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2)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25 09:36:48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2)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世间毒蛇,践之必遭其噬;世间怨贼,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2)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世间毒蛇,践之必遭其噬;世间怨贼,遇之必遭其劫。四弃法中,但举其一;以淫习难除,故佛教以对治法门,当观淫欲,如世间毒蛇、怨贼,近之必伤法身慧命。先持声闻等四句,是佛为钝根者,示其先持身戒,后持心戒。四弃谓杀淫盗妄,是比丘戒;八弃于四弃外,加触、八、覆、随,合之成八,是比丘尼律,属波罗夷罪。犯之被弃于佛法海外。身口七支,皆不动,谓之执身不动,进而受持菩萨,清净律仪,不但身口七支不犯,连心念亦不起,谓之执心不起。执身不动,是小乘戒;执心不起,是大乘戒。身心严持,大小乘戒,谓之禁戒成就。以断淫故,不相生;断杀故不相杀;断盗故不相负;断妄故不相欺累;因妄语目的,在贪求世间名闻利养,何止相欺,且为业债所累。今不杀、不盗、不淫、不妄,既不相生相杀,亦不相负相欺,则无须偿还命债、钱债、物债,以及眷属债,不再为各种债业所累。至此方名清净之人。如是以戒为助行,以定为正行,正助兼修,而进入三摩地。自可生慧发通,故即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便获相似五通。无须天眼,亦能观见十方世界,亲睹十方诸佛;无须天耳,而能闻诸佛说法,亲奉如来圣旨;无须神足,而得大神通,游十方界;无须宿命通,而能悟知宿因清净,永不再堕恶道,艰险之处。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是总结名次。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

  壬三违现业

  根尘相对,起惑作业,谓之现业。如是清净之人,正助兼修,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其心自然不再奔趣六尘。贪淫有二义;一谓淫习难除,若断此习,他习亦除。一谓六根贪受六尘,今因持戒,旋根脱尘,故于外六尘境,不多随流放逸。不多而已,并非永绝。此言其习未除,亡尘之功不深;若能加功进修,旋转六根,归本心元,如前文云: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尘既不缘,即前: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根无所隅,即闻所闻尽。至此虽得六销犹未亡一,故曰: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即前: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若能进而尽闻不住,则十方国土,皎然清净。根结尽除,是内空;十方国土,皎然清净,是外空。内外俱空,则如琉璃,内悬宝月;琉璃如境,宝月如心,心境一如,表里洞彻,唯一大光明藏。即前云:觉所觉空。再以观行力,尽二执,达幻化空身即法身,无明实性即佛性,顿忘身心,则能于定中,身心快然。三观唯是一心曰妙,一心具三观曰圆。以始觉智,观本觉理,生佛无二,曰平等。即前空觉极圆,空所空灭。既于定中身心快然,悟妙圆平等之理,当获大安隐,则一初如来,所证三德秘藏,密圆净妙之境,皆得现前,曰皆现其中。即前文: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尘既不缘,根无所偶,是破色阴;反流全一;六用不行,是破受阴;十方国土,皎然清净,是破想阴;身心快然,妙圆平等,是尽行阴;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正是识阴发现。即下文:行阴已尽,在识阴中,于涅槃天,得大明悟。圆觉经云: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以其可见而不可即故。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此是总结。是人,指持戒修定之人,以其不住密圆净妙之境,故得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而获证无生法忍。此无生妙心,众生本具,以其迷故,如云遮月,非失成失;今功用现前,如云开见月,非得同得,故曰获。众生本具,是理即无生法忍;闻佛开示,方悟此心,是名字即无生法忍;正助二行,深伏五住,是观行即无生法忍;由观行力,任运而断,四住烦恼,佛性相似现前,名相似无生法忍;由相似有功用道,入无间道中,分破无明,分证法身,是分证无生法忍;若究竟无功用道,断最后一品无明,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名究竟获无生法忍。今此行人,正是分证,无生法忍。亦即获得修行目,位在大乘见道。

