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导归净土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1-14 09:33:27
导归净土行芊居士选编目录:从律宗入净土从禅宗入净土从性相入净土从密宗入净土从仙道入净土从儒学归净土从基督入净土逆境好修从经教入净土从律宗入净土元照律师 回修净土生弘律范 死归安养宋朝的元照律师,字湛然,俗姓唐,是余杭人。他最初依止东藏慧鉴律师,精研戒律,后来又跟随神悟谦法师,学习天台教观,谦法师勉励他以探究和明白妙法莲华经为本务。他又向广慈才法师,求受菩萨戒,因为发现戒光,才广博探究南山宗(因
导归净土行芊居士选编目录:从律宗入净土从禅宗入净土从性相入净土从密宗入净土从仙道入净土从儒学归净土从基督入净土逆境好修从经教入净土从律宗入净土元照律师 回修净土生弘律范 死归安养宋朝的元照律师,字湛然,俗姓唐,是余杭人。他最初依止东藏慧鉴律师,精研戒律,后来又跟随神悟谦法师,学习天台教观,谦法师勉励他以探究和明白妙法莲华经为本务。他又向广慈才法师,求受菩萨戒,因为发现戒光,才广博探究南山宗(因为律宗的开山祖师道宣律师住在终南山,所以律宗又名南山宗)。每天拿著锡杖,托著钵,在街上乞食。元照律师晚年当了杭州灵芝寺的住持三十年,传戒度僧一共多达六十次,而且对于净土法门也颇有归向的意思。他时常说:‘在生的时候,弘扬律宗,死后寄归极乐净土,我平生所得到的只有这两个法门!’他曾经编写了一本净业礼忏仪,并且在序文里头说:‘自从我受完具足戒以后,我便知道要学习戒律,但因禀性平庸,根器浅薄,所以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如法。后来遇到天台宗的神悟法师,苦口婆心地提携和教诲我,才知道要更改修行方向,深入研究(天台)祖师的教法和广博探究佛乘。于是我发了广大的誓愿:愿意时常出生在娑婆这五浊恶世,做一位大导师,以劝勉众生,登上佛道。‘后来我读了高僧传中慧布法师的一段话:‘西方的净土虽然清净,不是我的愿望。假如十二劫在莲华中享受快乐,那里会比得上在三恶道极苦的地方救度众生。’由于坚持这种见解,所以对于净土法门也就没有归向心了,甚至看到修持净土法门的人,还产生轻视和毁谤。’‘后来我得了重病,身体和力气都非常虚弱,神识不清,生活毫无目标。病痊愈后,我突然感到过去的观念错误,悲泣感伤,深深地自我苛责。我感叹自己的志向虽然弘大,可是力量却没办法胜任。于是,我阅读了智者大师的十疑论,上面记载:‘初发心的菩萨尚未体悟不生不灭的真理,必须时常不离佛。’十疑论又引用大智度论的一段说:‘烦恼和束缚的凡夫众生,有大悲心,想要出生在五浊恶世,救度众生,丝毫没有益处,譬如婴儿不能够离开父母,又好比尚未长好羽毛的小鸟,只能依树传枝,不能够远飞。’‘当我明白这些道理以后,我把平生所学全部放弃,专心寻找净土教门。二十年来,未曾暂时停下。我详细地研读古今的净土教典和义理。许多疑惑马上忽然消释,愈加深信念佛法门的殊胜和稳当。’‘后来,我又读到善导大师所说的‘专修与杂修’—如果专修,则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都能往生;如果杂修,则成千上万的人,只有一、两个人往生。因为心识散乱,观想修行难以成就。所以要一心专持阿弥陀佛这四字名号。’‘我多少世来未曾明白念佛的奥妙,直到现在才知道净土是我的归宿,我仍要用我修行得利的净土法门,辗转教化和引导众生。如果我不断赞叹净土法门和广大佛恩,直到无穷的未来,也是说不完的!’‘虽然善巧方便的法门不少,但净土法门必须要有信心才能证入。例如大势至菩萨以虔诚的念佛心,证悟圆通自在,进入甚深的禅定境界。’