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如何持好戒?应知如何才是犯戒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1-01 09:33:28
  在《中阿含·思经》里佛道:“若有故作业,我说彼必受其报;或现世报,或后世报。若不故作业,我说此不必受报。于中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口有四业,意有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佛说的故作业,是指有意图的去造作业,造恶业必得苦报。这里所指的身三恶业是杀生、偷盗(不与

  在《中阿含·思经》里佛道:“若有故作业,我说彼必受其报;或现世报,或后世报。若不故作业,我说此不必受报。于中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口有四业,意有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佛说的故作业,是指有意图的去造作业,造恶业必得苦报。这里所指的身三恶业是杀生、偷盗(不与取) 、与邪淫;口四恶业是妄语(虚诳语)、两舌(离间语)、恶口(粗恶语)、绮语(杂秽语);意三恶业是贪欲、嗔恚和痴(邪见) ;加起来是十恶业。犯这些恶业是不为人群社会所接受的。还有酗酒及服食麻醉品等也是恶业。为了追求快乐,人总是追随自己的欲念,于是以身、口、意造作种种恶业。

  杀生是对一切有生命的乃至昆虫,无有慈悲,常念杀害,手常血腥,悭贪吝惜以种种方法,捶、斩、烫、毒,令其命断。

  杀业须具备下面五个条件:(1)有杀害的意念,(2)对方为有情众生,(3)知道他是有情众生,(4)杀害的行为,(5)造成对方死亡。

  不与取是对他人的财物,于聚落或空地,物主没有给予,而去盗取。

\

  盗业须具备下面五个条件:(1)有偷盗的意念,(2)他人的财物,(3)知道是他人的财物,(4)偷盗的行为,(5)占据他人的财物。

  邪淫是对有父,有母,有兄弟姊妹,有亲属,有守护人,有夫,乃至与有华鬘饰的女人有淫欲的行为。

  邪淫业须具备下面四个条件:(1)以为邪淫是一种享受,(2)起淫念,(3)造邪淫的行为,(4)得到淫欲的满足。

  妄语(虚诳语)是指在公众场合,做官为民,在亲属之中,在团体里面,或作证人时说不诚实的话,不见而说见,见而说不见,不闻而说闻,闻而说不闻,不知而说知,知而说不知;为自己,或为他人,或为了财利,知而妄语而不肯坦白舍离。

  妄语业须具备下面四个条件:(1)已知不是真实,(2)有欺骗的意念,(3)以言语欺骗的行为,(4)完成欺骗的事实。

  两舌(离间语)是为了使和穆者乖离,把这边听闻的传向那边,把那边听闻的传向这边,两处破坏,使和合的分离于结党,分离后心中欢喜。

  两舌业须具备下面的四个条件:(1)被离间的对象是人,(2)有离间的意念,(3)以言语离间的行为,(4)完成离间的事实。

  恶口(粗恶语)是说刚强,粗暴,粗俗,恶心的语言,被多人所厌恶,不可爱,不适意,使人心不得定。

\

  恶口业须具备下面的三个条件:(1)有嗔恚的意念,(2)被伤害的对象是人,(3)诋毁或漠视事实。

  绮语(杂秽语)是说非时语,不实语,无义语,非法语,不思语,无价值语。

  绮语业须具备下面两个条件:(1)以语言造作,(2)内容无聊或不着边际。

  贪欲是遇到别人的财物,心中不舍离于贪念而欲得到它。

  贪业须具备下面两个条件:(1)他人的财物,(2)有占有的意念。

  嗔恚是对众生有嗔心,弊恶心,心想应如何捆缚,鞭打,摧伏,杀害,使其难以存在。

  嗔业须具备两个条件:(1)对方是有情众生,(2)有伤害的意念。

  邪见是颠倒见,比如这么说:无善心,无布施,无福德,无善行,无恶行,无善恶业之果报,无信,无此世,无他世,无父母,世间无众生,世上无阿罗汉,无圣者,无向圣道者,也无自作证,生已尽,梵行立的觉者。

