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了凡四训讲记(改过之法)【2】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8-20 09:32:29
了凡四训讲记(改过之法)【2】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这是教我们从心地上改。在方法上,这是最上乘。[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历事炼心,就是从心地上改过修行。所以要自己认真去反省。  [天下没有自是之豪杰]。英雄豪杰在佛门里就是称的佛、菩萨。佛是英雄,菩萨是豪杰。出人头地,一般人做

  了凡四训讲记(改过之法)【2】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这是教我们从心地上改。在方法上,这是最上乘。[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历事炼心,就是从心地上改过修行。所以要自己认真去反省。

  [天下没有自是之豪杰]。英雄豪杰在佛门里就是称的佛、菩萨。佛是英雄,菩萨是豪杰。出人头地,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够做得到,这叫英雄。所以佛的大殿叫[大雄宝殿],雄是英雄,大英雄宝殿,就是这个意思。常人做不到的,不能改过自新;佛能改过自新,佛能把所有的毛病都改正了,这才是英雄,这才叫豪杰!所以没有自以为是的佛菩萨,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谦虚的,没有一个不忍让的。谦敬是性德的流露。

  [亦无尤人之学问]。真正有学问的人不会怨天,不会怪人。学问是智慧。是从真性里流露出来的。儒、佛都是如此。儒家讲智慧也是从本性里流露出来的。所以儒家讲[诚意正心]。诚意就是真心,是从真诚心里流露出来的。这是智慧,这叫学问。所以一个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会怪人,不会怨天尤人。

  [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德]就是成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还会有人批评,还会有人毁谤,这就是无德。不要怪别人,反过头来想自己,是自己的德学没有成就,还不能感动那些人。

  所以[吾悉以自反],人家骂我、诽谤我、批评我,都接受过来。不但没有报复的意念,还生感激之心。为什么?他提供这些宝贵资料让我回过头来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没有过,也不怪他。如果有的,赶紧改过自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就用这方法,把一身的毛病改得干干净净,最后成佛了。

  五十三参讲[历事炼心],事就是日常生活,与一切人、事接触,这一切的一切,都提供自己反省。把外面的境界,无论是任何人,都看做老师,都看做佛菩萨,给我的教训。我要认真去反省,认真去修学。学生只有自己一个人,除自己之外,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善知识,都是佛菩萨。他们没有过失,只有我一个人有过失。善财童子是这样即身成佛的。你看[华严经],善财童子并没有换一个身,他是肉身成佛!从凡夫一直修到究竟圆满的佛果,一生究竟成佛。他怎么修的?就是这么修的。如果我们学会这个本事,学会这个方法,我们这一生当中也必定是肉身成佛。修行首先决定不怨天,不尤人。看别人不顺眼,就是自己业障现前。别人是佛、是菩萨,没有一点毛病。我看不顺眼,是我的业障,是我的毛病。

  六祖大师讲得很好:[若见他人过,自过则相左]。[左]是堕落。[右]是升,[左]是降。是自己的业障现前,就要堕落。又告诉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善财童子是真正修道人,没有见到一个人有过失。他只见自己的过失,反省改过自新都来不及了,还有什么时间看别人的过失?看不到!所以眼睛看到一切人都是贤人,都是诸佛,都是菩萨。自己也就成佛成菩萨了。看到别人还有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现形,自己的业障现形。所以佛眼睛里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看诸佛菩萨都是凡夫,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最上乘的改过自新是从心地上改。

  “毁谤之来”是好事!自己有毛病,自己不容易发现,自己找都找不到,别人替我们找到,告诉我们。你看省了多少事!所以应当把他接受过来,这就是我[磨炼玉成之地]。他来帮助我,他是善知识。我们要用这样心态来接受。[何怒之有],你怎么可以愤怒,怎么可以不接受,还要生报复的心?罪过大了!他对你是大恩大德之人,你还要用报复心来对待他,这个罪过重大!

  我们中国,圣人讲孝。说孝道就会想到舜王。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不承认他是大孝,孝感天地。他这大孝,是什么人成就他的?他的父母兄弟成就他的。他母亲死了,父亲娶了一个后母。后母虐待他,父亲又听后母的话。后母以后生了一个弟弟,一家三个人欺负他。不但欺负他,时时刻刻都想置他于死地,这样的狠毒。他没有变心,总是自己常常反省,为什么我得不到父母弟弟的欢心,总是想自己有过失,没有见到别人有过失。天天在反省自己的过失,如何改过自新,到最后终于把一家人感化了。他没有想逃家,出离,没有想到将来要报复。念念反省总是自己不对,从来没有想到他父母,他弟弟存心不好,对不起他。以后尧王知道他这些事情,把王位让给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他,请他来继承王位。他能感动一家人,将来就能感动天下。

  在佛经里我们看到[忍辱仙人]。忍辱仙人谁成就他?歌利王成就了他。[金刚经]上虽然说到,但没说清楚,[大涅槃经]里讲得清楚。

  [歌利王]是梵语,翻成中文是[暴君]。所谓的无道昏君,梵语就叫歌利王。仙人在山中修行,他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把仙人凌迟处死。忍辱仙人丝毫怨恨的心都没有。忍辱波罗密圆满了,看不到外面恶人,看不到外面有一桩恶事。诸位想想,他的心清净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佛学什么?就是学这个。

