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少林武术与禅宗哲学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1-15 09:34:29
少林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武术项目。少林武术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目前,少林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广泛的传播。   由于少林武术发源于地处中原的佛教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所以少林拳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受禅宗哲学的影响至为深刻。这就使本质
少林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武术项目。少林武术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目前,少林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广泛的传播。

  由于少林武术发源于地处中原的佛教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所以少林拳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受禅宗哲学的影响至为深刻。这就使本质上属于暴力和攻击行为的“少林功夫”和宣扬“大慈大悲”、“积德行善”和“坚决反对杀生行为”的佛教发生联系。宗教的影响,大大促进了少林武术的发展,少林武僧代有高人出。

  追溯少林寺僧习武的历史,会发现少林寺自古就有这种传统,少林寺僧练武的风气由来已久。

  一、少林寺僧习武之由来

  发源于嵩山少林寺的禅宗主张静坐修身、安定养性,倡导“见性成佛”、“顿悟成佛”。在禅宗看来,“见性成佛”全在于“顿悟”,勿须长期修身,也即勿须经过所谓“渐悟”过程,也无须遵守太多的戒律。于是,“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就连和尚们日常的运水搬柴,都可能是觉悟佛法的途径。

  关于青青翠竹、郁郁黄花,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说的是禅宗的一个支派——伪仰宗后传弟子智闲,原来一直苦恼于未开悟,于是到邓州香岩山上苦思冥想,智闲在山上因见地上横七竖八地散着好多碎瓦片,于是随手拾起,向着边上竹林子里一块块地飞扔去。猛然间,只听“当”的一声,清脆嘹亮,发人深省,犹如佛在说法,原来是一块瓦片击在青竹竿上了。正是因为这一敲,敲醒了智闲多年的沉迷,啊,原来是这样!智闲终于悟彻了。

  以后他征得师父灵佑同意,重新到了那处有着青青翠竹、郁郁黄花的邓州香岩山弘法去了。从此,留下了“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一段佳话。人们从智闲证悟佛法的公案中发现原来日常中不经意的某一件小事,可能是解悟人生大智慧的金钥匙。

  当然,习武更是绝妙好事。

  少林武术大概就产生于北朝阶级矛盾的中心地带嵩山地区。少林寺僧习武之风,据明确历史记载,起码可追溯至隋末。时少林武僧因协助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而受敕封奖谕,自此,练拳习武,成为该寺传统,并渐成一家武功。后经历代武僧磨砺完善,少林武功被推为天下魁首,并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因为与禅宗哲学有深刻的联系,这就使他们不同于别处庙宇的和尚,比如,可以不坐禅、不念经。特别是不杀生的戒律,对于少林寺武僧来说,实在是一大约束,即使见到坏人也不能惩罚,后来禅宗和尚要杀人时就说:“超度他们”,或者叫“送他们上西天”,说法就好听多了。于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然,少林寺僧毕竟不同于世俗之人。在练武之余,他们还是很注意戒律的修持。他们可能是从对高层次武功的不断追求中,自觉地遵循着清规戒律的要求和约束。

  达摩祖师首创的“壁观”、“禅坐”修行法门,即通过面对墙壁,安心静坐,就能“心能壁立、不偏不依”,所谓“安静而止息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林武术的风格。所以,少林武术的各种拳功都注重静养功法。比如《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就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少林武术甚至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空”与“圆”的观念,认为如此才是武功的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其他不少少林拳术套路也都以圆、空为基本架式与手法。

  少林武术的技击方法门类繁多,博大精深,引人注目。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少林武术以硬攻直进为上乘,偏重实力。不强调外形的美观,但招招非打即防,极具技击性。这种风格使该拳种表现出朴素、简洁、刚健的美学特征。

  少林拳术的“十八罗汉手”,短小精悍,严密紧凑、巧妙而多变,绝无松、懈、空、散、滞之弊,是符合典型的少林拳理所说的:“身之收纵,步之存尽,手之出入,或进或退,或起或落,皆当一气贯注。”

  少林武术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为了追求武术出神入化的境界,少林武术历代武僧将禅宗“入定”的修炼方法引入。如尊我斋主人在《少林拳术秘诀》一书中说:“以入定为功,而后性静心空,脱离一切挂礙,无挂礙则无恐怖矣,无恐怖则神清,神清则气足,气足则应变无方,随机生巧,如是而后明于法而不拘于法,沉其心而无动其气,斯道至此,始可告大成矣。”又说:“能于技击时,稳坐蒲团,一尘不动,静以待之,乘虚而入,如操左券,此于生死关头,早已勘破,故临敌制胜,毫无畏怯,足迹见禅机之为功也。”这段拳论可谓深得武道精髓。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少林武术的许多优秀拳术套路都以静修之功为上乘法门。实际上,练习拳术时若无法自始至终从心理上安静下来,使精神贯注于每一个动作中,必定不能深刻理解拳中三昧。所以一个深谙拳中动静之机的人,亦是一个自省沉毅的人,长期的练习,将使他变得单纯。而真正武艺高强的人,大多精神虚灵、气质雄厚、身躯活泼,而且言论谦和,给人一种自足、武功深不可测的感觉。