  忍有五种:一谓伏忍:别教三十心,深伏五住烦恼故。二谓信忍:由别教初地至三地,得不坏信,深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三顺忍,三地至六地,随顺菩提心,心心流入萨婆若海,顺事顺理故。四无生忍:从七地至九地,知一切法唯心,不见少法,有生灭故。五寂灭忍:从十地至等觉妙觉,惑尽智现理圆故。此中得无生法忍,即第四种无生忍。自此断烦恼,证法身,位在圆教初住,分证佛功德。从是渐修,简非顿修;虽利根顿悟,但位次历然,如一刀千纸,一箭千壁,其次第犹分,故利根者,理虽顿悟,行由渐次。随其渐修,所发之行浅深不同,故安立位次,高卑亦异。若发趣分证行,则安立住、行、向,四加行,十地等圣行。若发趣究竟行,则安立妙觉究竟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

  三渐次是能行,能断,能诣,能证;五十七位,是所历,所诣;五住烦恼,是所伏,所断;妙觉,是所诣所证之目的地。行者之所以能历五十七位,渐次增进深入,功在三渐次。故三渐次通因通果,以因中三增进故,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而达妙觉极果。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莹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己二别明诸位次为所转之号分四。庚初观行转依号

  是善男子,指依三渐次,精勤修习之人。由于第二渐次,刳其正性,淫心永断,谓之欲爱干枯;由第三渐次,违背现业,六用不行,谓之根境不偶。爱欲之因,根境之缘,既已双绝,则除现前残质之外,更不续生,则此残质,便成最后身矣。枯有观行、相似、究竟之别。若以持戒,及止观正助二行,内伏烦恼不起,但种子未拔,名观行枯。由观行力强,任运断惑,然又未尽,名相似枯。五住永尽,烦恼根拔,名究竟枯。今但伏未尽,如石压草,故本科名为,观行转依号。

  因戒定力,内脱根,外离尘,我法二执不起,心渐豁达,曙光显露,无复妄想。不为二执所蔽,故曰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是我法二空之智,增明圆满;照十方界,身心国土,了不可得,但有其慧,故名干慧,依之住持,故名曰地。干是所伏烦恼,慧是能治观行,干是爱欲干枯,慧是慧性圆明。合名干慧地,是通教十地之一。今借通教位,而显圆教理,与圆教五品位齐,能伏五住烦恼;又与别教初住,藏教总别二相齐,属外凡位。欲习初干,是释得名之由。欲习,非指习气,而是正使烦恼。谓正使欲爱初干,非是真干,故未能与如来真身法水相接。因未能破无明,证法身,圆三谛理故。此约未应理得名,前约伏烦恼得名。

\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庚二相似转依号

  此心指十信位满心,亦即干慧地后心。初中字是中道妙观,次中字是中道妙境。谓以一心三观之中道妙智,观于一境三谛之中道妙理,念念返照,心心寂灭,名中中流入。能入是一心三观,所入是闻性圆通常一境三谛。一心具三观曰圆,三观唯是一心曰妙;又一境三谛谓之圆,三谛唯是一心曰妙。众生本具此理,为五住所蔽,从不开敷;今由观行,深伏五住,于禅定中,本具真如,仿佛现前,如莲花层之渐开,是谓开敷。从真妙圆,是叠前句圆妙;重发真妙,是叠前句开敷。乘此一心三观,观于一境三谛,勇猛策进,已发之真妙,至此更妙,已发之真圆,至此更圆。由于亲自分破无明,分证三德,益信佛性本具,生佛无二,再不退轻,曰妙信常住。自此顿断八十八使妄想,一切我法二执,灭尽无余。中道佛性,相似显现;信心益坚,常住不退,名信心住。此即阿难所谓:不历僧祇获法身。是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任人唯贤 任人唯贤

任人唯贤成语名称任人唯贤成语拼音rèn rén wéi xián...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成语名称任从风浪起,稳坐...

价重连城 价重连城

价重连城成语名称价重连城成语拼音jià zhòng lián ch...

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成语名称任人唯亲成语拼音rèn rén wéi qīn成...

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成语名称任其自然成语拼音rèn qí zì rán成...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