  也许你说我们连善恶都不分,不是麻木不仁了?十法界因因果果摆在面前,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里面没有,心里头干干净净,一点执著都没有,不是对外头不清楚。样样清楚,可是绝对没有丝毫分别、执著。所以在他,[自受用]里是万法皆如;[他受用]时,因为众生有烦恼,必须要跟他讲层次,跟他讲原则,那是对众生说的。对自己,我人众寿四相皆无,一切平等,决定没有一丝毫差别。从平等法里面建立差别法,是为了帮助别人的。所以差别就是无差别,因为差别不是自己用的,是他受用。他没有见性,要叫他断恶修善;自己入这个境界了,无有恶可断,也无有善可修,自己得到清净平等,契入一真境界,无修无证。无修无证里面,修证的事还照做,这就是空有两边都不住。如果入了这个境界,事相上的修持都没有了,就落在[空];执著在事相上不明究理,不见本性,就落在[有]。他空、有两边都不住。像大势至菩萨所示现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不落有边,净念相继不落空边,这叫中道。空有两边不著。所以心地清净平等,万法一如,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还是不中断,还是照念不误,空有两边都不住。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这是真正修行,真实的修行。

  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

  这不但是理,也是事。别人诽谤我们,侮辱我们,我们如果心不动,不理会,自然就没有事了。他骂我们,我们不要回答他。他骂,我就听;骂了几个钟点,骂累了就不骂了。谁吃亏?他吃亏。他口不断在动,很疲倦了;我们心清净,若无其事。这个方法对治是非常有效的。

  我十几岁在学校念书,就学会这套本事。我这套本事实在是跟我一位同学学来的。因为我年轻在学校念书时跟了凡先生一样刻薄,喜欢挖苦人,喜欢戏弄人。可是我遇到一位同班同学,这位同学是我的大善知识。我处处欺侮他,大庭广众之中常拿他来取笑,他从来对我一句话不回。整整过了一年,我被他感动了。这个人真正了不起,真是打他不回手,骂他不还口。我从他那里学到这套本事,一生都得受用。所以不管人家怎么样毁谤,怎么说,到最后都烟消云散了。对自己内心的修养增加了。如果讲福报,一般人对你更加赞叹,某人真有修养!如果不是这些人来侮辱诽谤,你的忍辱功夫就不能现前。他是来成就你修功的,何必不收?是送好礼来给我们的。

  我们在一个机关团体里面,有这样的人对付我们,我们能以很清净心应他,长官也欣赏你,同事也佩服你,你的升迁机会也就提早了。他送这么多好处给你,你为什么不要?你要对他恶言相报时,则两个人程度一样高。

  我们从前在学校里,两个同学吵架。老师往往是一齐处罚,两个都跪著!我们心里很不服气。明明我有理,为什么老师也叫我跪?到以后才晓得,凡是会打架、会吵骂的程度是一样高,一个高一个低的绝对打不起来,骂不起来的。这个很有道理。遇到这个情形,修养程度的高下马上看出来。

  所以遇到这些事,要晓得他是来送好礼给我的,他是我们的恩人,不可以恩将仇报。第一、是来测验自己修养功夫。第二、很现实的福报马上就来了。你将得到大众的赞叹,礼敬。所以他是来送礼的,他不是坏人,是好人,是真正的好人,不要错怪了他。自己要晓得。

  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这一段所说的不但是世间法,出世法里也非常重要。菩萨六度,有两条是关键:第一、是[布施]。布施是修福。人不能没有福,佛是更不可以无福。我们称佛为二足尊,[足]就是满足、圆满,佛是智慧圆满,福报圆满。世出世间论福报没有超过佛的。所以求福、求慧是应当的。我们自性里本来具足了无量无边的福慧。布施有三种:就是[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都是一切众生所追求的。佛告诉我们种善因必定能得善果。

  第二、是[忍辱]。忍辱能够保持。如果只有修施福,而没有忍辱,修积的福德保不住。[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于忍]。这一切法是指世间法、出世间法。你要想保全,忍辱波罗密就不能不修。这一段就是讲忍辱波罗密。

  经上常说[火烧功德林]。什么火?嗔恚之火。若一发脾气,功德就没有了。所以功德的修积相当不容易。如果你想你的功德修积有多少?想想上次是几时动过嗔恚心。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念佛人若在临命终时发脾气,那就完了。这就是说明为什么人临终时,佛法教我们八个小时内不要去碰他。他虽然断气了,八个小时之内,神识没有离开。你去触摸他,怕他发脾气,就是这个道理。这时若发脾气,丝毫的功德都没有了,所以功德很难修积。福德则不会失掉;功德随时可以失掉。

  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清净心,是定、是慧。诸位想,一发脾气那有定和慧?定、慧都没有了。至于福德,我们讲财富、聪明[世间的聪明是法布施的果报]。我们念佛,所修积的功德就是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一发脾气,功夫成片没有了,一心不乱更没有了!所以要晓得功德是很难保持,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

  我们修行在菩提道上│就是修行过程之中,冤家债主常常来作对。为什么?他们的报复心很强烈。看到我们修行要成就了,成就之后他就永远不能再报复了,所以总是想尽方法来障碍,来阻扰。这些障碍、阻扰的方法,就是叫我们自己把自己的功德毁掉,[火烧功德林]。自己要不肯毁掉,任何外面的境缘对我们是无可奈何。

