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大乘修学的基础_19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23 09:35:59
大乘修学的基础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我们看这一句经文:  【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这一句是接着刚才这一段经文。是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对经典里面的一句一偈,听闻、信解、依教奉行,这种人得的果报是无量无边的。可以使他开悟证果。那若能够把这个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不但自己能够闻法之后开悟,出离六道轮回,也都希望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够听闻
大乘修学的基础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我们看这一句经文:

  【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这一句是接着刚才这一段经文。是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对经典里面的一句一偈,听闻、信解、依教奉行,这种人得的果报是无量无边的。可以使他开悟证果。那若能够把这个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不但自己能够闻法之后开悟,出离六道轮回,也都希望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够听闻佛法,而得到出三界、证佛果的这种殊胜果报。这个是指我们弘扬佛法,尽心尽力的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因为佛法是一切众生真善知识,可以使到众生彻底离苦得乐。我们自己能够在里面得到好处,也都希望大众一样得到好处,所以这个就是『回向法界』的意思。那能够这样做自利利他的弘法工作,『其福不可为喻』,你得的福就得到圆满。好,我们再看下面第三个例子: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

  先看到这一段。这个『复次地藏』,就是佛又叫住地藏菩萨。在经文里面凡是叫住当机者的(这一大段经文是地藏菩萨启请的,他当机)那叫住当机者,佛一定在下面有很重要的开示。这个『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你看看又是这个以善为条件的。『遇佛塔寺,大乘经典』,这一段是讲,做这些修福,或者是布施塔寺、经典的这种福报。佛塔是供奉佛舍利的场所,佛寺是办佛陀教育的场所。这个寺,在古时候是皇帝属下的办事机构,它不是现在我们观念里面讲的那些和尚庙,它不是。

  好像古时候有鸿胪寺,鸿胪寺就是皇帝的外交部,专门接待外国来使的。那佛寺也是皇帝设立的,专门推动佛陀教育。这个佛寺推动佛陀教育,是皇帝属下的一个教育部。在宰相属下也有一个教育部叫做礼部,礼部是专门推动儒家教育的。在古时候儒家、佛家都是重要的教育。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寺要明白,它不是那些拜鬼神、搞迷信的场所,它是真正办教育的机构。近代夏莲居老居士,他提倡用净宗学会这种名词。专门对净宗的同修提倡,不要建这些寺。建什么?建学会,这个名称给别人耳目一新,知道原来他们办的不是迷信,不是搞那些拜拜的,是真正搞教育的,学会。所以我们师父上人,也都是继承夏莲居老居士的遗愿,在世界各地鼓励大家推动,建立净宗学会。现在全世界有很多净宗学会。那我们要知道我们是办佛陀教育的,包括我们现在所在的香港佛陀教育协会,都是教育机构。这是真正佛法的本来面目。「大乘经典」,就是我们在教育里面所用的教材,用什么?用经典,经典是法宝!众生的真善知识。

\

  那对待这些教育的设施,『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见到有新的塔寺、新的经典,我们要懂得去布施供养。这个布施供养,就是流通、制造经书。流通里面经书的印制,一定要用精美的包装,使到别人看了之后生欢喜心、生恭敬心,这样能够真正「瞻礼赞叹,恭敬合掌」。不但是我们自己恭敬经书,亦都使到大家看见经书,都能够生恭敬心、来求学的心,这样就功德无量。

  『若遇故者』,这个是指如果经书有破损的,譬如说,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的版本,我们看见应该懂得珍惜它。如果是『毁坏者』,经书可能年代久远,受了损坏,我们要修补。因为这个经书很有历史价值,可能是几百年,看这个经书而得道的人可能很多,我们拿到这个经书一定要生殷重心、恭敬心,而去修补。那见到旧的塔寺,我们也都要如此。这个古老的塔寺里面,往往过去曾经有修行人在这里修行,那我们修复它,亦都是希望这一种学风、道风得以继承。所以这些文物、经典我们要爱护。

