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地藏菩萨法器寓意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21 09:36:45
地藏菩萨像大多数是僧侣袈裟打扮,左手拿着宝珠,右手拿锡杖,身侧写着“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一方面这是地藏菩萨的誓愿,另一方面,这也是地藏菩萨对我们的告诫:如果不能度空自己心中的地狱,那么做人都不保险,怎么能做佛呢!这里我们就知道,嗔恨是地狱的根,所以,一定要化尽自己的嗔恨心。这也是地藏菩萨教导我们的。宝珠地藏菩萨手持之珠光明显耀、清净透亮、希世珍贵,是戒、定、慧所成之宝,戒净

地藏菩萨像大多数是僧侣袈裟打扮,左手拿着宝珠,右手拿锡杖,身侧写着“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一方面这是地藏菩萨的誓愿,另一方面,这也是地藏菩萨对我们的告诫:如果不能度空自己心中的地狱,那么做人都不保险,怎么能做佛呢!这里我们就知道,嗔恨是地狱的根,所以,一定要化尽自己的嗔恨心。这也是地藏菩萨教导我们的。

宝珠

地藏菩萨手持之珠光明显耀、清净透亮、希世珍贵,是戒、定、慧所成之宝,戒净无染,定而无杂,慧光遍照。

宝珠即摩尼珠,译云如意珠。法华经曰:“净如宝珠,以求佛道。”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曰:“心性宝性无有染污。”智度论五十九曰:“如意珠能除四百四病。”

有说叫明珠,所谓“明珠照破天罗网,锡杖振开地狱门”,明珠是明月珠,光如明月,又曰明月摩尼。此珠有澄浊水之德。涅盘经九曰:“譬如明珠置浊水中,以珠威德,水即为清。”法华经序品曰:“持净戒犹护明珠。”梵网经偈曰:“诸佛子!宜发大勇猛,于诸佛净戒护持如明珠。”六度集经三曰:“具戒行者心无秽浊,内外清洁。凡夫犹瓦石,具戒高行者若明月珠也。”笺难一曰:“经护明珠,或是明月珠也。”

又说明珠譬大乘经典。涅盘经三曰:“譬如国王髻中明珠,付典藏臣。藏臣得已,顶戴恭敬,增加守护。我亦如是顶戴恭敬增加守护如来所说方等深义。”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与赐,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智度论四十九曰:“若水浊,以珠着水中,水即为清。是珠其德如是。”净土论注下曰:“譬如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

锡杖(梵khakkara)

为比丘行路时所应携带的道具,属比丘十八物之一。梵名音译作吃弃罗、吃吉罗、隙弃罗;十诵律中又称它为“声杖”;因为振杖之时,出声如锡,所以称做“声杖”、“锡杖”,又称有禅杖、鸣杖、智杖、德杖、金锡、杖。

关于锡杖的由来,在《毗奈耶杂事》中说是为了比丘托钵时,不惊吓到施主家所为:“苾刍乞食入人家,作声警觉,拳打门扇,家人怪问。佛言:‘应作锡杖。’苾刍不解,佛言:‘杖头安镮,圆如盏口,安小环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至不信家,久摇锡时,遂生疲倦,而彼家人竟无出问。佛言:‘不应多时摇动,可二三度摇,无人问时,即须行去。’”

其形状分三部分,上部即杖头,由锡、铁等金属制成,呈塔婆形,附有大环,大环下亦系数个小环。摇动时,会发出锡锡声。中部为木制;下部或为錞、鐏、铁等金刚所造,或为牙、角造。《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中说:“西方所持锡杖,头上唯有一股铁卷,可容三、二寸。安其錞管,长四、五指。其竿用木,粗细随时。高与肩齐,下安铁纂,可二寸许。其镮或圆或偏,屈合中间可容大指,或六或八,穿安股上,铜、铁任情。”

\

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洛阳伽蓝记》卷五所载,北印度那揭罗曷国存有佛陀所持的锡杖,其长丈余,以白铁作镮,旃檀为笴,盛于宝筒中。我国唐代有通身皆铁质,杖头安四股者,然义净以其为并非本制。日本现今则有二股六镮、四股十二镮等类,且大镮中心饰有宝珠、五轮塔、佛像等。