‘我想自己从前曾经造了无量罪业,不信净土,毁谤佛法和念佛的人,这些业因既然已经种了,将来我有一天必会尝到苦果。我内心感到惭愧万分,朝夕战战兢兢,惶恐不安,于是,我亲自在佛菩萨的面前,竭尽诚心,五体投地,恳切忏悔。我发愿:要普遍摄受众生,同修念佛法门,大家都往生净土。’‘如果要时常修习净土法门,需要建立仪轨;所以我搜集许多经论,编成这个忏悔仪轨,从头到尾,依照次第,列了十章。全部依据佛说,遵照古德设立的仪式。事项和仪式必须简要,而修法需以专精为主。后代的贤人阅读本书,就会明白我的志向了。’元照律师又撰写观无量寿佛经和阿弥陀经的注解,其他著述多达数百卷之多。政和六年,元照律师吩咐弟子诵念观无量寿佛经和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而他则趺坐而化。西湖一带的渔夫,都听到空中发出天乐。(乐邦文类,佛祖统纪、西湖高僧事略)。从禅宗入净土习禅入定 精通楞严求生净土 含笑安逝圆瑛大师,名弘悟,号韬光,又名一吼堂及三求堂主人。他原籍福建古田,俗姓吴,五岁时,父母双亡,稍长以后,研读儒书,聪颖绝伦。十八岁时,顿觉人生如梦,急思脱俗,被叔父阻止。次年,他生了大病后,才发誓出家,礼拜兴化梅峰寺的增西上人为师。二十岁时,依鼓山涌泉寺的妙莲和尚受具足戒。二十一岁时,他亲自常州天宁寺冶开和尚,学禅五年,曾经在禅七中,定境现前,身心廓然,对于过去所不明白的经论,突然了若指掌。二十六岁,他到宁波天童寺,从寄禅和尚学习禅定,一心参究,定境又再现前,比上次更殊胜,身心俱空,清净圆明,从此以后,慧业日有所进。他三十六岁时,读了永明和莲池两位大师的著述,深信念佛法门,可以使三业清净,圆成三昧的功效,九有横超,登入九品莲台,于是他就禅净双修。四十岁以后,他为了早点准备往生资粮,求生净土,加以他弘法利生的愿望十分恳切,所以就写了净土经论的讲义和劝修念佛法门等书,分布中外。他主持圆明法施会,印赠大量佛书,弘宗演教,遍历国内各省及日本、韩国、香港、菲律宾、及南洋群岛、开堂说法数百次,无不指归净土。他又在上海创办圆明讲堂,做为弘化净土的道场,组织圆明莲池念佛会,远追庐山莲社家风,因而信受奉行及归依的人难以计数。他也曾先后重兴宁波接待寺、天童寺、泉州大开元寺,福州法海寺,古田极乐寺,并重修各塔。创办佛教孤儿院、教养院、小学、职业学校、楞严专宗学院、佛学研究会、讲习所和医院、难民收容所、僧侣救护队,工厂、农厂、公墓等,对于庄严道场、培植僧才、推广社会福利,不遗余力。清末宣统元年,他出任中华佛教会参议长。民国六年,他又担任宁波佛教会及江浙佛教联合会会长。民国十八年起,任中国佛教会理事长,达七届之久。他一生以弘法利生为职志,未尝稍懈,而积劳成疾,民国四十二年一月,他食量减少,精神也衰弱了,屡次医疗,毫无效果。三月他住院,被医生诊断为食道癌,出院静养,徒众为他启建大悲道场,念观音菩萨的圣号四十九天,病已逐渐好转。 五月十六日,他的病情又转沉重,无法进食,每天只注射葡萄盐水和维他命等针剂。有一天,他忽然对弟子明旸等说:‘我的身心尚感安乐,无挂无碍!出家人置生死于度外,以疾病为助缘,我的外号叫做三求堂主人,平生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为宗旨。现在福慧已经求到了,最后只有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他命令徒众写纸条贴在墙壁上,上书‘来者念佛,是真莲友’,他虽然在病中,却早已放下万缘,一心念佛,而且求生净土的信愿更加坚定。七月十四日,他忽然吩咐弟子明旸说:‘我们出家人,生归丛林,死归塔,我决心回天童寺,你们赶快设法!’于是就在八月十八日午后启行,由明旸法师率领医生和信徒,随车护送,大家都念著观世音菩萨的圣号,由杭州转宁波,二十日安抵天童寺。