  所以有些人有[境缘]。[境]是环境,[缘]是人事。物质、人事环境常常叫我们不满意,不满意就发脾气,一发脾气就把自己的功德烧掉。谁叫我们不满意?可能都是冤亲债主在那里作祟,藉著人事、物质环境的缘,他在挑拨。所谓说话的人也许是无心的,我们自己听了有意,自己听了就不舒服,就难过。不要说表面上发作,你心□/span>稍有恚意,功德就没有了。只是小小的嗔恚,为什么功德没有了?因为清净心失掉了,这是必须要明了的。所以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在忍辱,都在定功。定、不但是出世法修行的枢纽,世间法也少不了的。

  [闻谤不怒],这是定,这是智慧,定慧现前。[闻谤而怒],那是业障现前。从这可见到,我们是定慧现前?还是业障现前?自己要清楚。

  这些境界好不好?对修行人来讲,是好的!常常有人来找麻烦,有些事叫自己不如意,这是好境界。若不从这种境界里去修,定从那里修得成功。所以逆境、逆缘现前,正是自己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修[忍辱波罗密]的机会来了。所以前面讲,感谢都来不及,怎么可以抱怨?怎么可以发脾气?正是锻炼自己功夫的时候。

  古人锻炼一个学生,首先用的方法,就是教他修[忍辱波罗密]。看到这个人是个法器│就是可以教的学生,对他就没有好脸色,会处处有意去找麻烦,好像很讨厌,这是看他能不能忍受。有意折磨他,他若不能忍受,离开了,就算了。不能忍辱就不能成就。虽然其他的方面很优秀,不能忍辱其成就也有限。

  我们在[禅林宝训]里看到。有一位老和尚折磨他的学生,就是完全不讲理的,一见面就骂,就呵斥。有一次洗脚,洗脚水就泼在学生的身上,学生还是不走,还是要赖在这个地方。以后他实在生气了,赶走,迁单,不让他住在这里。学生没法子,不能住了,于是他住在远远的走廊下。老和尚讲经说法时,他在窗户外一心谛听,不让老和尚看到。过一年了,老和尚要传法,要退休,推选一位新的住持来继承他,大家不晓得老和尚要选什么人?老和尚要大家把在外面听经的那个人找过来,传法给他,把住持的位让给他。大家才晓得,这么多年老和尚是为了要锻炼他。如果我们遇到小小不如意,就想掉头而去,不愿接受磨炼也就决定不会有成就。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也不能成就。世出世法成败关键就是忍辱。他能忍,他就有定;他有定,他就有真智慧,不会被外境所动摇。

  有时候,我们看某人很优秀,在这儿住了没多久他走了。常住的人笑笑无所谓。受不了折磨,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人在常住多一个、少一个,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有些眼光短浅的人认为某人是个人才,走了可惜,这是看得近。往深远处一看,不是如此。真正是人才,他有定功,有智慧。唯有定、慧才能续佛慧命,才能住持佛法;没有定绝对没有慧,定的前方便是[忍辱波罗密]。先有忍而后才有定。没有忍那里来的定?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这是个真正道场,是有道学可以学的,打都打不走。他没有学到手,怎么肯走?什么样的侮辱都甘心承受。为什么?必须学到手之后才肯走,没有学到手是决定不肯走的。这是真正求学的人!假使小小的一点不如意,他就掉头就走,不能忍辱,没有用处的,不必去留他。

  这一段的文字非常的重要。息谤息争的妙法,就是根本不把它放在心里,再怎样的诽谤也就消失了。所以诽谤来,不可以争,不可以辩,愈辩就像此地讲的[春蚕作茧,自取缠绵]。用不著辩的!冤枉了,冤枉也用不著辩。

  所以说[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害是太大太大。如果做事,上司对于一个易怒之人不会重用的,也不会提拔的。所以一个长官考核部属,往往在生活中,从他待人、接物之处观察。这个人值不值得栽培?这个人有没有前途?他看到心里有数。易怒之人没有什么大前途,不值得栽培的,因为怒会害事。

  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

  这四句是改过自新的最高原理、原则。大乘佛法就用这个方法,所以成就快速。小乘人改过是在事相上,事相就是枝枝叶叶,一个事情错了,下一次不要再错了。枝枝叶叶上改,难!而且很苦,时间很长,不容易收到效果,不如前面讲的从[理上改]。理上改比事上改高明多了!这是一般讲的大乘权教菩萨,权教菩萨从理上改。大乘实教[[实]是真实],法身大士从心上改。心是根本,万法唯心。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善业、恶业都是心造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心造的,[华严]说得好:[应观法界性],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性就是本体,体即是心,[一切唯心所造]。大乘菩萨到地狱里度众生,用什么方法来进入地狱?打开地狱之门?就是这一句偈。我们看[地藏经],破地狱门,就是[华严]这首偈。地狱是什么?唯心所造。明白这个道理,地狱原本没有门,自由通达了。

  所以改过从心地上改,修善从心地上修。若从心地上修,就是很小很小一桩善事,像我们在路上遇到讨饭的,布施一文钱,这一点点小善的功德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这是自性大慈悲心的显露,心量是无量无边。因为是从心地上修的,福就是那么大,称性的。所以从事上修的善小,性德未显,得的福报也小。