至如持用“锡杖”的方法,也有一些规定。三千威仪经曾经制订持“锡杖”二十五事。该经曾略谓:“持杖不得入众(“众”者,僧围也)、日中后不得复持、不得担于肩上、见佛像不得使锡作声、不得以杖指人、不得用杖于地面写字”。又优婆塞五戒威仪经说:“不得以不净手捉杖。若入僧房,须脱除杖錞。且不得触地。若持杖入白衣舍,须将杖□在后,若因事入白衣家,或为受午食,须于门首摇锡三下。若无人应,再摇五下。又无人应,更摇七下。终无人应,则应往别家”。

关于锡杖的功用可分三种:

1、用于驱遣蛇、毒虫等物:如《四分律》卷五十二说:“诸比丘道行见蛇、蝎、蜈蚣、百足、未离欲比丘见皆怖,白佛。佛言:‘听捉锡杖摇。’”《十诵律》卷五十六中说:“佛在寒园林中住,多诸腹行毒虫啮诸比丘,佛言,应作有声杖驱遗毒虫。”这是说佛陀在世时,有比丘行于路上时,见到蛇、蝎、毒虫等物,心中怕怖,甚至有比丘被咬伤,于是佛陀说,应做有声的锡杖来遣散毒虫。

2、比丘于街上行乞托钵时,用来警觉施主或预防牛犬:如《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说:苾刍到他人之舍乞食,不可打门,应摇动锡杖作声,以为警觉。又,《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亡财僧现》条中说:“言锡杖者,(中略)元斯制意,为乞食时,防其牛犬。”

在日本,天台、真言等宗于法会时皆振短柄锡杖,唱梵呗,其认为振锡杖所发之音具有特殊咒力。而所唱梵呗亦称锡杖,为四法要之一,有九条、三条之分。九条有赞颂九节,又称长锡杖;三条则是诵赞颂九条中之最初二条及最后一条,亦单称锡杖。又,法会时,唱锡杖之头句,振锡杖之职众称为锡杖众。

在密教,《大日经疏》卷六所载阿闇梨所传漫荼罗图位中,在释迦院列有如来锡杖菩萨,此系锡杖之拟人化。又,千手观音四十手中,有一手持锡杖,称为锡杖手。再者:大唐西域记卷二说:“如来锡杖:白铁为环,旃檀作柄,宝筒盛之。”又洛阳伽蓝记卷五说:“如来锡杖,长一丈七尺,以水桶盛置。此杖表面,金箔装贴。杖身轻重莫测;重时百人莫举,轻时二人可提”。由此可见:我佛应化因缘,实在不可思议也!

除了生活中所需,锡杖也有深刻有意义。在《佛说得道梯磴锡杖经》中说:“佛告比丘:‘汝等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表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正幢。’迦叶白佛:‘何名锡杖?’佛言:‘锡者轻也,倚依是杖,除烦恼,出三界故。锡,明也,得智明故。锡,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结使故。锡,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

而依锡杖的不同形状,也象征不同的意义。同经中说:锡杖有三錞,代表忆念三涂苦恼,则修戒、定、慧;念老、病、死三灾,则除贪、嗔、痴三毒等等。而四股者,则是断除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之轮回,或表苦、集、灭道四谛。

十二环者,表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修行十二门禅。三重四股,以念如来七觉意法,通錞钻八,用念八正道。

杖头有二股六环者(也有说是四环者),是迦叶佛所制。有四股十二环者,是释迦佛所制。——装造二股,为令众生,记念二谛(世谛、第一义谛)。装造四股,用断四生、念四谛、修四等、入四禅。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成语名称任人唯亲成语拼音rèn rén wéi qīn成...

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成语名称任其自然成语拼音rèn qí zì rán成...

仰面朝天 仰面朝天

仰面朝天成语名称仰面朝天成语拼音yǎng miàn cháo ti...

仰面唾天 仰面唾天

仰面唾天成语名称仰面唾天成语拼音yǎng miàn tuò tiā...

任其自流 任其自流

任其自流成语名称任其自流成语拼音rèn qí zì liú成...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