  痴业须具备下面的两个条件:(1)以邪见看待一切事物,(2)以错误的观念理解一切事物。

  明白造恶业的情况或条件,我们才知犯戒或不犯戒。一个修行人若在事后觉得心不安乐的话,多半是跟犯戒有关。这是捡讨有没有犯戒的最简单指标。

  应知犯戒的果报

  在《 中阿含》《分别大业经》里,世尊曾就众人因为愚痴,执着于所见的情形,以四种情况详加分析业力:

  (1)恶作恶受—在此处造恶业的人,若是杀生者,偷盗者 ---- 乃至邪见者,在他们身坏命终之后,生于苦处,恶趣,险难处或地狱里。其恶报可在现世,当来世或后世。若在死时持有邪见,因为这邪见,而生在苦处,恶趣,险难处或地狱里。

  (2)恶作善受—在此处造恶业的人,若是杀生者,偷盗者----- 乃至邪见者,在他们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善趣,天界。其善报(往昔善业)可在现世,当来世或后世。若在死时持有正见,因为这正见,而生在善趣,天界。

  (3)善作善受—在此处行善的人,若是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正见者,在他们身坏终命之后,生于善趣,天界。其善报可在现世,当来世或后世。若在死时持有正见,因为这正见,而生在善趣,天界。所以临终的一念影向下一生的趣处。

  (4)善作恶受—在此处行善的人,若是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正见者,在他们身坏命终之后,生于苦处,恶趣,险难处或地狱。其恶报(往昔恶业)可在现世,当来世或后世。若在死时持有邪见,因为这邪见,而生在苦处,恶趣,险难处或地狱。这也是因为临终的一念决定了下一生的趣处。由此可见人死时的见或念决定他的下一世生趣。

  罪大恶极的人会造极恶业,这是五无间业或五逆业(ānatariya-kamma):(1)杀父、(2)杀母、(3)杀阿罗汉、(4)出佛身血、(5)破和合僧。前三者都是杀生,这些杀生的对象都是人伦所不允许的。第四是恶意伤害,因为对象是佛,所以恶业极重。最后是口意的恶业,因为对象是精进修行的僧团,所以也是重的恶业。这些恶业的果报是堕到无间地狱里长久受苦。而无论是自作、教他作、或随喜作(赞同欢喜他人所作) ,都要承担果报。

  要是一个人不能明了杀生是坏事,是造恶业,那只要想一想,若是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会如何做呢?你会恐惧而想要逃命,既然你本身这样爱惜自身,那又怎么能够去伤害他人呢?在《南传法句经》刀杖品里佛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畏死,以已推及人,不杀不教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爱命,以已推及人,不杀不教杀。”其它如偷盗、邪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贪、嗔、痴等亦以同理来理解。

  因此守戒需从自身的处境来想一下,若别人对我做这样的事,我会如何想呢?所以孔子说:“己所勿欲,勿施于人”。每做一事,若侵犯到他人时,先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才做,不要鲁莽。

  在家众五戒或八戒里的不饮酒戒,是指酒醉后所产生意念失控而造十不善业;佛在《中阿含。善生经》里说道:“居士子!若人饮酒放逸者,当知有六灾患:一者现财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诸斗诤,四者隐藏发露(把秘密说出来),五者不称不护(人不称赞不爱护),六者灭慧生痴。居士子!人饮酒放逸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这是饮酒的过患,它实无利益。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里记载:“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在《涅盘经》中佛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无追悔。”

  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提婆达多谤佛,破坏并分裂僧团,从山上推大石要击死佛陀,碎石击中佛足,佛足因而出血。他死后,佛告诉阿难(Ananda)说提婆达多的善业已经耗尽,没有剩一丝毫的善业,死后直栽下去无间地狱里。

  另一个是比丘拘迦利耶,他在佛前诽谤舍利弗和目犍连有邪念,佛三劝都无效后,他当晚身发毒疹,死后堕落到最低的大红莲地狱里去。

  还有一个是富翁都提在生前是一个拜火教徒,不信三宝,祭拜鬼神,又悭贪不施,他死时的最后一念是挂念着床下他忘了告诉儿子摩纳的钱财,死后他投生为一只狗,这狗因为业的缘故,回到他儿子的家为他看门。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

