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8)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25 09:34:57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8)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但有假名假相而已,此显相妄,即不空藏。则舌与味以下,是显性真,舌根味尘与舌识三处,本如来藏;以藏性不变,即有即空,故非因缘;以藏性随缘,即空即有,故非自然。即有即空,即空即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8)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但有假名假相而已,此显相妄,即不空藏。则舌与味以下,是显性真,舌根味尘与舌识三处,本如来藏;以藏性不变,即有即空,故非因缘;以藏性随缘,即空即有,故非自然。即有即空,即空即有,是名中道,显空不空如来藏。富楼那尊者,悟舌识界即藏性,故能宣说苦空,深达实相。

  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

  子五明身识界即藏性

  此举因缘生法,亦有两重能所,义如前释。

  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

  此双标能生之根尘,以下随即破之。

  阿难,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识?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

  因缘生法。乃因根有相,由尘发知;今若识因身生,身根为能生,识为所生;则无须凭借外界离合二尘。然若无外尘发知,身根尚不可得,何能生识。又识心缘尘,粗缘为觉,细缘为观,若必无外界离合之触尘,纵许根能生识,此识又以何为觉观分别之境。反之,若身识因触尘有,触尘为能生,身识为所生,则无须凭借身根;若然必无身根显相,试观世间,谁有非依身根,而能知外界触尘之离合者。此破单根不生独尘不有。

  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则汝识生,从谁立界?

  物有三类:一是动物,即六道众生;二是植物,谓五谷花果之类;三是矿物,属五金沙石等。物之本身无知,更不能自触而成知,必须由身根与物接触,始知有所触之物,所谓因根有相。故曰:物不触知,身知有触。海公认为此中应有身不知身,触知有身。二句,是由尘发知。虽然,但不应说,由根尘和合而生身识。若谓身识由根尘共生,则此所生之识,能知内之身根时,此识即是从触尘生;触能生识,识是能知,身是所知,云何得兼所知之身为能生?反之,此所生之识,能知外之触尘时,此识即是从身根生,身能生识,识是能知,触为所知;如何可兼所知之触为能生?故曰: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如是能知之识,若即从触尘生,则非兼于身;反之,若此识即从身根生,则非兼于触;所谓即触非身,即身非触。云何可说身识,由根尘共生。此破根尘和合而生识。身触二相以下,是约内外对立破。众生迷位,见有内根外尘,二相对立。今显第一义,故身根与触尘,元无内外处所对立。触尘与身根合时,即与身根之自体合而不分。触尘与身根离时,即同于虚空等相。等指色法,触尘离身,即同于外界色空诸法,求触尘了不可得;外既无所触之尘,内亦无能触之身,能触所触,根尘俱泯,何来中间所生之识。既无中间所生之识,内根外尘之性,亦不可得,则汝所生之识,从谁立界。此明因缘生法即空,显空如来藏。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以是身识,非从根生,非从尘生,亦非根尘和合共生之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之说,乃昔日权教所谈,今依第一义谛理,内根、外尘、中识、三处都无,但有假名假相而已;是明缘生即假,显不空如来藏。由于身根、触尘,以及身识界三,相妄性真,本如来藏;藏性不变,故即有即空;藏性随缘,故即空即有;空有不二,即是中道,是显空不空如来藏。优波离尊者,悟身识即藏性,故得身心一切通利。

  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

  子六明意识界即藏性

  意分意根及意识。依第七识,缘过去境,未起分别即意根;已起分别即意识。意根行相微细,意识行相粗显;意根恒审思量,生灭不停,是三界微细烦恼,阿罗汉能断。意识分别计度,是三界粗烦恼,初果能断。今明意识即藏性。意识有五;一同时意识,依前五识而起。二明了意识,即缘境能分别明了者。三定中意识,于定中但缘一境,而起分别。四独头意识,梦中独缘一境。五散位意识,缘境无定,忽东忽西。五种意识,同是分别我执,同是因缘生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故曰:意识即藏性。

