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因缘际会和合二圣与和合文化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18 09:31:07
和合文化与苏州寒山寺有着殊胜的因缘。1986年重建的寒拾大殿供奉的是木雕金身寒山、拾得雕像,一人手持一荷,另一人手棒净瓶,童子脸,刘海发,袒胸赤足,相视嬉笑,造型古朴,栩栩如生。寒山寺的大雄宝殿后壁,嵌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大画家罗聘所绘寒山、拾得写意画像的石刻,画像上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蓬头垢面、笑颜、散发、袒胸,古拙若愚。还有罗聘手书的《寒山拾得降乩诗》。大雄宝殿

和合文化与苏州寒山寺有着殊胜的因缘。1986年重建的寒拾大殿供奉的是木雕金身寒山、拾得雕像,一人手持一荷,另一人手棒净瓶,童子脸,刘海发,袒胸赤足,相视嬉笑,造型古朴,栩栩如生。寒山寺的大雄宝殿后壁,嵌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大画家罗聘所绘寒山、拾得写意画像的石刻,画像上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蓬头垢面、笑颜、散发、袒胸,古拙若愚。还有罗聘手书的《寒山拾得降乩诗》。大雄宝殿南侧墙壁上,还嵌一张寒山子石刻像,为郑文焯在光绪六年(1880)乘船游寒山寺时以手指蘸墨信手画就,画上亦有题词。北京故宫博物馆也藏有“和合”图画。一直以来,寒山寺被公认为是中华和合文化象征之地。

在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时,皇帝册封寒山为“妙觉普渡和圣寒山大士”、拾得为“妙觉普渡合圣拾得大士”,似寒山、拾得即“和合二圣”。道教崇拜得道成仙将和合又称二仙,成为主管人间家庭和睦,团结友爱,爱情美满的喜神和爱神。于是,寒山、拾得这“和合二圣”又作“和合二仙”。旧时常有悬挂和合二仙图于中堂者,取和谐合好吉利之意;又常于婚时悬挂,象征夫妻相爱。人们公认,这“和合二圣”发祥于天台山,成就于苏州寒山寺。

道并行而不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国人常抱着一个天人合一的伟大理想,觉得外面一切异样的新鲜的所见所闻,都可融会协调,和凝为一,为我所用。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一个特性:文化中发生冲突,只是一时之变,要求调和,乃是万世之常。认为西方文化似乎冲突性更大,而中国文化则调和力量更强,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乃在最能调和,使冲突各方兼容并包,共存并处,相互调节,互相适应。和合成了中国人的良好愿意与崇高理想,这是渗透到中国人血液中的精神追求。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所在,是寒山寺文化的核心。

我们尝试着从中华传统文化环境,用寒山拾得遗迹来分析和合精神,为什么以寒山拾得的形象为象征?就寒山寺文化的核心是和合文化挖掘内涵、特色、现实价值,探讨丰富苏州融合的城市人文精神,确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增强弘扬和合文化精神现实意义的深刻认识。

清朝雍正年间,寒山、拾得被追封为“和合二圣”,与丰干合称为“国清三隐”。从此,寒山拾得“和合二圣”名扬天下。

和合二仙相传为寒山、拾得二人。寒山于贞观(公元627—649)隐居始丰(今浙江天台)天台山翠屏峰寒岩,又名寒山子。拾得本孤儿,为天台山国清寺老僧丰干路过赤城(今属天台)收养,固名“拾得”。

“和合文化”促成天台山“三教”兼融。我国诸多名山,历史上或偏于佛,或偏于道。唯独天台山儒道释 “三教”兼融,和睦相处。如赤城山,既是天台宗九祖湛然讲经说法之地,又是道家高道葛洪、魏夫人修炼的第六洞天玉京洞所在,同时还是儒师学子教读之处。“三教”兼融,展现出“人的精神自我和谐”。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三者互学依存,互相融摄,相辅相成,充分呈现睦居“和合”的情景。

天台山三教兼容特点,成为文人学士、僧侣高道云集之地。儒道释三教修持者主张兼收圆融,相互研学,取别人之长,丰富自己。因此,天台山出了很多精通三教且倡导三教“和合”的高僧名道儒师。如南朝儒官、儒师兼道教学者顾欢提出:“道即佛也,佛即道也”的道释同源论。曾在天台山修炼多年的南朝陶弘景,首倡“三教合一”,大力提倡“佛道双修”,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礼”,是为一代道教宗师。又如唐代高道司马承祯,隐居天台山30余年,扬弃了道教炼丹服药方术,提倡“佛道双修”、“神仙即人”的道学主旨理论,欲以道教文化会通儒、佛二教,融佛、道、儒于一炉。

