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如何利用痛苦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31 09:37:15
首先,我们应该放弃不愿接受痛苦的心念。否则,在面对痛苦之际,心中就自然产生烦恼,导致承受力变得脆弱,因此,逃避痛苦是消极的,我们应该对这一点引起足够的重视。 痛苦本身,不一定都是有害的,它可以转化成力量。如果我们正确地利用这种力量,就能够使恶缘变化为顺缘。一般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不会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既然违缘不可避免,在面临挫折时,不要使自己的精神崩溃,应该鼓起勇气去坚强

首先,我们应该放弃不愿接受痛苦的心念。否则,在面对痛苦之际,心中就自然产生烦恼,导致承受力变得脆弱,因此,逃避痛苦是消极的,我们应该对这一点引起足够的重视。

痛苦本身,不一定都是有害的,它可以转化成力量。如果我们正确地利用这种力量,就能够使恶缘变化为顺缘。一般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不会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既然违缘不可避免,在面临挫折时,不要使自己的精神崩溃,应该鼓起勇气去坚强地面对。在遇到困境之际,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集中在痛苦之上,而应集中到如何运用转化痛苦的力量上。

如何运用这种力量呢?我们可以借助这种力量,去帮助那些饱受苦难的人们,去战胜痛苦,重新获得幸福快乐。当然,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也许有人怀疑自己在帮助他人减轻痛苦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但是,事实说明任何人都是完全可以胜任的。我们可以用善良之心,给予那些身受痛苦的人们力所能及的同情和安慰。经验告诉我们,遭受痛苦折磨的人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同情与安慰。所以,这也属于正确利用痛苦的方法之一。

假如我们没有机会和条件,用语言去表达同情和安慰,那么,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观想的方法,去利用痛苦。即以自己的痛苦经历推及于他人,从而懂得,在这个世界上,和自己一样的受苦受难者,乃至更甚于自己苦难的众生,实在是数不胜数的。在今天的阳光下,许许多多的众生正在遭受无尽的痛苦。比如,有的因身体饱尝疾病伤痛的折磨而痛不欲生,有的因精神上受到折磨而意志消沉,濒临自杀的边缘。不光如此,就在当前短暂的这一刻,就有无量的众生经受着失去生命的痛苦, 如果对这一切都视而不见,还能容忍自己说只有我一个人在受苦的话:他就应该想到自己的心胸实在是太狭隘了。

我们应当把注意力转向到众生的痛苦上,并尽力地生起慈悲之心,如此亦能惠及于己身。如果自己没有经历过痛苦,就不容易产生关心众生的想法。如果不能产生这种想法,对众生所经受的痛苦折磨就难以产生同情和怜悯,如此则很难生起对痛苦众生的慈悲之心了。相反,当自己正在经历痛苦的时候,想想自己的遭遇,那就比较容易产生同情心和慈悲心。所以,牢牢把握住这个契机,痛苦就将产生非凡的价值。

在自己出现痛苦时,我们可以把握机会利用这一痛苦利益众生。若进一步阐明,就是观想以自己的痛苦来代受众生的痛苦。我们可以同时发愿:愿以我这一次痛苦的经历来消除众生的所有痛苦及其根源,愿以我的痛苦来换取众生的痛苦,愿以我的忧伤来取代众生的忧伤,愿以我的死亡来替代众生的死亡……对此,愿上师三宝加持我如愿以偿!

我们若更进一步修行的话,可以采用大乘佛教所教授的窍决方法,即通过自己呼吸气息的出入,来进行自他苦乐的交换。可以这样观想:在从鼻孔呼出清净之气时,将自身的安乐和安乐之因,化成白光融入众生或某个特定痛苦众生的身中;在吸气时,将那些正在经受苦难折磨的众生或某一众生的痛苦与痛苦之因,都化为黑光,通过鼻孔,融进自己心中的“自我痛苦”的念头上……

当这种修法修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够具备真正消除众生痛苦的能力。以前,国苍巴大师在国苍地方修行。一次,当他正在专心修法时,来了一位名叫让西的妇女,她因死了丈夫和儿子,痛不欲生。国苍巴大师见到她,心里生起了无比的慈悲心。对她说道:“我时常心中充满安乐,你就把安乐拿去吧!把你的痛苦留给我!”话语一落,那位妇女立刻不再感到痛苦,连她自己也感到意外。于是,她对大师充满了信心。以后,她精进修行获得了成就,成了一位自在的瑜伽母。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现在还没有仅依靠观想呼吸,而具有真正苦乐相换的能力,但是,我们若依靠清净意乐,依照此法去修行,也能够间接地对众生有帮助。