  怎样从心地上改?就是真心改。真心想要改,真心修善,真心断恶,这就是从心地上用功。心地法门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理上还有条件,心地上功夫是不谈条件的。所以纯真无妄。一丝毫的善也称性。改过要从心地上去改,知道一切唯心造。

  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这是最高的原理。心清净了,无量劫以来的罪业都没有了。要怎样达到心不动?不动心就是禅定,在念佛法门里称[一心不乱]。诸位要晓得,若得[一心],罪业都消除了;起心动念,罪业又现形了。

  比喻看电视。把电视机关起来,电视画面就没有了,银光幕上干干净净,一打开画面又现形了。众生心中业相亦如是。心定的时候一切业相都不现形;心动时业障又现形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修清净心,清净心是心里一念不生,禅宗六祖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要晓得业障是在妄心里,真心里面没有。真心本来清净,现在还是清净。

  像我们戴眼镜,眼睛本来清净,我们戴上眼镜,镜片上落有灰尘,看到外面模模糊糊的。这不是眼睛有毛病,是眼镜镜片上的毛病。所以我们讲业障。业障在那里?业障是镜片上的污染,眼睛并没有障碍。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几时能把眼镜去掉,不但污染除尽,镜片也不要了。则净眼明见,好比明心见性就成佛了。你若戴上眼镜,隔著一层障碍起用,就是凡夫,就是有情众生;除去障碍就是诸佛如来。

  我们现前用什么心?用妄心,不是用真心。真心没有障碍。我们用肉眼来看一切万法,是戴上了妄心镜片看东西,透过一层妄来看外面的境界。这个‘妄’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重重污染镜片。我们是透过八识五十一心所接触外面的境界,所以外面境界也变了,变成六尘了。如果不用八识五十一心所看外面的境界,外境即非六尘,而是真如本性。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转六尘为真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现在的大麻烦就是我们没办法把眼镜去掉,八识五十一心所没有办法除掉。佛家修学的宗旨都是教我们把这个东西舍掉,[转识成智]。[智]是真性起用,[识]是迷了真性的作用,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起作用。这是在功夫上说的,权教以下皆用八识五十一心所,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因此不能见性成佛。所以忏罪,有从事上忏,有从理上忏,没有办法从心上忏。为什么呢?他不知道心在那里。如[楞严经]所说,你看阿难尊者那么聪明,心在那里都不晓得,都找不到。楞严会上一开头,释迦牟尼佛问阿难,心在那里?阿难找不出来,都不知道心在那里。不晓得什么叫做心,你从那里忏起?

  大乘实教菩萨,在圆教讲就是初住以上,[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修的忏悔法,就是从心地上忏悔。诸位读[华严经]就很清楚,特别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善财童子怎么修?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圆教初住一直到等觉菩萨。这些菩萨示现在人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人家是怎么修的?佛法真正讲修行,有理、有事,还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没有比[四十华严]更好。[华严]纵然不能全读,四十卷完整的[普贤菩萨行愿品]确实很重要。要晓得大乘最殊胜最高级的佛法,如何应用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上,这是真实修行的一部好书,真正值得提倡。

  依照这个原理原则,古德常常开导我们,教我们修行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想想看这[一向专念]有没有道理?教你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把一切的妄念归成一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善还是恶?非善非恶,善、恶两边都离开了,与心性相应了。善、恶是两边,识心心所里面才有两边,真心里没有两边。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心见性了。这是八万四千法门以外,修明心见性最殊胜的方法。

  万一用的功夫不够,见不了性,见不了性也没关系。可以见阿弥陀佛,见了阿弥陀佛之后一定会见性,这是方便,是任何一个法门里面所没有的。其他的法门不见性就不能算是成就,念阿弥陀佛不见性,见到阿弥陀佛就算是成就。从心地修,现在教给你一心念佛,就是从心地起修。你一心念这句[阿弥陀佛],什么罪业都消除了。阿弥陀佛那有罪业?这句[阿弥陀佛]是真善,真善不是善恶之善。善恶之善是相对的善,不是真善。真善是离开相对,绝对的大善。

  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

  这是举几个例子来说。过失有千万条,[不必逐类寻求]。学戒律的,从事上修的,他就要想:一天有多少过失?那些事错了?慢慢在那里想,再一条一条改。天天要反省,还要搞功过格去记。这种对于很执著的人有效,非常有效!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这是与过去生中习气有关系。大乘菩萨根性的人,绝对不干这种事情;小乘根性的人很欢喜,很受用。小乘根性的人叫他不用这种方法,他没办法。每个人的根性不相同,因此所用的对治理论与方法也不一样。

  在中国大乘根性的人多,这是事实。像南洋、泰国、锡兰、小乘根性多。以其世代相传都是小乘法,都是样样要分别、执著、计较。他从事相上断恶修善。大乘是从理论上,从心地上断恶修善。从心上修,是从根本上下手,不必要在枝叶上寻求了。

