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坐禅与养生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22 09:30:20
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这是说,修习“一行三昧”,一定要有安静的环境、悠闲的心境。修习时,不能起任何念头,不能瞌睡,念佛不辍,便可以了悟“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从而入于“一行三昧”。如能精心修此“一行三昧”,便能于定中见佛。见到佛之后,再以智慧析能见所见,就可以与真如相应,

\

佛法(尤其是禅法)与养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佛教界的共识。

我国的禅法是由菩提达摩开创的。他创导的“二入四行”禅法,对养生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其中的“二入”,指的是。理入”(禅法的宗教理论)和“行入”(禅法的宗教实践),其中的“四行”,指的是“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

“二入四行”的禅法,旨在去掉真如本性所蒙受的“客尘”,不使自己的认识有差别之相,从而进入寂然清净的境界。

菩提达摩以后的禅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 一脉相承。到了五祖弘忍之后,中国禅分为南北二宗。因其皆渊源于。“东山法门”,所以宗旨、理论九体一致,主要区别在于用以“安心”(明心见性)的方法(亦即修习、养生的方法)有“南顿北渐”的不同。

以神秀为首的北宗,修习禅法继承了道信、弘忍的传统,坚持“一行三昧”的禅定,以观想真如为修习的要旨以了知“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平等无二”为修习所追求的智慧,以称念一佛名号为修习的门径。其“安心”见性的方法,有十六字要诀:“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

所谓“一行三昧”,又称作“常坐三昧”,出于《文殊说般若经》、《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说般若经》中,详细叙述了“一行三昧”的修习方法——

\

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这是说,修习“一行三昧”,一定要有安静的环境、悠闲的心境。修习时,不能起任何念头,不能瞌睡,念佛不辍,便可以了悟“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从而入于“一行三昧”。如能精心修此“一行三昧”,便能于定中见佛。见到佛之后,再以智慧析能见所见,就可以与真如相应,深入了然“法界一相”了。

由于北宗禅较为死板,缺乏生气,在南宗禅兴起后,渐渐走向衰绝。

以慧能为首的南宗,修习禅法不走由定生慧的传统之路,强调定慧一体,一入门即“顿见佛性”。禅师教人参禅的方式,极为灵活多样。为了不使禅法修习者走到理性思维的路上去,禅师往往不准弟子从佛经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弟子把问题积于胸中,成为一时无法解决的悬案,让他疑到极点,豁然顿悟。如果老是不开悟,就不得不借用外力。采取棒喝,拳打脚踢等手段,逼他断落意识,达到开悟的目的。

南宗和北宗一样,也坚持“一行三昧”的禅定,但不用《文殊说般若经》的念佛方法,而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认为“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什么是“无念”呢?慧能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中说:“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知见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他进一步指出:“此门坐禅,无不著心,亦不著静,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无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静,人心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修习佛法中的禅定,不仅能明心见性,趋向真如,而且能修性养生,防病治病。如《小止观》指出:“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瘥除。”佛教有这样的观点:构成人体的地、水、火、风之四要素,各能生一百零一种病,合起来为“四百四病”。用心修习禅定,就能不生或治好“四百四病”。

修习佛法中的禅法,能够消除客观世界对主观世界的干扰,能够摆脱情感欲望对生理机制的制约,练就一种不受客观环境和主体意识左右的心理状态,养成一种荣辱不惊、喜怒皆无的精神境界。

修习禅法,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认识主体的理解强化主观、客观双方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认识主体的理解,强化主观客观双方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精神协调。

也许正是为了上述缘故,禅法逐渐走向了社会,修习禅法成了一种风尚、一门功课。如科学高度发达的欧美,从近代以来,就有不少人越来越热衷于修习禅法,“禅定中心”、“禅法修习中心”、“禅法研究中心”因此应运而生。无论是百万富翁,还是工薪阶层,都有在周末全家一起到“禅定中心”去吃一天素、打一天坐的。据说这样一来,能放松身心,恢复疲劳,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周的工作。

禅法还被引入心理治疗,成为某些心理医生手中的“法宝”。他们建议些病人修习禅法,作为修性养生的一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信息来源:摘自《觉群》)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仪静体闲 仪静体闲

仪静体闲成语名称仪静体闲成语拼音yí jìng tǐ xián成...

仰屋着书 仰屋着书

仰屋着书成语名称仰屋着书成语拼音yǎng wū zhù shū成...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成语名称仰事俯畜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xù成...

仰屋窃叹 仰屋窃叹

仰屋窃叹...

仰息他人 仰息他人

仰息他人成语名称仰息他人成语拼音yǎng xī tā rén成...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