  有一个例子是目犍连在走下灵鹫山去托钵途中,见到一具尸骸饿鬼在空中飞行,后边有雕、乌鸦、老鹰追着,啄它的背,咬啐它的骨,它痛苦不堪的大声哀号。佛说他生前是一个屠牛夫。

  恶业也称黑业,义为以黑暗污染之心造业;有时也称为非福业(带来祸害)。故此在《杂阿含》七九一经中佛言道:“何等为邪?谓地狱、畜生、饿鬼。何等为邪道?谓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恚、邪见。”

  佛陀在世时,以他的天眼通,可以知道众生的过去世和未来世,以及不同众生所受的不同果报(业异熟)的因缘。连贯三世的因缘,说明了前因感招后果,业力的作用。轮回乃是众生造作诸种善恶业产生的现象。众生在无始以来的生命流里,不论是存在于三界的那一个界里,以及欲界的任何一个道中,有情的生命,不论有色无色,不同的相貌,不同的生命与受用,完全是基于各个众生所带来的种种不同的业而有差别。因此这些众生的生命的延续,就是业的因果关系的延续。我们为了各自的快乐,都应该谨慎考虑我们日常所造的许多不同的身、口、意业。

  这是指能带来可爱(乐及不苦不乐)异熟果报(福业)的身语意业。详细分法与上述的十恶业同。身三善业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善业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以及意三善业是不贪,不嗔,不痴。详细内容可以参考在《大正藏》卷十五的《十善业道经》。经里佛言:“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当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

  持戒的功德

  是以我们应当持戒。在《长阿含。游行经》里佛言:“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守持十善业的功德在《十善业道经》中有详细的解说:

  若离杀生,成就十离恼法:一于众生普施无畏,二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嗔恚,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六非人常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

  若离偷盗,得十可保信法:一资财盈集,王贼水火及忌妒人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身)、力(体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

  若离邪淫,得四智(者)所赞法: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吵) 掉(悔) ,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

  若离妄语,得八天所赞法: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若离两舌,得五不可坏法: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若离恶口,得成就八种净业:一言不乖度(无理),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

  若离绮语,得成就三种决定: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

  若离贪欲,得成就五种自在:一三业(身语意业) 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超过原本的)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若离嗔恚,得八种喜悦心法: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无诤)故速生梵世(梵天)。

  若离邪见,得成就十功德法: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不归依天神)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

  恶业的果报会令人心寒,故为人要常思惟上面佛说的种种善业功德,训练自己的心,避免造恶,并增强对三宝的信心,为自为他,都将功德无量。

  从上述的十善恶业的道理,应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闻法的人,应深切思省因果业报之理,并以它来引导自己的身语意的行为。佛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处世待人的准则。人生寿命不长,几十年一幌眼就过了,临终时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凡夫没有佛的一切智,不能见到因果业报的运作,也不能看到来世,倘若有个‘信’字,相信佛的话,那就会照佛所说的话去做。唯有那些邪见者,不信因果,不信来世,不信三宝,只信自己愚痴的想法,谤佛违法,罪业深重,轮回何其长。一旦堕落到恶道时,若要再得人身,犹如盲龟百年浮上水面一次,在茫茫大海中要遇一块飘浮有孔的木一样困难。

  所以要奉行十善,坚持守戒,以成办一切功德利益。如《大智度论》中说:“若求大利,当坚持戒,如惜重宝,如护身命,以戒是一切善法住处。”持戒并能依此修定生慧,乃至涅盘。故《法句经》中说:“戒具成就,行无放逸,定意度脱,长离魔道。”

  又《法句经》中说:“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因此对于小恶都要存有戒心,不要以为是小恶业而认为不重要,就轻视了它们。但也不要轻看小善,大善也从小善开始,我们更要多修善积福。

  法增比丘,台北

  

  佛陀中道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价等连城 价等连城

价等连城成语名称价等连城成语拼音jià děng lián ché...

价廉物美 价廉物美

价廉物美成语名称价廉物美成语拼音jià lián wù měi成...

仰拾俯取 仰拾俯取

仰拾俯取成语名称仰拾俯取成语拼音yǎng shí fǔ qǔ成...

仰首伸眉 仰首伸眉

仰首伸眉成语名称仰首伸眉成语拼音yǎng shǒu shēn mé...

1997年9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8日出...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