  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这个方法好!简单明了。如果没有真实智慧,你还是做不到。为什么?因为怀疑。以为自己一身的罪业,这样做能消除吗?他怀疑,不相信,不接受。甚至于听我们讲:[你]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以为一生的罪业很重,怎能往生净土?那有脸见阿弥陀佛?不但没有脸见阿弥陀佛,连寺庙大殿塑的佛像他都不敢进去拜。总是认为自己罪业太重了,我怎么好意思见佛。这样根性的人,就教他用事上忏,他相信。他知道一条罪业,他能改一条,他的心能安,这样就很好。

  能够接受净土法门,真的是经上所说的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不是最上乘根性的人,不可能接受念佛法门。因为接受念佛法门,无始劫以来的罪业,念佛就消除了。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诸上善人之一。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诸上善人,你往生到那里,就跟他们是同等人物。小乘根性的人不敢承当!怎么敢跟观音菩萨并肩携手!所以念佛法门,黄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里讲是度上上根的人。什么人是上上根?能信、能愿、肯念佛的是上上根。禅宗六祖大师是度上上根人,殊不知净宗的上上根超过禅门上上根。六祖大师度的上上根还保不住,还会退转;净宗的上上根人决定不退转,圆证三不退。六祖大师的上上根,只是证三不退,不是圆证三不退。所以说在一切法门里,确实无与伦比。

  念佛法门殊胜,遇到念佛法门幸运。也是自己生生世世修学的善根福德累积成熟,不是偶然得来。你很幸运,你的运气好。不是这样的。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一生成熟,我们才遇到。

  [一心为善],[一心]就是决定没有二念。[正念现前],这个[正念]是第一念。绝对正念,无上正念。就是念这句阿弥陀佛,一心一意去念佛,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改过最妙的方法,灭罪消业障极妙的方法,就是[无念]。无念是无妄念,不是无正念。正念要没有了,那就堕到无明了。所以是无妄念,妄念就是分别执著。这个功夫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但是在念佛人来讲,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什么是[正念现前]?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最真实的正念,无上的正念。要把它认清楚!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桩大事就是保持正念现前,希望自己不要落在邪思邪念上,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不间断。诸位果然能够从这个地方下手,三个月见效。你一天到晚保持著阿弥陀佛这一念,有这一念当然你的妄念就少了。妄念不可能没有,一定是有的。有,不要怕!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占得多,妄念占得少,十个念头里我有六、七个是阿弥陀佛,有三、四个妄念,不在乎,没有关系。你不念阿弥陀佛,就全是妄念。念上三个月就有效果。阿弥陀佛之念多了,妄念少了,心自在了。心里安宁了,法喜现前了,这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本来是忧郁烦恼,前途暗淡;现在欢喜,显得有智慧,生活有情趣,有信心,前途充满了光明;与从前不一样了。

  要继续念上半年,效果更大,信心坚定。真正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三年是可以成就的。自古以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用三年功夫成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有一类根性的人,说这个法门不能修,三年就死了,这不行。那还谈什么呢?所以说真的,有许多人不敢修,不敢修的人贪恋六道,舍不得六道轮回。这就是眼光短浅,不知道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受用自在快乐,人间天上皆不能比,诸佛世界也不能比。这样好的地方不想去,还愿意在这里受苦受难,还有什么话说!就不必讲了!

  真正有志气、有眼光的人不能不晓得,我们一心一意,求净土,求见阿弥陀佛,才是究竟圆满的成就。自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永离一切分别执著。再没有一桩事情值得牵挂,值得留恋的。生活随缘而不攀缘。你说多自在!多快乐!自己真正成就了,这是世人想不到的,转烦恼为菩提,生死自在。不是我们寿命到了才往生,而是随意往生,想去就去;如果你觉得这世界上还需要住几年,也不妨多住几年。只有一个道理:还有些人与我有缘,要我劝他们一同去,所以那时住在世间是来度众生。如果为自己,则早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留在此地,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为了宣扬这个法门,不妨多住几天。假如念佛法门有人继承,有人在这里继续宣扬,那我把担子交给他,我可以先去了,大事因缘让给他们去做。何等的自在!所以诸位要晓得,[三年成就往生]的是他没有法缘。没有法缘他就决定走,他决定不会在这地方多耽误一天。不能走那是没有法子,无可奈何,能走的人决定是走了。

  诸位只要真的这样念法,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心称念。三年决定成功。你看谛闲老和尚有一位徒弟,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什么都不懂。出家剃了头,老和尚不准他去受戒;他不认识字,也不要他去听经;甚至于不要他住寺院里。住庙里跟大家一块工作,他年岁大了恐怕他受不了。别人会欺侮他,他要不能忍耐,天天发脾气,就不好了。因此把他送到宁波乡下没有人住的小庙,让他一个人住。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这样念了三年,预知时至往生。他凭什么本事?就是[一心为善,正念现前]。真正做到了老实念佛!不是平常人能够跟他相比的。他成功了,他只有往生。因为他没有能力去弘法利生,他不识字没有基础,他念佛成功就走了。他没有生病,没有痛苦,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走,而且站著走。走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谛闲老和尚给他办后事。不简单,不容易。这是我们念佛人的榜样。你说这个法门不好,那一个法门能有这个样子给我们看呢!那一个法门临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站著走,走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人家替他办后事。这是我们真正的见证。