从此以后,他精神很好,病也逐渐好转。九月十九日,寺中方丈职僧等相继来探望他,他谈笑自若,毫无疲倦的样子。午后,弟子等也入室请安,谈完他开口大笑,手里拿著念珠,像平常一样的念佛。傍晚六点钟以后,宽润法师来,圆瑛大师问说:‘今天是几号?’他们回答:‘农历八月十二日!’圆瑛大师点点头。七点和九点多,他又两度问说:‘现在是几点?’到了十点十五分,他命令弟子扶他起来如厕后,吩咐弟子为他更衣。明旸法师等十余位弟子,加强念佛。圆瑛大师也显得十分安详镇定,嘴里微动默念,呼吸渐微弱,医师为他注射,圆镶法师说:‘还打什么针呢?’回头对明旸法师说:‘我感觉腿冷,你拿被子盖好!’十一点十五分,他对明旸法师看一眼后,闭目正卧,在大众念佛声中,含笑安详的逝世。嘴唇非常红润,额头冷,头顶温热。直到翌日清晨六点,头顶还有微温。二十一日入龛,四肢柔软,脸上带著笑容,宛如生前一般。二十三日封龛,嘴唇特别红润。享年七十六岁,僧腊五十八。(圆瑛法师纪念集)。从性相入净土博通性相 摄禅归净清朝的际醒大师,字彻悟,号讷堂,是莲宗第十一代祖师。他俗姓马,是京东丰润县人,幼时博通经史,二十二岁因为生了一场病,有所体悟而发心出家。出家后到处听讲,通达性宗和相宗,尤其对于法华三观和十乘的道理,特别有心得。他参广通粹如纯禅师而开悟,并且得到印可。粹如禅师去万寿寺后,际醒大师继续在广通寺领众参禅,禅风大振。后来因为过去世的业障深重,产生病痛。他因此想到‘五停心观’中有‘多业障的众生以念佛来对治’的说法,而且像文殊和普贤等大菩萨、马鸣、龙树等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大善知识,都归心净土,何况时值末法,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众生,更宜归命净土,修行念佛。于是,他就停止参禅改念佛,每天只限一小段时间会客,其余时间,都在拜佛、念佛。晚年,他住在红螺山资福寺,归依他的人越来越多,于是资福寺就变成颇具规模的莲宗道场。他为佛法和为众生贡献己力,心不厌倦,而且一概都以净土为指归。每当他阐述佛陀慈悲救度众生的恩典,不但他讲得泪随声下,连听众也泪流满面,滴湿衣服。他那两卷语录,更是恳切到极点。临终前十个月,他预先说出往生的日期,并且告诉诸位护法说:‘幻化的因缘不长久,虚度一生实在可惜。你们应当各自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到了他临终那一天,他命令大众助念,看见西方的天空现出无数幡旗,他告诉大家说:‘净土的瑞相现前,我要回去西方净土了!’不久,他又说:‘承蒙佛来接引,我要走了!’大众听了,更卖力念佛。他面向西方,端坐而逝,享年七十岁。他往生时,大家闻到空中散发奇异的香气。他露龛七天,面貌仍栩栩如生,发白变黑。火化后,拾获了一百多粒舍利子。(彻悟禅师语录)。从密宗入净土学大明咒 时轮金刚病笃前刻 念佛生西戴母钮有恒居士,原名浩,字养吾,浙江吴兴人,是考试院长戴季陶居士的夫人。她夙植慧根,七岁时就发心学佛,每次看见明星出现,就坐在庭院的大树下,诵念心经、大悲咒和阿弥陀佛的圣号。这样经过了数年,有一天,她忽然感现头顶发光。十七岁时,她想出家为尼,母亲不允许而且苦劝她回家。起初,她曾就读庞氏浔溪女学,跟教师秋瑾交往甚密。秋瑾入狱以后,她潜返家乡,改名有恒,毕业于吴兴女学堂手工专修科。清宣统三年,与戴季陶先生结婚后,加入同盟会,国父孙中山先生非常器重他们。民国十八年,她发愿吃长素。民国二十年,接受班禅大师‘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的灌顶,过午不食。民国二十二年,又接受‘药师如来时轮金刚灌顶法’,投花授记,赐法名‘莲花金刚’。民国二十五年,在隆昌律寺受五戒和菩萨戒。