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在印度探访少林功夫源头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20 09:29:18
天下功夫出少林。那么是谁创造了少林功夫呢?记者在国内时就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史料记载,少林功夫的创始人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相传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高僧跋陀建造了少林寺。公元520—526年前后,菩提达摩来到洛阳弘扬禅法。因禅法不为当时佛教界所重,于是来到少林寺后面的五乳峰山洞坐禅,面壁9年,创立了中国禅宗和少林功夫。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但是在学术
天下功夫出少林。那么是谁创造了少林功夫呢?记者在国内时就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史料记载,少林功夫的创始人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相传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高僧跋陀建造了少林寺。公元520—526年前后,菩提达摩来到洛阳弘扬禅法。因禅法不为当时佛教界所重,于是来到少林寺后面的五乳峰山洞坐禅,面壁9年,创立了中国禅宗和少林功夫。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但是在学术界,对于少林功夫的起源,一直存在着争论,1982年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少林功夫与菩提达摩无关”的学术文章。那么,到底菩提达摩是不是少林功夫的创始人呢?

  记者到印度驻站后,寻访菩提达摩足迹的采访被提上日程。记者请国内编辑部的同志首先采访了少林寺寺院办公室的负责人员。他们告诉本报,少林寺方面坚持认为,菩提达摩是少林功夫的创始人,至于那些来自学术界的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是正常学术争论,两者并不矛盾。而且,少林寺方面特别指出,少林功夫是一代又一代的习武僧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不管怎样,得到了这样了答案,记者坚定了寻访的决心。

  达摩不是印度名人

  我原以为菩提达摩在印度有一定知名度,至少应该算一位历史名人。没想到,当我向印度老百姓打听菩提达摩时,我得到的都是反问:“谁是菩提达摩?”

  采访经过一番碰壁之后,我发现,印度人不了解菩提达摩与印度人主要信仰印度教有关。印度文化可以说是“放大”了的印度教文化。早在公元前10世纪,印度教就已经在印度有一定规模了,但佛教在公元前6世纪才开始萌芽。虽然在阿育王等帝王的庇护下,佛塔寺庙一度成了印度文化的风景线,但是在商业气息的熏陶下,人们并不把苦修悟道当作进入佛天乐土的惟一途径,佛教渐渐在印度失去了活力。据史料记载,公元7世纪,玄奘在印度看到的佛教建筑已经是一片“摧残荒废,芜漫萧条,庭宇荒凉”的景象。在此之后,印度佛教在穆斯林军队的铁蹄下消亡了。如今在印度流行的佛教与古代的佛教已大不相同。目前,印度几乎全面信教,其中印度教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其余的为信仰伊斯兰教、锡克教和基督教的人。从这个角度看,人们不知道菩提达摩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记者查阅了大量印度史料,也询问了不少专家学者,他们都很难说出关于达摩的历史。更多的则是一些从中国流传到印度的传说。

  家乡不见佛教踪迹

  印度佛教经典和历史史料大都在战乱中焚毁,尽管代代相传的各种说法里也有历史的投影,但这些传说版本各不相同,矛盾的地方很多。印度佛教学者只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但中国典籍对菩提达摩的介绍也不多。基本都是这样介绍的:菩提达摩,天竺人,婆罗门种姓,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

  在印度,我翻阅了一些现存的印度地方志,发现菩提达摩于公元5世纪中叶出生在印度南部帕拉瓦国的首府坎奇,是国王苏甘达的第三个儿子。他自幼研习大乘佛教,精通瑜珈功和搏击术。

  借着一次采访机会,我来到了菩提达摩的家乡。它是印度的七大圣城之一,距离泰米尔纳德邦首府76公里。突兀高大的印度教神庙是这座圣城最显著的标志,这些神庙建造于公元7世纪以后,最大一座占地面积12公顷。圣城里面凌乱而破旧,只有不断到来的朝圣者带来了些许活力。

  虽然在古代,佛教与其他宗教在这里共同存在,但随着佛教的衰退,现在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佛教的踪迹了,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代佛教宗师生活的地方。传说,由于佛教在家乡衰落,达摩为了寻找知音,一直向北走才来到了中国。