\

  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是举因缘生法。意谓意根,法谓法尘。意根知觉无形,假法尘方显;法尘无知,凭意根知觉方知。若由尘发知,则尘为根缘;若因根有相,则根为尘缘;根尘互为因缘,是一重能所。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意法为能生,意识为所生,是第二重能所。

\

  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

  是双征起,以定能生之根尘,以下随即破之。

  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

  此破意识从根生,佛呼阿难而告之曰:若汝阿难以为意识,但从意根而生;根为能生,识为所生。则汝阿难意根之中,必有所思之法尘,方可发明汝能思之意根;若无现前所思之法尘,则能思之意根,即无所从生。然则,离开所缘之法尘,意根即无形可得,云何能生意识?纵然能生意识,然若无法尘为意识所缘,则意识将有何用?又汝阿难之意识心,与诸能思量之意根,二皆心法,同有了别之性能。然则二者,究竟是同,抑或是异?若识心同于意根,则识心即是意根,云何识心,又为意根所生。若谓识心异于意根,二者不同,则识心必然同于顽尘之无知,应一无所识,若一无所识,则非意根同类,云何名为意根所生之识?若言意识是有所知,则意根与意识,同为了别之性,如何可分此是意根之了别性,此是意识之了别性。唯同与异二性无成,是结上文所说。识心若同于意根,识即是根,云何又为根之所生;识心若异于意根,识应无所知,非根同类,云何因根而生,意识意根说同说异,二俱不可,则意识从意根生,名意识界,云何成立?

  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汝识决定依于法生,汝今谛观,法法何状。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

  此破识从尘生。若谓意识,是从法尘而生。世间诸法虽多,不出色声香味触等五尘。此五尘各有相状,为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所对。五根对五尘时,分别明了,非意根所摄之境。若汝阿难之意识,决定是依于法尘而生,则汝今试观,此法尘之法,作何形状?初一法字指法尘,次一法字是指前五尘,亦即万法,佛命阿难,于万法中,找出法尘之形状?实则,法尘本无自体,离眼所对之色空,耳所对之动静,鼻所对之通塞,舌所对之咸淡,身所对之离合外,此生灭二种法尘,超越前五尘终无所得,故法尘之生,是色空诸法之影子生,法尘灭时,是色空诸法之影子灭,如形生影生,形灭影灭,离前五尘之形相,再无法尘之影子可得。法尘尚不可得,则因法尘而生之意识,作何形相?能生之法尘形相尚且不有,何能生识,而依之立界名法识界?此明缘生性空,显空如来藏,依此而修成妙奢摩他空观。

  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以是意识非因意生,非因法有之故,当知昔日所说,意法为缘,生意识界,是权教义。今依第一义谛理说,意根法尘及意识,三者都无实处可得。但有假名假相而已,是即因缘生法即假,显不空如来藏,依此而修成妙三摩钵提假观。即此意法及意识界三,相妄性真,本如来藏。藏性不变,故非因缘;藏性随缘,故非自然;非因缘即空,非自然即有,空有不二即中,显空不空如来藏。依此而修,成妙禅那中观。此即总酬阿难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可惜阿难至此,仍然未悟,似负佛恩,实则大权示现也。目连尊者,悟意识界即藏性,故能心光发宣,圆明清净,自在无畏。前文是第一科正明理性中,初就事显理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价廉物美 价廉物美

价廉物美成语名称价廉物美成语拼音jià lián wù měi成...

仰拾俯取 仰拾俯取

仰拾俯取成语名称仰拾俯取成语拼音yǎng shí fǔ qǔ成...

仰首伸眉 仰首伸眉

仰首伸眉成语名称仰首伸眉成语拼音yǎng shǒu shēn mé...

1997年9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8日出...

1998年10月16日出生的人五行 1998年10月16日出生的人五行

1998年10月1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8年10月16日...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