  这种宁静的习惯伴随着习武者一生的修炼过程,而不断发生变化。修行会使他逐渐领悟拳中真谛,善于识别真伪,明规矩而脱于规矩,使他能把其它许多使他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真诚、无妄、纯正、专一地修养其自我的“身心”,以便能真正理解其作为人的本性。并达到禅学的高峰。

  二、禅宗教义对少林武术的影响

  禅宗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1、佛性在心中

  《坛经》中说“自性含万法”。自己性中就包含万物。就连“三世诸佛,七十二部经”也都在人性中。又说:“一切万法,尽在自身心中”。还说只要去掉迷妄,使内外透明,那么就可以从自性中见到万法。甚至连佛性都包含在自己心中。禅宗有一则故事说:有两个和尚看见风吹幡动,就辩论起来,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慧能说:应该说风幡都不动,只是“心动”。

  少林武术同样重视心性修炼。尊我斋主人在《少林拳术秘诀》一书中记载清末南方武术名家李镜源曾求教于陕西三原寺某僧,僧告以三条心要:(1)欲学技击先学不动心,令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始能达超神入化之境。否则收效于俄顷。(2)欲学技击先学调息,谓数息即不动心之道,“盖心与气本属一体,古语所谓气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技击臻此境界,而后可称上乘,可称绝技。否则不过野道旁门,终难入于名家巨子之林也。”数息之法,取立式,两足前后跟踏地,挺胸开胸,两手叉腰,听气之出入,默记其数,此乃佛家六妙门入手方法。又有“听息法”:出一掌,平肩直腰,若气自肩腋而来,直贯于掌,沿五指之尖,当静心听之,总以气息沉静为主,习养功深,无论如何跳跃,气亦不喘促。(3)欲学技击必须勘破生死关头,证悟本来心地,这是禅宗的无上法门,佛门弟子毕生修持之所期,必须于此道有所得,方可臻于技击之绝顶。证悟心地,性静心空,摆脱一切挂碍,神清气足,便能应变无方。尊我斋主人在书中还说:“顾禅宗之于技击,只见其有益之可言,而未见其损也。”并说李镜源得寺僧指点后,用功多年,参透儒书释典,悟生死之机,而其技击亦冠绝古今。

  心意的锻炼,贯穿于少林拳术的招式动作中,近代少林寺住持妙兴的性功罗汉拳诀云:“出于心灵,发于性能,似刚非刚,似实而虚,久练自化,熟极自神。”以发于性灵为拳术宗本。少林拳二十四字秘诀中有“呼吸动静”一句,强调练拳、临战时须心息相依,心气合一,以心为帅,统气及全身,达心动而气随,百体听命,心身气高度统一。禅定的调合身心息法在这里得到了良好运用。

  气随,百体听命,心身气高度统一。禅定的调合身心息法在这里得到了良好运用。

  2、顿悟成佛法

  禅宗认为人性本来是清静的,由于妄念象云一样覆盖了本性,所以变得愚蠢。怎么办才会变得聪明起来呢?就是要从佛子心中“顿现”真如本性,那就是觉悟,就会聪明的。慧能说:“说通及心通,如日至虚空,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慧能认为说和心这两方面都通了,就象太阳在空中,一切都明亮。所以不需要长期坐禅,“道由心悟,岂在坐也?”主要在于智慧觉悟,不在形式上是否坐着,是否念经。“佛向性中求,莫向身外求。”只在形式上下功夫,是不能成佛的。