  青莲大师在《批注》里面,特别跟我们讲了一个事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如果那些经典,放的时间太长了,有毁坏的,或者被那些蛀虫蛀坏了,或者是那些书因为潮湿自己坏了。那这个怎么办?那这些经书是能够修补的,最好是修补。如果不能够修补的,亦都不可以烧了它。因为如果烧经书是有罪过的,什么罪过?在《戒经》上面讲,如果烧经书,我们如果是不知道它有罪,烧了它,那这个都是有很大的过失。如果是知道烧经书有罪过,还明知故犯,那犯的罪就重了,等于破和合僧的罪过,亦等于烧父母的罪过,所以都是堕地狱的。这个我们如果没有学过这些怎么会知道?因此如果过去因为无知,犯了这些过失,懂得要真正忏悔,忏悔罪业,发心修补经书、流通经书,这个是真正忏悔改过。

  当然我们过去,不要说过去生,就是这一生所犯的过错都是很多。我就说自己就是,以前未学习、不懂得这些道理的,犯这些过失,真是很多很多!看看条条都是要堕地狱的,所以这一生,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说句不好听,我自己来看,我一定会堕地狱。面前只有两条路,不是去极乐世界,就是下地狱。所以我们如果能够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蒙佛力加持,我们就可以免堕三恶道的这个罪报。前面经典上面讲得很好,在我们临终的时候都能够保持正念,闻一句佛名,可以除五无间罪业,更何况说小小罪业,统统都能够消除!如果不往生,那就麻烦了。这是讲对三宝里面法宝的敬重。所以这些经书我们要懂得爱护,常常都应该进行保护,好像每一年都动一下这些经书,做做清洁工作,书籍多翻动一下,那就不至于因为潮湿毁坏,或者被虫蛀,也都可以放一些干燥剂、除湿剂等等。放在图书馆里面,一般图书馆都有一些专门的处理方式,都可以把书保存得很好。这个是对于经书毁坏的,我们修补。

  『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对塔寺也好,对经典也好,修补。如果有能力独自来办的,那你独自就更好。如果你能力不够,因为这些往往可能要很多、很大的工程,特别是修复塔寺,不一定是一个人可以做得来。就劝多人一齐来发心,共同来成就这个功德。那这里面引申的含意,就是要我们懂得流通经典,办佛陀教育,这个真正是供养塔寺、供养经典。譬如说,如果在这个地区念佛的人多了、听经的人多了,大家能够建立共识,就可以建立一个净宗学会,大家一齐共修,一齐来流通经典,对这个地区有很大的利益,功德无量。

  好像我们在昆士兰大学,大学里面有很多华人的学生,我们在澳洲,来我们大学读书的华人学生很多。大家都觉得对佛法有兴趣,所以我们就成立了一个昆士兰大学佛陀教育学会。这个学会能够每个礼拜请法师来讲法,请我们净宗学院的法师,我们师父上人的弟子们,来为大家讲解经典。大家一齐来读《无量寿经》,一齐依教奉行,那好像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发心去做,成就无量功德。这个功德下面经文有讲到,我们请看经文:

  【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这是讲,如果能够这样发心修补塔寺、经书,这一些人,『如是等辈』,这些人『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这是讲他的果报,在三十生里面都成为小国王。这个「小国王」,古时候的一个国家很小,一个国家方圆可能是几十里,大的可能几百里,就好像现在我们的一个乡、一个镇,大的一个城市就叫做一个国家,所以我们看周朝,八百诸侯国,一个国家其实就是一个很小的乡镇。那我们从这里可以知道,现在的行政的首领、首长,好像一个省,或者一个市,乃至一个区、一个乡,那些长官过去都是修福的人,特别在佛门当中修福的,他们有这样的福报。只不过古代的小国王,他都是世袭的,即是自己去世以后传给自己的子孙,自己是做到老的,他不是一个任期制,不同现在的省、市长。古时候的小国王,他的福报更大。