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她居住上海,每天拜佛一千拜,把功德回向众生,希望他们都获得安乐。她又发愿礼拜大经,一字一拜,一共拜了八十卷华严经、七卷法华经、阿弥陀经、心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梁皇宝忏等各一部。她写了一部心经的注解,四千多字。其中谈到:‘有强盗抢不走,自己带得去的,是福德智慧和念佛菩萨圣号的功德。念佛的人须知到彼岸去,什么东西都带不去,只有佛菩萨的圣号。人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念佛可以证得无余涅槃,因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每一愿都善巧方便地成就众生。’又说:‘我的色身早已不在心王上,我的心已逃出三界了!’民国三十一年四月,她到四川,落发并穿上僧衣,经过十二处敌哨,因为她熟谙日语,所以为他们讲解十善业的道理,劝他们不要滥杀无辜或放火烧城等。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她到了重庆,住在上清寺的陶园,修持更加精进,九月二十五日,她忽然因为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七岁。她在病危前刻,自己写了一首联偈:‘十念圆成佛果现,三心顿了妙莲开。’她将这首联偈贴在墙壁后,就不能说话了。(周编西方公据第七十六页)评语:她小时候念佛数年,即感现头顶发光,如果她继续念佛,其成就就绝不止这样。后来,她忽然舍净土而学密,持戒精修了数十年,竟然因为脑溢血逝世。幸好困居上海解释心经时,知道带佛号可以往生彼岸,所以在病危前刻,知道持咒不能得力,而舍咒念佛,才十念念佛,就能感现净土和佛果,如操胜算。这个例子可供舍净学密的人做为殷鉴。(净土圣贤录第四编下卷第二九○页) 从仙道入净土尽弃玄功 回归念佛清朝有一位居士,名范元礼,字用和,是钱塘地方的人,他从小就学习儒家的经典,而且身体力行。他事奉父母非常孝顺。当他父母生病的时候,都曾经割取臂肉和著药物来治好他父母的病。当他正年壮时,双亲先后过世,妻子也死了,元礼居士感慨万千,毅然了却俗务,练习仙道十多年,颇有成绩。后来阅读莲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的著作,心有所领悟,反悔学仙,便受三皈五戒,正式成为一名佛门弟子,守戒严谨,意志坚定,乃至由兽毛蚕丝所做成的衣物,也不用来穿在身上,把从前所学的仙道全部舍弃,一心专修净土。喜欢做善事,布施放生、扶济贫困...不因疲劳而松懈善心。遇有贫困有难者,或是出家僧众,都能尽心供养无缺。不久,他闭关潜修,念佛百日,在止静休息时,仙道忽然现前,感觉空中有一股气,慢慢地从口、鼻直贯而入,一直达到丹田的位置,跟自己的元气和合为一,非常舒服,非常轻安,几乎无法以言语来形容,不久,有约数寸长的婴儿从头顶而出,在面前飘来飘去,晃来晃去,经过一个时辰左右,仍然由头顶进入他的身体。从那时候开始,每到了极度安宁以致忘念时,常常有婴儿进进出出,就跟前面所说的一样。刚开始非常欢喜,后来一想:‘这岂不就是如同楞严经上所提到五十种阴魔其中的一种吗?我如果执著在这个,认为它是神奇的感应,将遭受邪魔的侵害,我念佛只是一心归命净土,极乐世界的圣境不现前,却执著别的境界,岂不辜负了这次闭关的用心?’才一察觉,立刻提起正念时,婴儿便不再从头顶出去了。由于此次的净修,对于‘万法唯心造’的道理,有很深的体悟,对于念佛的信力,行力,愿力,更加精纯而恳切,常常告诉人:‘我这一次闭关便遭遇有生以来最险的难关,稍不省察觉悟,便堕入旁门左道,所以修行不可不小心。’