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学诚法师在首届“佛教英语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1-06 09:30:04
学诚法师在首届“佛教英语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学诚法师讲话  我国历史上高僧大德层出不穷,佛教积淀无比丰厚,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佛教研究者,这是中国佛教无比珍贵的思想宝库。中国佛教作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源流之一,蕴涵着由历代高僧大德们积淀、传承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深邃高广的修证境界。他们仰承佛陀,著书立说,开宗立派,最终创立了以性、相、台、贤、禅、净、律、密等八大宗派为代表的系统丰富的学修体

学诚法师在首届“佛教英语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学诚法师讲话

\

跟毕业班合影

  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朋友:

  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佛教协会、上海玉佛禅寺共同承办的首届“佛教英语培训班”今天圆满结业了。本届“佛教英语培训班”得到了国家宗教事务局、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各承办单位和主办单位的诸位同仁为本届“佛教英语培训班”作出了令我们难以忘怀的无私付出和忘我奉献。在此,我也代表中国佛教协会表达诚挚的谢意!同时,对培训班全体学员佛教英语水平的显著提高及顺利结业表示热烈的祝贺!

  佛教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需要依靠语言文字才能得以广泛传播和弘扬,才能得到讲说种种语言众生的理解、欣赏、认同,并最终化为利益众生的源源不绝的精神源泉。而只有精通种种语言,才能让讲说种种语言的众生了解、理解佛法。佛的身、语、意功德中,语功德第一,因为最能利益众生。《维摩诘经》中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我们可以有两个层面的理解。其一,佛陀以自己无量劫来修行的成果,达到了通晓一切众生语言、方言的境界。《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指出,佛菩萨具有“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所有六道众生的语言,佛陀悉皆了解,而且能用相应的语言向众生说法。《华严经》说:“一音中具演,一切诸言音,众生语言法,随类皆能作。”其二,佛法代表了一种究竟的生命智慧和高深的生命境界,超越了国家、民族、语言的界限。无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语种,人们都可以随各自根器,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去体会佛法、获得觉悟。

  可以说,掌握和熟练运用各种语言文字,我们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效法佛陀,让众生随类各得解,推动佛教在世界的弘扬。

  从中国历史看,佛教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落地生根,离不开精通汉语的外来佛经翻译家,特别是那些不远千里来华弘化的印度、西域等地的高僧们。他们怀着强烈的弘法热忱,精进学习汉语,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佛教的译经和弘法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据统计,自东汉末年至北宋末年的一千多年间,直接参与佛经翻译的有150余人,有史可证的国外僧侣就有70人。在译经事业最为辉煌的唐代,外来主译者多达 23 人,远远超过汉人主译者的 3人。鸠摩罗什、真谛、不空、实叉难陀、菩提流支、般若、菩提流志等异邦僧侣的译作堪称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正是由于这些佛教先驱和中国历代本土译经高僧们前赴后继、携手努力,来自古印度的1500多种、5700多卷佛教经典才得以译成汉语,流传至今,哺育滋养了亿万华夏子孙数千年来的精神生命。

  今天世界已步入全球化时代,但人类并没有因为空间距离的缩短而享受到更多的和平与友爱。文明的冲突,信仰的差异、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得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由此产生了诸多误解和敌对,甚至演变成为国际冲突的导火索,为未来的纷争埋下了祸根。而文化交流能有效消除彼此的误解和敌对。现代传播学的研究表明,随着交流的加强,冲突的发生几率将大大减少。信息交流越多,越不容易以暴力方式解决彼此的分歧。加强文化的传播、信息的交流可以起到消除隔阂、促进彼此友谊、营造和谐气氛的作用。

  佛教提倡平等、慈悲、理性、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等普世价值,是当今时代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良好媒介,在多元文化中具有独特而天然的优势。佛教文化倡导的普世价值超越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也超越了单一民族、单一文明、单一国家的视野。依靠佛教无限宽广的时空格局、究竟了义的实相智慧和随顺世俗的善巧方便,可以帮助人们充分理解和诠释和平与和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和平与和谐的有效途径。

  向全世界传播佛教文化,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佛教是一个崇尚和平的宗教。为佛教传播做出巨大历史贡献的古印度阿育王,以佛教的精神治理国家,爱护人民,保护生命,对外宣布不再发动战争,对内包容各种信仰和宗教,积极向世界各地传播佛法,从此佛教以和平的姿态走出了印度,发展成为惠及亿万人民的世界性宗教。

  回顾历史,光辉灿烂的佛教文化,曾经作为友谊的纽带,把东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等亚洲地区的国家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佛教已经跨出亚洲,在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各大洲生根发芽。然而,全世界信仰佛教的人数还不到世界总人口的10%,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民族和人民不了解佛教,甚至对佛教存在诸多误解乃至曲解。在这全球生态失衡、冲突纷争不断的时代,尤其需要我们佛教徒本着慈悲和智慧将佛教义理作更加广大的弘扬。