  『檀越之人』,「檀越」就是施主的意思。这些施主是讲主动发起布施供养的人,他的果报是成为轮王,轮王就是金轮王、转轮圣王,他的福报非常之大。他『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金轮圣王很慈悲,他用十善业道来教化那些自己统领下的诸小国王,这个「善」就是十善业道。唯有教育使到百姓断恶修善,社会才能够得到和谐,人民生活才得到幸福。正如《礼记学记》里面所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想使到一个社会得到和谐,我们现在说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用什么?用教育。所以圣贤的教育,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很重要。那这里转轮圣王他懂得这个道理,常常以善法来教化百姓,这个是布施、供养、修复塔寺、经典所得到的果报。那下面是一个总结。我们看经文: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先看到这里,这一段是总结。『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这些都是做到《观经》三福的这些人,他能够『于佛法中,所种善根』,前面举的是三个例子,如何在佛法里面种善根。这里特别讲的,是在佛法里面修布施供养,以善心来供养,这个就叫做善根。

  『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这个就是前面所讲的,诸如此类的修福行为。那很多人,看到这一段就会起个疑惑,说我们修福其实只要是慈善工作,帮助这些众生,譬如说救灾,譬如说支持儿童的教育事业,少年的教育事业,做种种的医疗等等,这些慈善工作,那都是修福,为什么在这里特别要提出,在佛法中来修这些布施供养?当然修福包括这些慈善事业,但要知道慈善事业,跟佛法中做的事业不一样。慈善事业可以帮助一切众生,得到暂时的离苦得乐。

  譬如说,他没饭吃,你布施给他饭;他没衣服穿,你布施给他穿,这个可以解决他一时之困。但他为什么没饭吃、没衣服穿?这个是因为他没福报,前世没修福,感召到这一生得到贫穷这个果报。所以你帮助他只能够在表面上,暂时的帮助,没办法把他根本转变,要他根本转变,是要他自己有福才行。那他自己想要有福,一定要懂得修福,所以帮助他明白道理,帮助他觉悟,这个更重要!只要觉悟他才能够离苦得乐,这个离苦得乐是彻底的、圆满的。那这个就要靠佛法的教育,包括圣贤的教育,儒释道三家的教育,都是使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他就自己懂得断恶修善,他就懂得修福。

  所以古人都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多么重要!可以使众生真正,根本的解决苦难,使到世界得到真实的和谐,社会安定,那这些一般慈善事业就很难达到。所以比较起来弘扬佛法教育,弘扬圣贤教育,功德就尤其殊胜。所以在三宝里面来布施供养,包括这些「修补塔寺,装理经典」,这个它现代的意思就是兴办佛陀教育,流通这些经书、典籍,包括现在的光盘,跟制作网络、网站,向大众推介佛法,这个是世间第一的福报。

  好像释迦牟尼佛、孔子,他们为社会的贡献,不是主要在财物上的贡献,他所做的慈善事业,不是我们一般人观念当中的,如赈灾、兴办儿育教育,不是这种。它是真正把伦理道德、因果、人生宇宙真相为大众说明,这个是真正的布施供养,这个布施含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个财布施就是内财布施,用他的身体、他的体力、智力来为大众说法,这个是内财布施,众生接受这个教育法是法布施,觉悟之后离开忧虑烦恼是无畏布施,所以三种布施具足。

  所以这里讲的布施供养,我们懂得就是弘扬佛法。所以如果有人能够发心出来讲经说法,现在佛法衰微了,为什么衰微?讲经说法的人太少了,所以不能够兴盛。有人能够发心讲经功德无量,这个不但我们希望有发心讲经的人,还要有多些发心护持的人,护持讲经也都是功德无量。因为讲经的人没有人护持,他没有讲台、没有听众,他都不能够施展,他的理想达不到,佛法要靠护法来兴旺。所以弘法、护法一体,共同推动佛陀教育,所得的福利不可为喻。那能够如是这样做,『乃至一毛一尘,一少一渧』,这个是做的事情虽然是很少,我的能力是这么小,我所做的就是这么小。但是不重要,你发心广大,你是为空虚法界一切众生做的,你的心量大,虽然做的事情很少,但是福等同于虚空法界,所以下面经文讲: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所以能做『如是善事』,能够布施供养、能够修补塔寺,整理、流通经典,并且把这个功德回向法界众生,这个法界指心量广大,法界,《华严经》上讲「法界即是一心」。能够以这种一心来布施供养,所以他得的功德就无量无边,可以『百千生中,受上妙乐』。青莲大师在《科注》里面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杂藏经》里面记载的一个故事。目犍连尊者他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有一天他用神通见到一位天女,她坐在一朵莲花上面,这个莲花很大很大,说纵广百由旬,一由旬四十里,所以它这个纵广,就是方圆四千里,这个莲花太大了。而且这个花很美妙,能够随意,随这个天女的意思出生各种的衣食、物品来供养这个天女。所以这个莲花我们可以想到,极乐世界的莲花也都是这样,它的莲花就是你的宫殿,你在上面一切享用都具足,而且他这个莲花可能随他的念头变化,能够跟着他的身体走,这个是极乐世界所讲的宫殿随身,所以受这样「上妙乐」,非常美妙的这种快乐。