后来,他匆匆结束许多俗务,暗示子女告别亲友,便念佛而坐逝,临入殓时,头顶还温温的,享年六十三岁(染香续集)从儒学归净土感念无常 弃儒归佛气绝复苏 名标莲台施彦士先生是江苏省崇明县人。他幼年饱读诗书,长大后以教书为业。他二十七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死去,断气了一日一夜,忽然又苏醒了。他告诉家人说:‘刚才我到了一个地方,非常黑暗,有两个人命令我进入,听到里面发出声音说:‘施彦士尚未到数,可以赶快回去!’于是我就醒了,’这件事情过后,他感到人命无常,因此放弃儒学皈依佛教,努力劝化大众,印赠佛书,积极弘法,信的人也逐渐增多。他不但勤于弘法,而且更勤于念佛。每天早晚功课,寒暑无间。由于他的原配夫人很早过逝,家道小康,一切琐事都亲自做,尤其喜欢放生,每年救活的物命数以万计。他有一位同乡—董国良居士,非常勤于修持净土法门,持戒精严,在民国三十二年腊月往生的前一天,断气以后又活醒过来,说:‘我已经到极乐世界,看到自己的莲位,施彦士也有莲位,但比我的品位高!’这件事当时曾经传为美谈。民国三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施居士神气清爽,谈笑自若,时常请人念佛,自己也随著大家念佛。他吩咐死后要穿僧衣,示现僧相。说完就吉祥卧而逝世,享年七十多岁。后来他全身冷透,只有头顶温暖,他端坐缸内,骨节柔软,肤色栩栩如生。(弘化月刊第三十九期)从基督入净土信奉基督 改修净土预知时至 现瑞感人杨妈妈是贵州三穗县人。她从小就成为镇远杨家童的寄养媳妇。十七岁时,与杨维新先生结婚。十九岁时,因为难产,非常痛苦而昏迷,梦见:自己跪在佛前,祈求生下贵子。承蒙白衣观音,送一个孩子放在她怀抱,又用甘露水灌入她的口中,忽然觉得身心清凉而醒过来,孩子已经呱呱坠地了。这个时候,她才知道自己已经昏死一日一夜,幸好公婆信佛,祈求观音菩萨赐大悲水,保佑媳妇母子平安,愿婆媳两人长斋拜佛,以报佛恩。大悲水一灌入口中,她就醒了,从此以后,她就长斋念佛。不久,她丈夫入学选拔贡生而早逝,公婆先后过逝,儿子也出外求学,而后从军抗战,家中只剩下她和丫鬟罗蓉蓉,每天念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早晚课寒暑期间,她活到九十几岁,白发转青,牙齿掉落,又再长出新的。民国三十四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她儿子杨少新,已荣升司令官,衣锦还乡,率领外国妻人刁斯皮,两个孩子戎戎和球球,两位女儿梅姑和梅娘,以及洋女婿奚不得牧师等回来团聚。当时只有她儿子随母吃素念佛,其他人都信基督教,他们都认为杨母是魔鬼。次年,孙女梅姑和孙女婿奚不得牧师在镇远建立悔心布教所,宣传基督教义,吸引了许多信众。长孙戎戎,去湖南求学没有成功,因为交一些坏朋友而染上恶习,病危送到医院诊疗,护士施惠人代求观世音菩萨慈悲垂佑而很快痊愈,因为被护士小姐照顾而感动,而被说服,改信佛教,在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十九日,向弥勒寺超凡和尚祈求受三皈依和五戒,法名了缘,腊月初日,娶护士小姐施惠人为妻。梅姑因为夫婿奚不得牧师车祸逝世,伤心欲绝,也被惠人劝化而信佛,于民国三十七年二月十九日皈依镇远西天寺不空老和尚,将悔心怖教所,改为悔心居士林。六月十九日举行落成及西方三圣像开光典礼,同时也启建护国息灾法会三天。通知教友,欢迎各界参加,请老和尚主持,并请杨夫人为居士林林长。杨夫人在法会中精进不辍,十九日下午举行通俗演讲,杨夫人登台说:‘第一,我要往生极乐世界,现在将居士林交给戎戎负责。