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印祖开示念佛方法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09 09:32:40
【知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法门,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较彼不摄者,则心中清

印祖开示念佛方法

【知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法门,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较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 复杨炜章书—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念佛,一个摄心的方法怎么栽培?怎么能够执持名号到一心不乱?就是栽培念力。先看第一段。

「知汝不知净土之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汝」就是这个居士,这个居士他问印祖。印祖说:你不知道净土修行的方法,你应该依止「一函遍复」。印祖因为后来慢慢出名,很多人写信问他问题,有关净土的问题,他就怎么办呢?就把整个净土的修行法要,写成一篇文章,只要有关问净土的,他就把这篇文章寄给他。一函遍复,以一函来普遍的回答一切的净土问题。这个一函遍复当中,所说的要「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就是信愿持名三种资粮。

\

「勿用观心法门,当用摄心念法。」这个地方要注意,这个观心法门,在现在的佛教界倒是比较少。但是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时候,明朝、清朝的时候,倒是蛮兴盛的。这怎么回事呢?就是禅宗也念佛,他也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念完了以后,他就去回光返照、去思惟:念佛是谁?就是说:我怎么能够念佛呢?那个能念的那一念心是怎么回事呢?这本来面目是怎么回事呢?他就从念佛了以后,探本求源,去观察能念的那一念明了心,这个就是观心法门。当然他主要是找那个不生不灭的心,从那个地方去契入。这样子的话,因为他念佛当中,没有一种归依弥陀的心,也没有往生的愿力,所以这样子念佛,是不能够成净土,他的目的是要去思惟:念佛是谁。换句话说,他的所观境是能念的那一念心,这个地方不同。我们平常的摄心念法,所观境是佛号,是去观察所念的佛号,一句弥陀念诵听,所以这个地方又不同,我们要抉择出来。

到底什么是摄心念法呢?印祖在第二段就说。「《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他先引用《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那一章里面讲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成就三摩地,这个是一个最殊胜的方法。这个地方的重点,能够得三摩地,就是「都摄六根」跟「净念相继」,一个是专注的力;一个是相续力。印祖解释什么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看什么是「都摄六根」?

「念佛时,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这个「都摄六根」,就是以一句佛号来收摄我们的六根,我们凡夫的六根它就是心光外泄的,眼睛攀缘色尘,耳朵攀缘声尘,乃至于意根攀缘法尘,就是这个十八界,都是有漏的十八界。现在要用一句佛号把六根摄住,怎么摄呢?印祖说有三个次第:第一个,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念从心起,这个佛号从你这一念的信心跟愿力的心、归依弥陀的心,从你的心中生起来,从你这一念明了心当中,把它创造出来;然后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声音从口里面吐出来,最后音从耳入,从耳中听回去。这样子「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

不过这个地方要注意,「清清楚楚」这四个字不要忽略。很多人读印祖《文钞》「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清清楚楚」这四个字就是忽略了,念佛的时候只求快、只求多,随口溜过,这就不对了。这三根呢,心口耳三根摄住了以后,其它的,眼睛就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都摄六根。这个地方就是讲到一句佛号都摄六根。

\

『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较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你这样子念呢,虽然说不能完全没有妄念,但是跟一般不摄心的人来说,妄想少很多了,心中清净多了,叫「净念」。

「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这个是讲功德。如果我们能够「净念相继」呢,慢慢慢慢就可以把这个心收摄起来,「浅之得一心,深之得三昧」。这个一心跟三昧,其实在唯识学来说,一心就是三昧。因为三昧一定是心一境性;心一境性一定是三昧。不过印祖以浅深来说,或者我们是说「一心」,就是就着「事一心不乱」,伏除见思,这个深一点,就是「理一心不乱」,破无明,这个量也可以这样子抉择出来,以事一心跟理一心来抉择。这个是讲到念佛的方法,就是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所谓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取俯拾 仰取俯拾

仰取俯拾成语名称仰取俯拾成语拼音yǎng qǔ fǔ shí成...

仰屋兴叹 仰屋兴叹

仰屋兴叹成语名称仰屋兴叹成语拼音yǎng wū xīng tàn...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成语名称仰事俛畜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chù成...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成语名称仰之弥高成语拼音yǎng zhī mí gāo成...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