  所以目犍连就问这位天女,说你做了什么善事?为什么受这样上妙乐的果报?这个天女就回答说,过去在迦叶佛时代,这个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的、之前的一尊佛,他在迦叶佛灭度之后,这位天女当时是一个女人。有一次,见到迦叶佛舍利塔,这个舍利塔很庄严,那这个女人当时见到佛塔,见到迦叶佛的佛像非常的恭敬,想念、思念佛的功德,真是八相成道,度化一切有情众生功德无量。在这念佛的功德,把自己头上的一朵花摘下来,奉献到佛像那里去供养佛像。就是因为这一种因缘,所以使到这个女人投生到天上享这个福。所以你想想,做的这个事情只是一点点,但是受的福利无量无边,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因为她念佛功德,她以至诚恭敬心来供养佛,她自己真正入佛境界,所以她受的果报就那样美妙、那样快乐。下面经文继续讲: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那这里讲的,如果心量小的人,他不能够回向法界,他只是『回向自家眷属』的,或者是『自身利益』的,好像希望自己得到健康、平安、升官发财、家里的家人都平安、子子孙孙都快高长大、都能够学业第一,为自己身家着想,这个心量很小。心量小的人种这些福,得不到那样殊胜的利益。百千生中受上妙乐,他就得不到了,他得到多少?『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他只能够得到三世受快乐。所以你看心量很重要,你有多大的心量就有多大的福报,所谓量大福大。

  在《科注》里面引用《五苦章句经》里面讲到,说自家的眷属跟自己有五种因缘,即是这些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夫妇、儿女、包括老师和学生,乃至家里的亲戚朋友等等,凡是跟你有这些关系的人,不外乎五种因缘。第一种「冤家」,就是说过去他跟你有怨的,你得罪了他的,他心有怨恨的,他要报复,所以投生到你家里,是报怨来的。所以我们现在看见很多的报纸上面登,父子相杀、兄弟相杀、夫妻相杀,这些都是报怨来的,前世的冤家,今世感召到一家人里面,尤其是现在的时代特别多,来报怨的人很多。我们现在社会里面的人,过去生中都造作了很多罪业,跟人结了怨,所以来报怨的人就多。所以我们要知道,不可以跟人结怨,跟人结怨的将来他就会报复,应该常常施恩于人。

  第二个因缘是「债主」,你欠了他的债,他就来跟你讨债,在里面最多的就是儿女,儿女是讨债来的,父母养他很大了,都是什么?是还债!我们见到有些还债,债务少的可能他三、两岁就死了,他讨债就讨那么多,走了。甚至可能是他都还没有出世,在娘胎里面就流产死了,这个就是他来讨债的,来折磨母亲的。那如果债务欠得多的,可能养到他二、三十岁,大学毕业了,甚至博士毕业了,他就死了,他的债务讨清楚了,他已经是收数收够了,他就走。