  我教给诸位的方法,就是[一心念佛]。我们身体还在这个世间,不能没有生活,当然要工作;工作放下来就念佛。工作时专心去工作;工作一放下来,佛号马上就提起来。甚至于在工作时,只要不用思考,也可以念佛。或者是放录音带的佛号,工作时可以听佛号。若工作需用思考,就放下佛号专心思考;不用思考时工作也可以念,也可以听佛号。把念佛当作我们一生中第一桩大事,其余的都是鸡毛蒜皮,不值得牵挂的。这就是从心地上改,从心地上忏罪,会修行的人一定是把根本抓住,从根本修。

  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

  [魍魉]就是妖魔鬼怪。光天化日之下,妖魔鬼怪不能出现。

  [此精一之真传也]。我们讲改过自新,这是精华,是[精一]。[一]是纯一,[精]是精纯。这是真传,诸佛如来确确实实有真传之宝,可惜很多人不相信。[弥陀经]、[无量寿经]是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唯一真传,几个人相信!我们要晓得。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枝枝而伐]就是一枝一条的砍下来,叶子一片片摘下来,这譬如从事上改。事上改的是枝枝叶叶,心上改的是连根拔除。所以要知道改过的诀窍,窍门在那里?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改?蕅益大师的开示,诸位若能熟记,依教奉行,就是从心地上改。确实无量劫所有的罪过都改掉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将一切罪业全都改掉了。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一句阿弥陀佛都圆修了。一修一切修,一改一切改,就用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大家要深信。有许多人怀疑,恐怕这个法门不太可靠,或者还有比这个更好的。我听了笑笑,跟他合掌念阿弥陀佛就好了,不可受他的动摇。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

  从心上改,这是最上。[当下清净],就是我刚才跟各位讲的,你果然能够一切放下,一句阿弥陀佛念下去,三个月、六个月,你的心就清净了,效果就现前了。纵然弘法学讲经,我也常勉励大家学讲一部经。你每天念一部经,读一部经,三、五个月心得到清净。若同时看很多经,三五年得不到清净心,没有用处。这个秘诀就是专精,知道的人也不多。

  真正学佛,愈学心愈清净,愈学烦恼愈少,愈学无明愈薄,智慧愈长,容光焕发,身体健康。这才是功效!所以要牢牢记住莲池大师讲的:[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我们办图书馆,书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大家要记住!为什么要给他看那么多书?因为他不相信。不相信,就给他去看。他要走广学的路,让他走;我们走专精的路,跟他不一样。他们改过从枝叶上改,从事上改;我们改过是从心地上改。从此处就看出,智慧不相同,见解不一样。

  才动即觉。觉之即无。

  这是讲从心上改的。[动]就是烦恼,就是业障。[动]是心动了,心里有念头,心里有妄想。才有妄想,才有念头,马上就知道。知道了即转成阿弥陀佛。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一动,不管你是欢喜,是厌恶,不管是善念,是恶念,只要念头才动,第二念就转为[阿弥陀佛]。真正修行人念六个字、四个字[阿弥陀佛],都可以。妄念一动,第二念[阿弥陀佛]就是觉。觉而不迷。第一念迷,第二念觉,觉要快速。决定不能让迷继续增长,效果就大了。这是真正的开智慧。

  如果你能坚持半年、一年,智慧开了,眼睛就放光,六根聪利,世出世间法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人家要看多少书,看多少资料,还要找多少世界的资讯,才能够判断,还未必能够判断正确。你什么都不要,你一看就明了、就通达,决定正确、没有错误。这种本事世间人没有,这是佛菩萨的本能。佛教给我们求真实智慧!

  发心弘经,最要真诚、清净、慈悲,不必还要找参考资料来研究怎么讲法。不要落到第六意识,也许错解了如来真实意。我说过很多次,经典是没有意思的。我们在这里想经中意思,三世佛皆喊冤枉。所以只要老老实实去念,不要求意思。没有解释,没有讲法,老老实实念,会把心念清净了,自性里的智慧就能现出来。人家要来问经义,你跟他讲,讲出来的是[无量义]。不求意思,无量义都显示出来了。[无量义]是你自性里的智慧显现,所以展开经本,深讲、浅讲、短讲、长讲,自会恰到好处。讲完了之后人家问你,[你讲些什么]?真的不晓得,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呢?你不问,什么意思都没有;一问,即生起来了。生起无量义是[他受用],没有意思是[自受用]。[自受用]就是清净心,一念不生。唯有一句阿弥陀佛。讲经说法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所以,讲出去之后何必还要记住。我讲些什么,不知道,心才干净!

  永远保持清净心。清净就是[觉];染污是[动],心动就染污了。换句话说,你心里有念就是染污,无念就是本觉。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始觉合本觉,念佛法门确实不可思议!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念都是始觉合本觉,这是真正修行!