  中国佛教的发展曾得益于外来僧侣的贡献,而佛教在当代世界的深广弘扬更召唤中国佛子的勇敢担当。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向中国佛教徒提出了庄严的使命。唯有我们发愿承担,一方面广泛学习和借鉴外国佛教界弘法利生的宝贵经验和他们对佛教教理教义的独特阐释,促进中国佛教自身的成长发展,同时也把中国佛教的独特智慧传播给世界各国人民,如此方能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中国佛教徒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

  我国历史上高僧大德层出不穷,佛教积淀无比丰厚,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佛教研究者,这是中国佛教无比珍贵的思想宝库。中国佛教作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源流之一,蕴涵着由历代高僧大德们积淀、传承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深邃高广的修证境界。他们仰承佛陀,著书立说,开宗立派,最终创立了以性、相、台、贤、禅、净、律、密等八大宗派为代表的系统丰富的学修体系。在历史上,中国佛教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各国,为佛教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汉语系佛教成为世界佛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现代以来,佛教独到的人生智慧和修行方法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越来越受到关注,愈来愈多的西方人参与到佛教的修行实践当中。佛教形式丰富、次第完备的修行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怎样把中国佛教的人生智慧和修行方法契理契机地介绍给世界各国人民,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佛教古老而常新的伟大智慧和无量慈悲?《华严经》说:“譬如闇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这就必须以外语为媒介,才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把佛教修行的内涵和方法传递给各国家、各民族的人民。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僧侣向西方弘法的第一人。他亲身游历欧美各国,开展巡回演讲;筹建“世界佛学苑”,倡导设立汉英、汉日、汉藏、巴利语佛学研究院;选派学僧赴斯里兰卡、泰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留学,大力培养各语种外语人才。然而当时国乱民穷,太虚大师的宏图伟业无法完全实现。他殚精竭虑创办的汉藏教理研究院,到后来也被迫停顿。

  今天,我们欣逢盛世,国泰民安。繁荣富强的祖国为我们创造了弘法利生的坚固基础。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世界各国“文化软实力”的意识普遍觉醒,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各国传播各自文化理念的重要舞台。然而我国在与其他国家交流中,“文化逆差”现象十分显著。比如2005年我国出版物的版权输出只有引进的七分之一。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应当可以在我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做出不可替代的独特贡献。

  在世界多数国家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时候,中国始终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也激发了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强烈兴趣。第一届和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相继成功举办,“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谐世界,众缘和合”等理念的多维度阐释,为人类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思想资源,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中国佛教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然而,要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依然任重道远。很多工作亟待开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例如汉语系佛教经典的翻译是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与巴利语系和藏语系佛教相比,大多数汉语系佛教经典至今没有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已经翻译出来的佛教经典也大多由外国学者完成,限于译者汉文化的程度和对佛法理解的深度,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准确乃至误解的现象。这些都使得国际人士难以系统完整地了解中国佛教的全貌,阻碍和制约了中国佛教的国际拓展,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准确、系统、完整地翻译汉语系佛教经典,可以极大地促进中国佛教在世界上的传播,带动国际上研究中国佛教的热潮,可以说是中国佛教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鸠摩罗什大师是跨文化传播交流的杰出典范。他精通西域诸语言、梵语和汉语,创造出一套崭新的翻译文体,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所翻译的《金刚经》、《维摩诘经》、《法华经》、《阿弥陀经》,深深融入中华佛教文化的血脉之中,至今仍然是中国佛教徒广为传诵的经典版本。希望各位法师效法前贤,依靠佛法的学修、外语的能力和对中外文化的深刻理解,把深奥微妙的佛法智慧卓有成效地弘扬到异域文明之中。

  中国佛教对外传播事业需要大量既具有深厚佛教学养、又娴熟掌握外语文化的人才。在我国近代史上,太虚大师在向西方传播中国佛教时深感外语的重要,他感慨道:“惟现在尚少此项启发洋人的人才,去灌输佛化。倘得精通洋文而研究佛学之士,担任宣传,就不难达此目的。”而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上,十一世班禅大师使用英文演讲,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英语作为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交际语言。学员们经过半年的学习,更加熟练地掌握了佛教英语。希望大家能够知恩报恩,一方面自己更加深入地学习佛教英语及修学佛法,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中国佛教国际交流活动及弘法事业中,献身于中国佛教,贡献于世界人类。愿大家勇猛精进,不辱使命!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朋友身心愉快、六时吉祥!

  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任人宰割 任人宰割

任人宰割成语名称任人宰割成语拼音rèn rén zǎi gē成...

仰承鼻息 仰承鼻息

仰承鼻息成语名称仰承鼻息成语拼音yǎng chéng bí xī...

仰观俯察 仰观俯察

仰观俯察成语名称仰观俯察成语拼音yǎng guān fǔ chá...

价增一顾 价增一顾

价增一顾成语名称价增一顾成语拼音jià zēng yī gù成...

价等连城 价等连城

价等连城成语名称价等连城成语拼音jià děng lián ché...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