  尝试呼吸吐纳术

  根据史料记载,菩提达摩在五乳峰石洞面壁期间,呼吸吐纳术让他对禅学佛理和武功有了彻悟。于是,我打算探询一下这种让达摩开悟的功夫。我来到达摩故乡的婆卢玛尔神庙,恰好见到了一位呼吸吐纳术的习练者。

  当时,我看到那位练习者正静思打坐。当他起身时,我走上去询问他是否听说过菩提达摩的故事。他茫然的神情说明他没什么了解,不过他答非所问的话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告诉我,他正在练习pranayama,这个词在梵文中就是“呼吸”的意思。莫非他练习的就是呼吸吐纳术?我当时心中一阵兴奋,请老人给我讲讲他的练习。

  老人不爱说话,但得知我来自中国后,他告诉我,自己练习的正是呼吸吐纳术。他说:“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动作是吸气,然后才有了第一声啼哭;人离开这个世界是呼出最后一口气,我们却几乎完全忽略了这两口气之间的呼吸,而呼吸恰恰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人们不注意这个简单的道理,所以容易得高血压和心脏病。”他的解释平静而朴素,没有任何玄虚。老人告诉我,练习呼吸吐纳术并不是什么难事,首先要感觉到呼出的气比吸进的气热。过一段时间,要体会到吸进的气在眉宇间转了个弯,然后朝喉咙部位运动。再练下去,就可用“气”来控制自己的情感,甚至控制自己的身体机能。听着老人的讲解,我暂时忘记了对达摩的寻访,禁不住跟老人学了几招。

  达摩的功夫哪里来

  传说菩提达摩把“搏击术”带到了嵩山,尽管有文献称,那种“搏击术”已在他的家乡失传了,但记者采访了一位印度学者,他告诉我,与泰米尔纳德邦相邻的喀拉拉邦还有两个道场训练这种古老的搏击术,于是我辗转来到那里,想见识一下这种传说中是少林功夫源头的功夫。

  喀拉拉邦在古代一直是南亚香料的集散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大小博物馆里摆满中国元明清的瓷器,证明这里与中国的密切交往程度。中国元代商人传到这里的捕鱼方式一直沿用至今,那种鱼网在当地就叫“中国鱼网”。

  由于两千多年前,喀拉拉邦一带山峦起伏、森林密布。当地人在采集香料和檀香木时,经常遭遇野兽袭击。他们通过模仿动物捕食角斗的动作推演出一套搏斗技巧;通过观察风吹大树、浪击岩石,人们还悟到了动作刚柔相济的道理。有人说,达摩就是受到了当地人与野兽搏击的启发,然后融合了他个人对禅宗的理解,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搏击术。传说,达摩就是提着一根硬木棍,凭着这种搏击术到达中国的。

  我在喀拉拉邦首府参观了一家搏击道场。道场主人说,这里的搏击术基本保持了两千年前的套路。学生在习武前要先敬拜祖先和师傅,然后才开始习武。学生们首先练习棍术(silambam),那硬木棍在习者手里去如箭,来如线,让人眼花缭乱。棍术之后是剑术训练。他们还练习柔软剑(urimi),这种剑可以缠在腰里,或者盘在手里,属于“暗器”之类。搏击道场中最见功力的是徒手格斗。徒手格斗中可以使用点穴法,只需几个来回,一方就像捆稻草一样把对手撂在地上。这种搏击术简单实用,每一招都设法击中对方的要害。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印度人非常喜欢香港的功夫电影,但是习武者却寥寥,练习这种传统搏击术的不到几百人,印度政府至今也没有采取措施保护这眼看就要失传的国粹。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成语名称任从风浪起,稳坐...

价重连城 价重连城

价重连城成语名称价重连城成语拼音jià zhòng lián ch...

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成语名称任人唯亲成语拼音rèn rén wéi qīn成...

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成语名称任其自然成语拼音rèn qí zì rán成...

仰面朝天 仰面朝天

仰面朝天成语名称仰面朝天成语拼音yǎng miàn cháo ti...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