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大乘佛学之颠峰——僧肇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23 09:35:02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观世音受如来之命化身为一名老法师来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取经”,取的是什么样的经呢?观世音在和身为名僧的唐僧讲经辩论的时候,指斥唐僧所传之“经”,为小乘佛经,只可度己难以度人;西天如来佛祖处,有九九八十一卷大乘佛经,可普救天下众生。那么何为大乘佛经呢?公元5世纪,在中国的佛教大乘一宗大师是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印度人,出生的国家在今新疆省内。他于401年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观世音受如来之命化身为一名老法师来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取经”,取的是什么样的经呢?观世音在和身为名僧的唐僧讲经辩论的时候,指斥唐僧所传之“经”,为小乘佛经,只可度己难以度人;西天如来佛祖处,有九九八十一卷大乘佛经,可普救天下众生。那么何为大乘佛经呢?

公元5世纪,在中国的佛教大乘一宗大师是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印度人,出生的国家在今新疆省内。他于401年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在此定居,直到413年逝世。在这13年中,他将许多佛经译为汉文。此后,小乘、大乘的经文都陆续被翻译过来,但是只有大乘在中国的佛学中获得永久的地位。鸠摩罗什教了许多弟子,其中有些人很出名,很有影响。其中最出色的就是僧肇,大乘佛学的水平在僧肇那里达到巅峰。

僧肇(公元384年—414年),京兆(今西安附近)人。他先研究老庄,后来成为鸠摩罗什弟子。他领会了魏晋玄学的存在本质论,学会了鸠摩罗什传译的龙树系中观空宗的哲学思辨,并且又“不落两边”、“不离两边”,将二者加以融汇贯通,创建了带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佛教哲学体系,从而把中国佛教哲学理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写了几篇论文,后人辑成一集,称为《肇论》。

\

《肇论》的第一论题为《物不迁论》。佛家讲“三法印”。首印“诸行无常”,无常即迁流不息之意。今讲不迁,正是针对小乘执着无常而不懂其真义者而言。论中有云:“必求静于诸动”,“不释动以求静”;又云“静而常往”,“往而常静”。均主张动静一如。往即不往之意。他根据龙树的“不去不来”的理论,以破斥小乘有部执三世恒有的主张。其中“夫人之所谓动者、以昔物不至今,故曰动而非静。我之所谓静者,亦以昔物不至今,放曰静而非动。动而非静,以其不来;静而非动,以其不去。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灭;果不俱因,因不来今。不灭不来,则不迁之致明矣。”这是在讨论世界的运动问题。它认为事物的流转变化是假象,其本质是不动的,过去的事物只存在于过去,现在的事物只存在于现在,“故曰静而非动”。“不迁”就是不动。它只肯定事物变化的间断性而否定其连续性。万物每刻都在变化。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存在的任何事物,实际上是这个时刻的新事物,与过去存在的这个事物,不是同一个事物。《物不迁论》中还说:“梵志出家,白首而归,邻人见之曰:‘昔人尚存乎?’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梵志每时每刻存在着。此刻的梵志不是从过去来的梵志;过去的梵志,不是从现在回到过去的梵志。从每物每时变化来看,我们说有动而无静;从每物此时尚在来看,我们说有静而无动。僧肇的理论,具体化了第二层次的二谛。在这个层次上,说万物是有是静,说万物是无是动,都是俗谛。说万物非有非无,非动非静,是真谛。

《肇论》第二论是《不真空论》。“不真”指“假名”。万物以假名盾来是不真,执着假名构画出来的诸法自性当然是空。所谓“不真空”,就是“不真”即“空”。当时三家讲般若都以无解空,而对于“无”和现象之“有”的关系,解释各有不同。《不真空论》将“有”与“无”两方相统一,而批评三家的说法。认为有是有其事象,无是无其自性。自性并非事物本身所固有,而是假名所具有的。因此,假象之相非无,但所执自性为空,这就叫做“不真空”。另外,小乘讲空,是“析色明空”,以事物帐本有微积成,经过分析,才见其为空无,这叫“待宰割”以求空。说不真即空,就是讲万物原来是空,不待分析。其中 “然则万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所以然者,夫有若真有,有自常有,岂待缘而后有哉?譬彼真无,无自常无,岂待缘而后无也?若有不能自有,待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万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欲言其有,有非真生;欲言其无,事象既形。象形不即无。非真非实有。然则不真空义,显于兹矣。”(见《大藏经》卷四十五)这是在讨论世界的存在问题,其主要论点是说一切人和事物都生灭无常,缘会则生,缘了则灭,所以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后世的三论宗人很推尊僧肇,常常把他和鸠摩罗什并称,有“什、肇山门”之语,吉藏在所著《大乘玄论》卷中将他提高到三论宗实际创始人的地位。直至明末,智旭在《阅藏知津·中土论》中,列《肇论》为第一,认为僧肇学说最契原经精神。

\

编辑:小月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成语名称任从风浪起,稳坐...

价重连城 价重连城

价重连城成语名称价重连城成语拼音jià zhòng lián ch...

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成语名称任人唯亲成语拼音rèn rén wéi qīn成...

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成语名称任其自然成语拼音rèn qí zì rán成...

仰面朝天 仰面朝天

仰面朝天成语名称仰面朝天成语拼音yǎng miàn cháo ti...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