\

  第三个因缘是来偿债的、还债的,这个儿女投胎来还你的债,他欠了你的,所以他今世来供养你,虽然对你供养,没有恭敬心、没亲情,只是在财物上的供养,你欠他多少,他就还你多少,欠够了,他就不还了,这种是还债来的。第四种因缘是「本愿」,本愿是什么?来报恩的。过去生中你对他有恩,他发愿来报答你,所以他来使你生欢喜心,你的生活他能够尽心尽力照顾,你的希望他都会为你达到,报答你前世的恩德,这个是我们说的孝子慈孙,很孝顺的这种人是报恩来的。第五种因缘是「真友」,真友是什么?是前世、过去生中的同修道友,大家一起修行的,有一个愿,希望来世还在一起修行,那这种愿是法缘,很殊胜。好像我们有时都会见到,一家人里面一起学佛,都很精进,这个就是前生一起修学的道友,这一生又感召到一起来,成为法眷属,成为菩提道上的善友,那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那这五种因缘我们明白之后,知道自家眷属是怎样,那我们要懂得,回向不要只回向自家眷属,还要回向法界众生,把我们的心量扩大,否则的话,「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你所得的就小。所以最后讲『舍一得万报』,这个布施的功德利益在这里,你施舍的一点点,但是因为你种的福田殊胜,或者是你施舍的心态清净、真诚,能够回向法界,你得到的是无量无边。那很多同修看到这里,他就觉得在佛门这里布施原来这么有利的?这个「舍一得万报」,我施舍一圆,可以得一万圆,他就打起他的如意算盘,这样的心态,你想想他可不可能舍一得万报?你在做生意,觉得这个生意好做!一本万利,这个心不清净,不真诚,他就得不到这么殊胜的果报,得到的一点点。所以我们懂得关键是用心,所以下面经文最后是总结。我们看经文: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这个一句话,虽然是很短小,但是含有的意思无穷无尽。『是故地藏』这个是总结,佛叫住地藏菩萨说,『布施因缘,其事如是』。所以布施要懂得如何来布施,才是种大福田,这个「如是」是要我们如理、如法的修学,我们修福不可以忽略。所以《科注》上面引用《譬喻经》上面讲的一个故事,说两个比丘,两个出家人,一个人是很喜欢修福的,经常布施,另一个人只会坐禅,不肯布施,结果两个人死了以后投胎,喜欢布施修福的人,做了个大长者、大富人家,他很有福报,衣食丰足很快乐,那个不肯布施的比丘,做了个奴婢的儿子,而且经常都受饥饿,经常啼哭,所以无福。因此青莲大师劝导我们,行道之人不但要持戒、读诵经典,或者是坐禅、念佛,这个修行是我们必须的,也都要懂得布施修福,在有这个机会的时候,应当发慈悲心帮助众生,这个福很重要,是智慧提升的基础。那我们修福也不要想享福,如果一享福往往就迷了,迷了之后就容易造罪业,所以修福不要享福。

  我们看到佛弟子里面,有一位大迦叶尊者,他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很富贵、很有福报,但是出家之后,他修苦行,头陀第一,他苦行是第一的,佛常常赞叹他,所以佛赞叹苦行,他有福,但他不肯享福,他拼命修福、修慧,这样这个福报愈来愈大。那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我们的福报什么时候享?要在我们临终的时候享福,我们一生尽心尽力的去修福,希望什么?把所有福报,修的功德回向极乐世界,希望我们往生的时候,临终的一刻头脑清醒、身体健康、预知时至,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才是大福报,我们这个福,在这个时候享。平时吃的、用的尽量简朴,支持那些有需要的人,这个就是真正有智慧。

  那这一品「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我们就简单的向大家介绍圆满了,那这一品是本经的正宗分最后一品,正宗分就在这里圆满了。从下面一品「地神护法品第十一」是流通分开始,流通分在一个经典里面也都是很重要,我们学了这些法门,懂得孝亲尊师、懂得修十善业道,这种地藏法门,要懂得去把这个法门弘扬,发扬光大,这个是流通的意思。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这里,有讲到不妥的、不圆满的地方,请各位大德多多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价廉物美 价廉物美

价廉物美成语名称价廉物美成语拼音jià lián wù měi成...

仰拾俯取 仰拾俯取

仰拾俯取成语名称仰拾俯取成语拼音yǎng shí fǔ qǔ成...

仰首伸眉 仰首伸眉

仰首伸眉成语名称仰首伸眉成语拼音yǎng shǒu shēn mé...

1997年9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8日出...

1998年10月16日出生的人五行 1998年10月16日出生的人五行

1998年10月1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8年10月16日...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