第二,我劝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修行方法并没有什么技巧,只要日夜不停地念下去,工夫到家,决定往生。第三,我预先告诉诸位,我快要往生了,希望在坐大德都可以亲自看到,以做为念佛的榜样,增加信心和愿力!’到了三十一日法会圆满,有一千多人皈依。杨母登台对大家微笑地说:‘我早已提倡青年信佛和佛化家庭。你们这些青年,现在都已皈依三宝,我家也是佛化家庭,这是我的孙媳妇惠人的功劳,使我能够实现毕生的愿望。三天以来,承蒙诸位功德加被,我的净业已经成就了。月前,观世音菩萨约定今天要来接我,所以我现在向诸位告假。’戎戎、惠人和梅姑等人一齐跪下,母亲立即阻止她们发言并且严厉地说:‘人谁没有死呢?连佛也涅槃了,但在我还没有走之前,我先请教诸位佛教的前辈,古人有盘腿端坐逝世(又称坐化或坐脱)、站著逝世(立亡)、吹著笛子水葬、自身起火焚烧,甚至以倒立姿势逝世;逝世的方式很多,敢问他们有没有笑著逝世的,如果没有,我就笑著逝世!’她说完就哈哈大笑,笑声越来越小声而逝世。 亲属们哭泣,老和尚立即告诉他们:‘不许哭!不许动!孝子贤孙应赶快为她念佛,以使她往生的品位增高!’接著立即齐声念佛。丫鬟蓉蓉忽然赶来大哭地说:‘她老人家一个月以前写了一张遗嘱,留下一尊玉佛,告诉我说:‘她逝世时,特别允许我哭,其他任何人都不许哭、不许搬动她的身体,直到明天这个时候,才能够抬回家里办理丧事!’说完,她就礼拜老和尚和大众,笑著说:‘诸位大菩萨,请你们各自为法保重,傻丫头要开始哭了!’于是蓉蓉就跪在杨夫人的身旁,放声大哭,哭声越来越小,哭声停止时,她也逝世了。老和尚说:‘罗居士也已经往生了,请诸位加紧助念佛号!因为有生必有死,想要不死,必要无生。只要皈依佛教,遵照佛陀所指示的教法修行,必然能够证悟没有生灭的永恒境界。杨夫人和罗小姐就是事实的明证,你们大家都亲眼看见,一位大笑而死,另一位哭泣而死,都是往生净土的瑞相。诸位有缘皈依佛门,已经有大善根,如果你们依照杨夫人教你们的念佛方法,身体力行,一定可以了生脱死,即身成佛!’翌日,大家将遗体移回杨家办理丧事,杨夫人和罗蓉蓉的面貌仍栩栩如生。评语:念佛并没有巧妙,只要不停地念下去,所以杨夫人一个月以前就能预知时至。她与罗蓉蓉都能安详地向大众道别,示现一笑一哭的瑞相,使大家都目睹耳闻,想要不信佛也实在做不到!(净土圣贤录第四编下卷第三一○页)

\

境好修
丈夫早逝 妯娌欺凌子大不肖 媳妇凶悍顿觉痴梦 出家念佛焰发青莲 异香四散印心尼师,是刘仲华居士的胞姊。十七岁时,她嫁给费观察的次子,过了三年,生了女儿慧修,而丈夫病逝,于是她就嗣养幼侄为子,守节抚孤,公婆以为她克夫克父不吉祥,所以非常厌恶她,加上妯娌小姑,又时常欺侮凌辱她,她含辛茹苦,忍受而没有怨言。没想到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居然不肖。媳妇更凶悍,只要她稍加教训或责备,媳妇就怒目反辱。她很感慨地说:‘有这种儿子,不如没有,我本来没有儿子,而一定要以别人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岂不是自寻烦恼?’在心灰意冷,希望破灭时,她愚痴的梦突然醒了,于是她毅然带著女儿慧修,和婢女福修,一齐到圆觉庵,剃发出家,哀求忏悔,了脱生死,当时她正好三十五岁。翌年春天,她受具足戒后,即发愿闭关,研究法华、楞严和圆觉经。不久,她又率慧修和福修师,朝四大名山,到杭州礼拜莲池大师塔。回来后,即开始诵读净土经典,昼夜念佛,专心归向净土。清宣统二年,她的师父圆寂,命令她继任住持。她即劝庵中五位带发修行的在家人全部剃度出家。规定除了早晚课诵以外,每天一定集合大众念佛三次,每次两柱香。每年另打佛七,十四次,每天念佛长达十四柱香。