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在佛教语境下谈谈“欲望”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20 09:33:01
在佛教语境下谈谈“欲望” 站在佛教的立场,对「欲贪」是贬抑的,而对「善法欲」是充分赞扬的。 在一般人的眼里,佛教是断绝欲望的,是四大皆空的,是批评欲望的。一些人在看到佛教对于「欲望」的负面评价之后,感到不服气。 于是就说: 「你们佛教说要成佛,要度众生,要修行,这些不也是欲望吗?你们有什么资格批评我们?」 这些人似乎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发出呐喊,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在佛教语境下谈谈“欲望”

站在佛教的立场,对「欲贪」是贬抑的,而对「善法欲」是充分赞扬的。

在一般人的眼里,佛教是断绝欲望的,是四大皆空的,是批评欲望的。一些人在看到佛教对于「欲望」的负面评价之后,感到不服气。

于是就说:

「你们佛教说要成佛,要度众生,要修行,这些不也是欲望吗?你们有什么资格批评我们?」

这些人似乎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发出呐喊,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佛教并没有强行输出三观,认可也好不认可也好,信教也好不信教也好,都在于个人。

有人说:

「善待自己,让自己快乐」这是欲望;

「安身立命,并照顾好家人」这是欲望;

「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这是欲望;

「行善积德,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这是欲望;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欲望;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欲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欲望;

「学佛修道,成佛升仙」这是欲望;

「慈悲发愿,普度众生」这也是欲望;

等等。

这些欲望,看起来明明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为什么佛教不赞美,反而要消灭掉欲望呢?

那不是把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都给抹杀掉了吗?

那么就来谈谈,佛教所说的欲望,和世间一般说的欲望,有什么区别吧。

欲望,在佛教当中,严格的说法是欲贪。

简单拆开来说,就是对五欲(色声香味触)的贪爱。

\

对于欲界可意的事情,即好看的、好听的、好闻的、好吃的、触感好的,生贪,染着不舍。

欲界的善业和恶业,推动造业的前提都是欲贪,欲贪是在欲界生存的必要条件。

佛教的世界观不一样,佛教要出离三界,所以对于欲界众生来说非常重要的欲贪,对佛教来说却是障碍。障碍禅定,也障碍智慧的生起。

一个人如果断除了欲贪,他就不会再到欲界当中受生,会上升到上二界去,即色界和无色界。

这两界是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欲望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禅定,禅定的喜乐是胜过欲界的快乐的,而且只要在定当中,快乐源源不断,享受多久都可以,并不会衰减。

而欲界的快乐,显然并不圆满,不可持续,且容易失去。更深一层来说,欲界的快乐还会引发痛苦。我们所说的快乐,佛教称之为「坏苦」,这种快乐一旦被破坏,就会产生痛苦。

上二界虽然没有欲贪,但是他们有「有爱」,有爱使上二界的天人继续受生轮回,流转生死。

对于佛教来说,无论是欲贪还是有爱都是需要断除的。

欲望和执取,是欲界众生快乐的源泉,是本能的需求。

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波旬曾经这么说过「有子者享受有子之乐,有牛者享受有牛之乐,因为执着是人的快乐,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快乐。」

以上简单说明了佛教对于「欲望」的看法,下面再来说一下世间的「欲望」和佛教追求成佛解脱的「欲望」有什么不同。

首先,佛教想要成佛的欲望,不是欲贪,而单单叫做「欲」,是一种心所法。

而欲贪,是一种烦恼,用繁体就清楚了,一个是慾贪,一个是欲。

先引「百法明门论」对于「欲」的解释:「言欲者,於所樂境希望為性,勤依為業。」

说白了,「欲」是一种愿望,一种希求,一种兴趣。

「欲」通三性,即善、恶、无记。

通过「欲」可以造善业,也可以造恶业和不善不恶的无记业。

想要成佛的欲望,和想要修行解脱的欲望,是一种「善法欲」。

这种「欲」是和欲界不相应的,「欲贪」牵引人在欲界当中流转,而如上的「善法欲」,却是引人出离三界,解脱有海的。

总而言之,「善法欲」是引人向上向善的,而「欲贪」不免令人沉沦。

\

上述的「悬壶济世、让世界更美好、救死扶伤、教书育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其说是「欲望」,更标准的说法应是「善法欲」,或者说是一种「志向」,它跟「色声香味触」的五欲,有本质的区别。

站在佛教的立场,对「欲贪」是贬抑的,而对「善法欲」是充分赞扬的。

与其沉迷于「五欲」之乐,不如树立「志向」。减轻五欲的系缚,不但可以活得洒脱自在,人生也会更加精彩。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