  少林拳以此来指导,则招式、拳套,统统去掉,而专注于功法的修炼。

  从这一点来看,王芗斋创立的脱胎于传统形意拳基础,集传统诸家武术包括少林派之精髓,结合王先生自己习武四十年之领悟,而创编的“大成拳”,就是将禅学运用于武术中的典范。大成拳将几百年来武术传统的套路一扫而空,并痛斥其流于有为之形式,丧失拳道,戕害良能,无益身心,认为拳学根本上无法可法,一有成法,精神便难一致。所谓拳法,只是指原理原则之法,非枝微末节之刻板方法。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总纲中云:“一法不立,无法不容。拳本无法,有法也空。存理变质,陶冶性灵,信义仁勇,悉在其中。”以宇宙之原理原则为体,所重唯在神与意,在自然力之发挥,养成神圆力方,形屈意直,虚实无定,练成触觉活力之本能。人之神意若与宇宙原理相契,则无力不具,此力乃机体本具“良能”之力,其大无穷,从体发用,则有感即应,灵活机动,神变无方。“意自形生,力随意转,意为力之帅,力为意之军,所谓意紧力松,筋肉空灵,毛发飞涨,力生锋棱,非此不能得意中力之自然天趣。”这是王芗斋先生从四十余年武功经验中所悟出,他深感“各项力量都由混元阔大、空洞无我中生”,故主张契空洞无我之理以开发性中本具自然力,反对传统拳法之硬练蛮磨。大成拳练意练之法,亦即大成拳的基础,是站桩。站时摆好桩式,松和自然,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顶巅,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舒适挺拔,觉身如云端宝树,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悠扬相依,喻如日光空气浴。精神上视此身为大冶洪炉,无物不在陶熔中,觉察各项细胞皆自然正常工作,不丝毫勉强做作,顺乎自然,则筋肉不炼而自炼,本能之自然力自内而外,渐渐发达。在站桩基础上,再行试力、试声,实用于技击。这种拳法,禅味极浓,通过神意的空虚无我以开发本性自然力,令人想起禅宗之通过无念行以开发本性自然智。王芗斋自认其拳法似老释之无为而有为。大成拳的技击实效,事实证明非常成功,王芗斋及传人王选杰都曾战胜过国内外不少武林高手,显示出极大的“自然力”。

  其实,练武与禅修一样,“岂在坐也?”又岂在站也?太执着于形式、行为,都是错。只有日常行、立、坐、卧,都不离拳,所谓“拳拳服膺”,才是真正的旨归。

  3、众生是佛

  不同于佛教的其他宗派,禅宗说人人可以成佛,所谓“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就大开佛门,来者不拒。而且成佛的方法也极其简便,什么也不要,只要有觉悟。“一悟即到佛地”。“自性悟,众生即佛”。于是大大提高了人们皈依佛教、修炼成佛的信心。吸引了大批人来信奉它,禅宗日后成为中国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佛教宗派。

  少林武术由于受此禅风影响,同样广收门徒,传播武功。既然武术是普及佛法的一种手段,那么何不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呢?思想上不保守,观念上能革命,也就难怪少林武术能飞速发展起来了。

  少林寺历史上有几次因遭到焚毁,这是少林寺的几次大灾难,但在客观上却致使大量少林寺僧漫延南北,散居四方。而少林武术,也因此传遍天下。于是“天下功夫出少林”的传闻不胫而走。

  当代少林武术的发展,发端于《少林寺》等武术影片的问世,影片的爆炸性广告效应,先声夺人,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并很快风靡海内外,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少林武术进入了传播史上空前繁荣的时期。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市、郑州市等省市抓住机遇,多次举办各种武术节、比赛、培训班,派遣优秀运动队在国内外巡回表演,优秀教练员外出讲学、指导,以及报刊、图书、广播、影视、声像等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推广武术。少林武僧团在国外的多次巡回演出,更是大大促进了少林武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致使少林武术不仅在国内飞速传播,而且很快走出国门。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少林寺开放以来,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嵩山少林寺联系,并成立有少林武术组织,少林寺已拥有海外弟子200多万人。国内的少林弟子更是不计其数。

  当然,如此之广、如此之快的传播,一方面与《少林寺》等武术影片分不开,更重要的是,恐怕与禅学“普度众生”,“众生是佛”的观念有关。

  三、拳禅互参

  禅宗教义用以指导拳理,禅理与武功互为表里。通过持戒参禅,可以悟彻自性,求得“无上妙智慧”,达到“无所为又无所不为”之境。武功因此自然能达到超乎寻常的境地。当然,这方面成就在佛教看来,武艺不论多高,在神足通面前,简直微不足道。但它毕竟是一种修行的法门,自当无可厚非。

  反过来说,少林寺僧的练武行为,可能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佛教的本来面貌。但一千多年来,延续不断,应当自有它合理的地方,或许少林寺僧正是通过练武找到了觉悟佛法的捷径。比如对于生死的问题的认识,可能练武者更容易勘破。因为他们时时要面对生死关头的考验。教训多了,这方面的道理就自然认得清一些。况且,在少林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那么多著名的高僧,谁又说得清到底他们是通过禅修,还是通由练武明白了佛教的道理呢?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惊才风逸...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