  所以经只要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就可以了。[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两种都念也行,念一种也行。其他的实在没有必要了!为了要讲经,要利益别人,可以念[无量寿经]的注解,念[弥陀经]的注解,[阿弥陀经疏钞],[阿弥陀经要解]。[疏钞]尚有[演义],非常圆满,正是蕅益大师所赞叹的,博大精深!念[弥陀经疏钞演义]就等于念了一部[大藏经],因为莲池大师引经据典,遍及世出世法,实在是非常丰富。蕅益大师的[要解]有圆瑛法师的[讲义],宝静法师的[亲闻记]。弘扬净宗,依这四本注解就够了。[无量寿经注解]是黄念祖老居士写的。这四种你把它念通了,不但是所有净土经论全通了,连这一部[大藏经]也通达了,无论那一宗那一派没有一样不通。不能搞多,搞多了心决定杂,心杂乱自然不生智慧。所以诸位发心弘扬净宗的话,这四本书就够了,多一样都不要看。不要说我看得少,我没有材料讲。没有材料少讲一点,何必一定要充数呢?愈少愈精,愈精愈妙,不浪费听众的时间。若搜集好多材料,凑起来像大拼盘,吃了什么味道也不是,浪费自己的精神,也耽误别人的时间,这是过失!

  茍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假使我们做不到最上的治心,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须明理以遣之],遇事时冷静地想它的理,通情达理以后,人心自然就平息了,妄念就会减少,忿怒可以化除。

  [又未能然],这对初学的人讲。初学的人对理也搞不通,怎么办?就在事上加以禁止。寻枝折叶,一条一条来对治。不对治会出麻烦,造成更重的罪业,招来更苦的果报。对初学的人,要求他严守戒律,因为他还不能明理,戒律的精神就是‘防非止过’。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已经得清净心,已经明理的人,他在事相上,都能受持,这是最好的。确实自行化他,心地清净了,又做了一个榜样给初学的人看,所以说是未为失策。

  [执下而昧上,则拙矣]。有一些人死在戒律条文里,执著在事上修学,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这是愚昧笨拙之人。

  其实戒律是活的。持戒清净要明理,更要求的是清净心。持戒的目的在得定,定就是清净心。要是执著在事上修,则不能得定。天天分别事相,执著事相,怎能得定。离开分别、执著才能得定。定还是手段,所以执著在定,还是不行,还是开不了智慧。

  二乘人执著在定。佛在[楞严]里讲阿罗汉的境界,阿罗汉所证的是[九次第定]│偏真涅槃的境界[内守悠闲]。[守]就是执著,放不下,守著悠闲的境界。[犹为法尘分别影事]。他还是分别执著[灭法尘]。譬如讲断烦恼,小乘人完全从[事]上断,有时亦兼[理];而非从[心]上断。所以断见思烦恼,需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经上讲其难如断四十里瀑流。四十里瀑布,一下挡住叫它不流,你看多么难!从[事]上去修就这么困难,此是前面讲的寻枝折叶。

  要把树砍掉。怎么砍法呢?先把叶子一片一片摘下来,再把枝条一条一条砍掉,慢慢再去挖根。这种事情多麻烦,树是除掉了没错,费的功夫太大了!聪明人只要把树根挖掉,树叶自然就枯掉了,何必枝枝叶叶去断?所以聪明人是从根本上拔除,愚人是从枝叶上去折伐。这是比喻改过应从心上改。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我们要发耻心[知耻]、畏心、勇猛精进心。这三心是改过的[亲因缘]。还得加上[增上缘]。就是要有好的同参道友提醒我们,在外面帮助一把,这是明的增上缘。因为已有一念善心,一念真心想改过自新,诸佛菩萨欢喜,一切善神恭敬赞叹,所以冥冥当中会有佛菩萨保佑,龙天善神拥护。可见得一念善心确实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因缘具足,就要真正在事上去修改。

  [一心忏悔,昼夜不懈”。如果一懈怠又造罪恶了,决定不能懈怠!所以念佛堂最好的是佛号昼夜都不断。古大德祖师的念佛道场,分四个人为一班,轮班念佛,所以佛号不间断。四个人在佛门称[一众],晚上轮班,白天大众依仪规一起念。

  现前我们虽然没有殊胜的因缘,可是可以利用录音带,跟著录音带念,也跟大众一样。佛号声音不要太大,太大会吵到别人,自己能清楚听到就好,晚上睡觉都开著。有时作梦也听到,梦中也念佛了。就是古人讲的,你在睡觉时听到打鼓,作梦时在打雷,就是这个道理。睡觉时听到念佛,好像在佛堂跟大众打佛七念佛一样,这样子好!

  [经一七]。打佛七,不如找几位志同道合的莲友,找个清净地方打佛七,在自己家里好好的念七天七夜。佛七是晚上都不能中断的;不是说白天念,晚上不念,这不叫佛七。实在讲,一开始念不要念七天,七天一般人受不了。念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念个几次,觉得很受用,再念两天两夜、三天三夜,渐渐地把时间延长。所以真正修行,能在一个星期念三天三夜,每一个星期念一次;或者做不到的话,则每星期念一次,一天一夜;功德就很殊胜,非常受用。

  书上主要讲的就是改造命运,有求必应。我们想求一个道场,求一个修学环境,应该也是求得到的。这样的功夫能坚持到一月、二月、三月,就有了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

  以下举几则明显效验的例子。如过去总是闷闷不乐,现在心开意解。快乐了,这就是有效验。

  [或觉智慧顿开]。过去好像糊里糊涂的,现在觉得聪明了,不糊涂了。

  [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冗沓]是很繁杂不容易解决的事务。现在遇到了事情,很容易就把它解决了。别人觉得很麻烦,他很容易就解决了。我们现前同修当中就有。把事情接过来,人家觉得很麻烦,他也没操什么心就摆平了。

