长孝敬,然后逐渐能够对一切众生孝敬,甚至于对自己的冤家对头,毒蛇勐兽,地狱饿鬼,也同样的孝敬,决定用的是清净心跟平等心;这个孝敬没有差等,平等的、清净的。果然入这个境界,那就恭喜你,你成佛了。即使没成佛,去佛不远了,你决定是法身大士,你智慧开了。智慧开了,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万法,你明白了、觉悟了、清楚了,你懂得怎样去做;对于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人,你也懂得如何去帮助他,这就是经里面所说的存菩萨心,行菩萨道。任何身分,男女老少,任何行业,都可以修圆满的菩萨道。菩萨绝不局限于一法界,在菩萨法界不局限,一切法界皆是菩萨法界,《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既然有过去世,过去无量劫,生生世世跟一切众生相处,善缘有,恶缘也不少。现前我们的遭遇,有些人跟我们相处很投缘、很欢喜,过去生中的善缘;有一些人作冤家、作对头,给我们带来种种不如意,过去世的冤业。过去迷惑颠倒,种下这些冤业,现在觉悟了、现在明白了,怎样把这个冤结化解,还是佛的这一句话,孝敬,真诚心的孝顺、尊重,这个冤结自然就能化解。所以对于一切怨怼,我们要能随顺,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当中成就自己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在随顺众生里头成就,这是功德。随顺如何能真正成就功德?清净心重要,智慧心重要。你心地清净,《无量寿经》上讲平等、正觉,你用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就随顺了,随顺就有功。德,成就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增上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成就、增上是德。    决定不可以有一念怨天尤人,那是大错特错。一切不如意的境界、一切逆缘,都要回过头来自己去反省,决定是自己不善业累积造成的,过失不在别人。所以要回过头来,自己真正忏悔,真正改过自新,这是真修行。我没有把他当作父母来看,没有孝顺他,没有把他当作师长来看,没有尊重他,这是我自己的不是,不是他的不是。诸佛如来所以成佛,所以成为如来,就是这个方法修成的。我们今天想作佛、想作菩萨,没有例外,还是这个方法修成。所以我们要知道敬人、敬事、敬物,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将来我们弥陀村建好了,佛学院开学了,如来的教法我们要全部落实。实在说,并不是只有在弥陀村、佛学院,我们才能做到,这是做一个样子,好像展览会一样,摆出来让大家看看。实际功夫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都不能离开,你一念离开了,那就是一念迷,一念相应是一念觉,所以这要在念念之间用功夫。大乘经不可不读,不可不深解义趣,你才能保持觉悟,保持常觉而不迷,我们才能够得到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取俯拾 仰取俯拾

仰取俯拾成语名称仰取俯拾成语拼音yǎng qǔ fǔ shí成...

仰屋兴叹 仰屋兴叹

仰屋兴叹成语名称仰屋兴叹成语拼音yǎng wū xīng tàn...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成语名称仰事俛畜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chù成...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成语名称仰之弥高成语拼音yǎng zhī mí gāo成...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