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实持与如幻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1-07 09:35:04
石头:  什么是有?什么是无?用显与隐的说法既高明,又体现祖师用心良苦。“有”的本意应该是我们能够体会其存在。“无”当然是无法体会其存在。从本质上讲,有与无就是显与隐。然而,我们执著“有”为先验的有,“无”为先验的无。也就是把“有”定义为无条件的存在,把“无”定义为无条件的不存在。此时用有或无的概念来衡量色身,来衡量如来功德,就会存在问题。改用显与隐较为方便。在下如此理解,不只是否恰当?zf:  

\

zf:  关于四大和五蕴之间的关系,兄自己慢慢梳理吧。随着修学的进步,原来模糊的认识逐渐会变得清晰起来。华严所开示的法界,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事事无碍。随举一法,无论色法心法,全收法界。法界粗分为十:四圣(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即六道众生)。因自心业力,当一界显时,余界即隐。例如六道众生,虽显现种种烦恼,但如来仍说我等烦恼身心之中具足如来智慧德相,此即烦恼显,如来功德隐。这里的差别是显和隐,而不是有和无。

说众生是烦恼显、如来功德隐,诸位可能还觉得可以接受,毕竟佛说众生是如来藏。若说诸佛是如来功德显、众生烦恼隐,诸兄中可能会有人感到头皮发紧、背后发凉。因为我们多数人心中的如来是纯粹之功德聚,烦恼是彻底的无,绝不是显隐的隐。但实际上,只要从生死轮回到一切种智之一切法自性为空,则诸法必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杜顺大师所说:“性即无为,不可分别,随其大小,性无不圆,一切亦即全性为身,是故全彼为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来心中所隐之烦恼永无重新生起现行之可能,而众生心中所隐如来功德生起现行的可能却永远不会消失。

天台宗祖师亦有如来只断相恶不断性恶之说,此说与华严异曲同工。感兴趣的师兄可以仔细研读天台祖师的论著。

\

石头:  什么是有?什么是无?

用显与隐的说法既高明,又体现祖师用心良苦。“有”的本意应该是我们能够体会其存在。“无”当然是无法体会其存在。从本质上讲,有与无就是显与隐。然而,我们执著“有”为先验的有,“无”为先验的无。也就是把“有”定义为无条件的存在,把“无”定义为无条件的不存在。此时用有或无的概念来衡量色身,来衡量如来功德,就会存在问题。改用显与隐较为方便。

在下如此理解,不只是否恰当?

zf:  石头兄,在下认为,我等学佛就是要舍弃自己的众生见,设法学习理解如来见。

如来以佛眼观我等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但此德相,因我等烦恼障碍,无法现前发挥作用。我们因为感觉不到此德相的作用,故说“没有”,如来了知此不能发挥作用的德相,故说“隐”。

这时就需要我们拿出勇气──舍众生见,学如来见。

西澈:  与您探讨,隐换为转是否更恰当?另外,请教您提的著作是哪几部呢?有劳,先谢谢了。

zf:  天台传灯大师的《性善恶论》对此有详细说明。

Eagle:  “如来心中所隐之烦恼”一句大有文章,还是再请ZF叔吧。

zf:  多说几句,显隐之说,亦是祖师不得已而言之。因我等众生由无明串习,无论谈显谈隐,心中总是隐含着一实有法的显和隐。而佛所开示的华严境界,是以诸法彻底的空为前提。正因为从生死轮回到如来德相一切的一切都依缘起而无丝毫自性,故此如梦如幻之一切法方能无碍地自在显现。杜顺大师在《华严五教止观》中详细解说了无尽法界之因陀罗网喻。诸兄借助此喻,仔细体会此中显隐的真义。“然帝释天珠网者。即号因陀罗网也。然此帝网皆以宝成。以宝明彻递相影现涉入重重。于一珠中同时顿现。随一即尔。竟无去来也。今且向西南边。取一颗珠。验之。即此一珠能顿现一切珠影。此珠既尔。余一一亦然。既一一珠一时顿现一切珠既尔。余一一亦然。如是重重无有边际。有边即此重重无边际珠影皆在一珠中。炳然高现。余皆不妨此。若于一珠中坐时。即坐着十方重重一切珠也。何以故。一珠中有一切珠故。一切珠中有一珠时。亦即着一切珠也。一切反此。准以思之。既于一珠中入一切珠。而竟不出此一珠。于一切珠入一珠。而竟不起此一珠。问既言于一珠中入一切珠而竟不出此一珠者。云何得入一切珠耶。答只由不出此珠。是故得入一切珠。若出此一珠入一切珠者(即不得入一切珠也。何以故。离此珠内无别珠故。问若离此珠内无一切珠者。此网即但)一珠所成。如何言结多珠成耶。答只由唯独一珠方始始结多为网。何以故。由此一珠独成网故。若去此珠。全无网故。问若唯独一珠者。云何言结成网耶。答结多珠成网者。即唯独一珠也。何以故。一是总相具多成故。若无一。一切无故。是故此网一珠成也。一切入一。准思可知。问虽西南边一珠总收十方一切珠尽无余。方各各有珠。云何言网唯一珠成耶。答十方一切珠者。总是西南方一颗珠也。何以故。西南边一珠即十方一切珠故。若不信西南边一珠即是十方一切珠者。但以墨点。点西南边一珠者。一珠着时即十方中皆有墨点。既十方一切珠上皆有墨点。故知十方一切珠即是一珠也。言十方一切珠不是西南边一珠者。岂可是人一时遍点十方一切珠耶。纵令遍点十方一切珠者。即是一珠也。此一为始既尔。余为初亦然。重重无际点点皆同。杳杳难原。一成咸毕。如斯妙喻类法思之。法不如然。喻同非喻。一分相似故以为言。何者。此珠但得影相摄入。其质各殊。法不如然。全体交彻故。”