  或遇冤仇而回嗔作喜。

  [此大福德大智慧之相]。过去有跟你过不去,对你很不满意的人│冤家对头,现在他对你印象好了,态度转变了。这都是自己修学的功德,潜移默化而有感动。仁者无敌,这是福德智慧之相。

  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

  [黑物]是染污、业障。从前恶梦很多,而且梦得乱七八糟,现在这些现象没有了。纵然有梦,也是清清楚楚,就像白天遇事一样。这是好事![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学佛的人,梦见佛菩萨讲经说法,教导修行。是好事情![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这些无论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或是在梦中的感应,都是业障渐渐消除,福祉渐渐显现出来了。

  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高]就是傲慢。业障才消,若生骄慢则又堕落了,决定不可以贡高我慢。[画而不进],[画]是画界限。到此为止就满足,那你以后永远不会再进步了。应当要不断再用功,更求进步。永远没有止境,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天天求进步。怎么可以知足?在物质、精神生活上,我们应当知足。进德修业,断烦恼求智慧,永远不能知足,要勇猛精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这是中国的一位大贤人。春秋时卫国大夫蘧伯玉,二十岁很年轻,他就觉悟了,就知道自己的过失,发愿改过自新。

  [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这就证明前面一句话,[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蘧伯玉做到了。年年月月不断的在反省,不断的在改过,二十一岁觉得二十岁虽然改,还有太多的过失。

  [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这是年年改,月月改,天天改。

  [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蘧伯玉这段公案,是讲古人改过这样的认真,有这样的恒心、毅力,证实他的忍辱精进功夫,足为后人效法。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了凡告诉他的儿子,看看古人,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我们是凡夫,凡夫的过、恶太多了。[猬]是刺猬,是一种动物,全身都长著刺。若遇野兽侵害它时,它的刺完全竖起来,保卫自己。[猬集],比喻我们过恶之多。

  [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想想今天,想想昨天,想想去年,想想过去,好像没有什么大错。没有做个什么错事,这是什么原因呢?

  [心粗而眼翳也],我们的心太粗;我们的眼睛有翳,看不到自己的过失。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就不会改过。就永远不会有自拔出头的日子。所以莲池大师教初学的人,用[功过格]来检点自己的过失,发现自己的过失很多,才真正害怕了。但是改的方法,必定要从心上改。心上改为主,事上改为辅助,正助双修。理事兼修。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

  我们学佛,实在得到一点利益,不但业障重看得出来,小小业障也能看得出来。不仅是对别人,自己小小业障也能觉察到。

\

  [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心]是心思,[神]是精神。就是精神提不起来,做事情或者读书,记忆力丧失了,很容易忘事。年轻人忘事居然跟老年人一样,这是业障!老年人真正有修行的,八十、九十还一样不会忘事。

  [或无事而常烦恼]。没有事就想事,这是业障。过去已经过去了,你想它做什么?明天还没到,想也是妄想。有的人很会想,想过去、想未来,一天到晚在想,叫无事生事,这个是业障。

  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

  [赧然]是不好意思。见到正人君子不好意思,心里有愧疚。心地正大光明,见什么人也不会有这种态度。[消沮]是精神颓丧,就是精神提不起来,委靡而不能够振作。

  [或闻正论而不乐]。不喜欢佛法的道理和孔孟的教诫。清朝在早先,宫廷里面都念[无量寿经],后来慈禧太后听了就不舒服,把念[无量寿经]废除了。大概听到五恶、五痛、五烧,不是味道,这就是业障现前!

  [或施惠而人反怨]。你好心对待别人,送别人礼物,人家不但不感谢,还怨恨你。

  [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妄言]这是大的业障。[妄言失志]就是精神分裂,胡言乱语,辞不达意。业障相当严重了,[皆作孽之相也]。

  茍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有这些现象,就要认真忏悔,要奋发把旧习气革除,不能再因循茍且。如果不改过,不自新,前途就没有了。所以一发现有这些现象,立刻就要回头,回头是岸,不可自己误了自己一生。

  真正把自己的毛病习气革除了,才可以接受教诲,修善积德。如果不是真正的法器,教他是没有用处的。特别是在教学、传法,一定要传给有条件的人,佛门称为[法器]。过失少,心地清净,勇于改过,有智慧的人,才是法器。若是一身毛病,如果你传授法给他,将来造业更重。他要不得法,他害人少,造业也小;他要是多学了一些,本事大了,能力强了,坏事做得更多,做得更重。那老师就看错人了!所以传法要认识人,非其人不传,这不叫[吝法]。如果是个法器,你不肯传,叫做[失人]。不是法器不能传,是法器一定要传给他。下面是[积善之方]。积善之前先改过,使自己有能力具备接受大法的条件。先培养资格,然后才接受大法。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屋之勤 仰屋之勤

仰屋之勤成语名称仰屋之勤成语拼音yǎng wū zhī qín成...

仰屋著书 仰屋著书

仰屋著书成语名称仰屋著书成语拼音yǎng wū zhù shū成...

仰事俯育 仰事俯育

仰事俯育成语名称仰事俯育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yù成...

仰人眉睫 仰人眉睫

仰人眉睫成语名称仰人眉睫成语拼音yǎng rén méi jié...

仪态万方 仪态万方

仪态万方...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