对此,难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这样修持观想力真的可以把他人的痛苦拿到自己身心上,那对自己岂不是太危险了吗?……如果有这样的担心,那就象我刚才在前面提出的那样,内心思维“只要以自己所经受的某种痛苦,来替代众生所受之苦”——有了这样的发心就可以了。因为不一定非用这种“苦乐相换”的修行观想方法去做。其实,将众生痛苦真正换取到自己身心上的高深修行力,并非一般人可以达到的。所以,“危险”的程度自然是很小的。万一真的具备了这种能力对于那些大菩萨来说,则是求之不得。能用自己这么小的痛苦去消除众生巨大的痛苦,那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呀!

\

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痛苦不但不会令人困顿,反而已成为生活上的一种乐趣。以前西藏噶当派的大德们就认为,遇到痛苦,是十分荣幸的事。卡巴格西曾说:

“现今所有微小苦,能消宿生之业障,

此引来世之幸福,当观痛苦即欢乐。

逆境恶缘为善师,灾祸促得修行益,

以苦扫除罪业障,岂视痛苦为不幸?”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自己过去世所积造恶业的种子,一直存留在相续中,在没彻底铲除之前,它肯定能发芽生长,早晚都会造成剧烈的痛苦与沉重的灾难,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们现在经受一点微小之苦,如果能够正视它,它就会使大的罪业净除,今后再也不经受痛苦了。

\

因此,痛苦是痛苦的结束,痛苦是扫除罪业的扫帚。然而,为何将痛苦作为善师——善知识呢?从某种角度来讲,正如佛陀所说,假如世间没有痛苦,我们也就没有必要从六道轮回中求得解脱了。

但是在以前,这些道理还仅仅停留在理性认识上,现在则可以依靠所受痛苦的经验来清楚地知道。从而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认识了解脱的意义,促进了修行。所以,我们应该把痛苦作为善知识来看待。薄多瓦大师也说过,一般人对于下雪多感厌烦,但对于远行的商人来说,却是件好事,因为下雪对马蹄有利,晚上下还雪可避免盗马贼的光临。同样,一般人虽然对痛苦感到憎恶,但作为一个修行者来说,这的确是好事,应该坦然接受痛苦、贫穷、谩骂、诬陷等等,甚至包括梦中的痛苦……如此行持,将会得到净除业障等许多功德。

对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来说,痛苦对修行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朗日塘巴大师说:“昨晚我感到特别不适,修法的效果却反而增长了许多。”

为了消除大的灾难,应该接受小的痛苦——有关这个道理,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说:“医方中所说,以毒能攻毒,如是以小苦,除大苦何妨。诸法意前导,说意为上首,虽苦岂无益,作现苦后利,何况为自他,引广大利乐,此法是常规!”上面颂词的意思是说,比如在医疗中,就有用毒药做药物来治疗严重中毒的例子,同样,可以用痛苦来消除痛苦。也就是说,应甘愿忍受较小的痛苦,来消除对自己有较大危害的痛苦。尤其是大乘主张,心是万法的前导,心是万事万物中最主要的,所以,以利他之心来接受痛苦能产生极为广大的利益,这是合乎情理的。例如,在医生针灸时,病人的身体上会有短暂的不舒适,但藉此可以消除将要发生的严重疾病。同样,我们为了自己和众生深远的利益,不用说这是值得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事情——接受微小的痛苦。这也正是古代大德们的风范。

以上概略地阐述了关于面对痛苦的一些方法。也就是,以不执著(不要执著痛苦)和无常观(痛苦不是永恒不变的)来为面对痛苦打下基础,以梦幻观(痛苦是一场噩梦)和无我观(受苦受难的我到底在哪里)来正式面对和处理痛苦,以利用痛苦(如何利用痛苦)来遣除违缘和促进修行。这三者在这里是以前行、正行、后行的方式来阐述的。但这也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根基(条件)以与自己相适应的次第为前提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其实,面对痛苦的方法远不止于上述几种,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与之相应的方法。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成语名称任其自然成语拼音rèn qí zì rán成...

仰面朝天 仰面朝天

仰面朝天成语名称仰面朝天成语拼音yǎng miàn cháo ti...

仰面唾天 仰面唾天

仰面唾天成语名称仰面唾天成语拼音yǎng miàn tuò tiā...

任其自流 任其自流

任其自流成语名称任其自流成语拼音rèn qí zì liú成...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