上面最后一句:“如斯妙喻类法思之。法不如然。喻同非喻。一分相似故以为言。何者。此珠但得影相摄入。其质各殊。法不如然。全体交彻故。”是说,以因陀罗网比喻无尽法界,只是少分相似。其原因在于,我等众生因无明执著,异熟果报之色身等境多为有碍,比喻中之珠“其质各殊,但得影相摄入”;若离无明执著,则诸法“全体交彻”。此全体交彻便是正确理解显隐的关键。

虽然多说了几句,但还是觉得言不达意。诸位若觉在下前面“显隐”之说不如理,丢到一边就是了。多在菩提心和去除自性执上下功夫总是没错的。

无不可:  如来心中无有执著,哪里谈得上什么有烦恼无烦恼,烦恼显烦恼隐的问题。过去见您提到不坏色故自性空,是否这个不坏色,赵叔没有注意到并不是不坏执著。

zf:   请进,空之一字,有人理解为没有或虚无。但空之所指乃缘起如幻义,不是实有也不是完全的无。

色不待坏,其性即空,是指:色正显现之时,因其为缘起法,故无自性,称之为空。

无不可:  同意您的说法,但分歧却不是在这。所以色不待坏,就是要承认因缘法,就是要承认色的正显现,正是因缘现起,不是完全的无,因无自性,称之为空。这个空性,在凡在圣都是空。

但是在如来的心中,这种无分别智,是以灭坏掉执著为前提的。

烦恼是执著的产物。虽然烦恼也是空性的,按理也可以说烦恼不待坏其性即空。但是在如来的境界中,是证得了这个空体,是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无烦恼之隐显可言。在这个色既是空,空既是色的境界中,色不是烦恼色,只是缘起色。

zf:  “但是在如来的心中,这种无分别智,是以灭坏掉执著为前提的。烦恼是执著的产物。虽然烦恼也是空性的,按理也可以说烦恼不待坏其性即空。”

──同意

“但是在如来的境界中,是证得了这个空体,是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无烦恼之隐显可言”

──如来功德的证得是缘起法,众生烦恼的现前亦是缘起法。如来功德正现前时,众生之烦恼即隐于其中。法性如是。

二麻子:  嘻嘻,麻子多插一嘴?

如果麻子不是误解双方的话,在麻子看来……

无不可兄说的如来是“圣”如来,不包括凡夫。

不能说无不可兄的说法是错的。

ZF兄所说的如来是圣凡不二的如来:凡夫并不在如来心外,故凡夫心中之烦恼,嘻嘻,也没在外。但此烦恼,却也污染不了如来。故称隐。

这个地方ZF兄的显隐之说,表面是来自天台宗,背后藏着华严的法界观。嘻嘻。可能无不可兄没注意到。

不知道麻子说到二位讨论的关键点没有。

其实说隐显有它更亲切的一些方面。麻子若说破这个方面,定招人心里骂,所以算了。嘻嘻。

zf:  老兄所说极是!

编辑:本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成语名称仰不愧天成语拼音yǎng bú kuì tiān...

仰屋之勤 仰屋之勤

仰屋之勤成语名称仰屋之勤成语拼音yǎng wū zhī qín成...

仰屋著书 仰屋著书

仰屋著书成语名称仰屋著书成语拼音yǎng wū zhù shū成...

仰事俯育 仰事俯育

仰事俯育成语名称仰事俯育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yù成...

仰人眉睫 仰人眉睫

仰人眉睫成语名称仰人眉睫成语拼音yǎng rén méi jié...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