由于她性情仁慈公正,以恩惠对待人,以道德感化人,所以度化了许多人出家。而她自己修行,每天诵念七部阿弥陀经,两百二十遍往生咒,一万声佛号,数十年来,即使生病,功课也丝毫没有减少。白天有事,她就在深夜把功课补足。她五十岁以后,每年一定要禁足三次,每次七天,每天只吃一餐饭,整晚不倒单,不放参,每天日夜礼拜作观,精进用功,求生净土,而且把所有功德回向众生,同登极乐世界。民国二十四年正月初,她忽然写信给皈依弟子薛智修和汪培修,说:‘老纳即将去西方,你们从前的话,如果出于至诚,可以速来庵中剃发出家,以了结这段因缘,再迟就来不及了。’十六日,她静坐念佛,不说一句话,十七日沐浴完毕,命令弟子为她剃发。乐修师说:‘您前日才剃,好像可以稍晚几天再剃!’她回答:‘我将要见佛

\

,怎可不剃呢?’再迟几天,我已经在西方了。’剃完头发,她就披袈裟,登大殿礼佛。回到静室后,她就集合徒众,对她们说:‘你们得到人身,听闻佛法已经非常幸运,能够剃度出家做佛子,更是幸运,这实在是很难遇到的因缘,很稀有的福报和无上的光荣!你们一定要时时警策,严守戒规,力求精进,西方就在目前,希望你们大家勤于修行,不要懈怠!’说完,她大声念佛,尼众们也随她念,到了翌日早晨,弟子端稀饭请她吃早餐,她摇摇头,仍默念佛号。到了晚上十点半,她含笑而逝,享年七十六岁,僧腊四十一年。火化时,火焰现出青色的莲花,奇异的香气四处散溢。(佛学半月刊第一○二期)。从经教入净土研究教典 归宗净土方妙修女士是浙江省海盐县人。她从小就悟到体性本空,所以矢志守贞,吃素念佛,有出尘的想法。父亲营业亏本,她把所有的首饰、珠宝全部拿出来抵偿负债。母亲生了膈噎病,她很细心的照料,衣不解带几乎有一年多。父母逝世后,她伤心得泣血柴立(骨瘦如柴),所以有些人称她为‘孝女’。她乐善好施,戒杀放生。三十岁时,到城北徐庵,闭关潜修十年,而后又到白龙庵。清光绪二十五年,皈依永醒老人,受持五戒,修持更精进,行住坐卧都不离念佛。民国四年返回徐庵,闭华严关,重修佛殿,增建寮房。民国五年在东门建福慧庵,成为女居士修行的模范,从学的人越来越多。她每天领众做两堂功课,又念佛四个小时,早起晚睡,习以为常。课余研究佛典,凡是法华经、圆觉经和大乘起信论...等无不详细阅览,而归宗于净土。民国二十三年,她的脚有点毛病,不善于行走,可是念佛的功课毫不松懈。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她感染伤风而且逐渐剧烈,不思饮食,自己知道往生西方的机缘成熟,所以念佛更勤奋。次年元旦,她两脚的风痹忽然痊愈,行动自如,怀著欣喜的心感谢佛陀的庇佑。元月七日是她的八十岁生日,庵中的女居士和莲社的道友为她念佛祝寿。她虽然躺在床上,也随大众念佛不停。从此以后,疾病日益沉重,但她仍然合掌念佛无间。二月初九,她病重垂危,许多弟子环绕在她身旁诵念佛号,忽然向西吉祥卧,在念佛声中,合笑而逝。经过两天大殓,她头顶仍然温温的,面貌栩栩如生(佛学半月刊第一五三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息他人 仰息他人

仰息他人成语名称仰息他人成语拼音yǎng xī tā rén成...

仰屋兴嗟 仰屋兴嗟

仰屋兴嗟成语名称仰屋兴嗟成语拼音yǎng wū xīng jiē...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成语名称仰不愧天成语拼音yǎng bú kuì tiān...

仰屋之勤 仰屋之勤

仰屋之勤成语名称仰屋之勤成语拼音yǎng wū zhī qín成...

仰屋著书 仰屋著书

仰屋著书成语名称仰屋著书成语拼音yǎng wū zhù shū成...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