而寒山子本身由儒入道,再由道入佛,集中儒道释三教于一身的“寒山现象”,更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和合性。即天台山道教文化的“形神合一,性命双修”的道性论;天台山佛教文化的“一心三观、性具善恶”的佛性论和天台山和合二圣“安身乐道、自我湛然”的心性论。无论是道性论、佛性论,还是心性论,其实质都是“以人为本”的人性论,主要探究“人的自我和合”。这一现象,被清朝雍正皇帝所领悟,他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满、汉一家出发,大力提倡“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的治国方略,而寒山、拾得的“和合二圣”由此应运而生。

寒山、拾得的故事在宋《高僧传》卷十九中有记载,此书谓寒山、拾得二人非常要好,拾得常用竹简盛斋饭给寒山。

\

寒山子,又名贫子,经常栖身在天台山始丰县西的寒岩幽窟中,因此被称为寒山子。由于身居寒岩,饮食无着落,所以常到国清寺,向厨房中洗碗筷的拾得要饭吃。拾得的身世不详,据说他年幼时被人遗弃在赤城道侧,恰巧被正在经行的丰干禅师发现,带回国清寺中,因此名为拾得。拾得原来担任斋堂的行堂工作,一日忽然兀自登座,与诸佛像对坐而食,口中嚷着:“憍陈如!你这声闻小果啊!”旁若无人地比划着筷子,呵呵大笑,因而被改派到厨房洗碗碟,正因为如此的因缘,他才有机会把剩下的菜肴装在竹筒里,给寒山来取用。寒山是一位儒释道三教思想兼融的隐逸诗人,他启发和感染拾得,使拾得也写了52首参禅诗存世。俩人结缘以诚相待,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

寒山来天台山国清寺时,所穿衣衫褴褛,面容枯瘁,头上经常戴着桦树皮做成的帽子,脚下则穿着木屐,特别喜欢和寺僧开玩笑,或在廊下踱步,或者对空谩骂。然而在他的怪异言行之中,似乎蕴藏着许多佛理。有时候,他的荒诞行径惹得寺僧不耐烦,拿杖棍逐赶他,他也不以为意,他却回头抚掌大笑,呵呵大笑而去。

一天寒山在国清寺偶遇台州太守闾丘胤,闾丘胤一见即礼拜,合寺皆惊。原来是国清寺高僧丰干外出云游时曾对闾丘胤说过,寒山为文殊菩萨,拾得为普贤菩萨,所以闾丘胤一见寒山即拜。当时的台州太守闾丘胤,受到丰干指引,慕名来访寒山文殊、拾得普贤二人,寺里大众正纳闷着,“何以一位大官却来礼拜这等疯狂的人?”这时,寒山、拾得突然喝道:“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为何?”两人挽臂笑傲,跨出寺门,走向寒岩,从此再也不曾出现在国清寺。闾丘胤于是带着医药、衣物前往寒岩拜谒,只听到远处传来寒山的喝喊:“贼!贼!”便缩身回岩缝中,又大喊:“奉劝诸君,大家好好努力吧!”说完,岩缝自行封合,二人从此杳无踪迹。

闾丘胤在哀慕之余,请寺僧道路捡寻他们的遗物,只于林间抄捡得寒山诗三百余首、拾得诗及偈语,后闾丘胤加上丰干诗若干部,为他们出了专集《三隐集》。

寒山、拾得遁入寒岩石缝之后,杳无踪迹,一直是存在于人们心中之迷。现在才明白,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主持。据说寒山在天台生活了70多年后,他与拾得俩竟然携手来到了姑苏城外的妙利普明塔院继续结庐修行,诗歌唱偈,慈悲济世,弘法利生,和合人间,享年150多岁,在苏州寿终正寝,终于修成正果。寒山拾得精诚相处的情感,互敬互让的情义,携手共事的情怀,生动地展现了朋友间的“和合”的情谊。至今苏州寒山寺还有《寒山拾得图》石刻传世。编录为《寒山诗》,拾得写在国清寺内的诗偈,也收进《寒山诗》中。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屋着书 仰屋着书

仰屋着书成语名称仰屋着书成语拼音yǎng wū zhù shū成...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成语名称仰事俯畜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xù成...

仰屋窃叹 仰屋窃叹

仰屋窃叹...

仰息他人 仰息他人

仰息他人成语名称仰息他人成语拼音yǎng xī tā rén成...

仰屋兴嗟 仰屋兴嗟

仰屋兴嗟成语名称仰屋兴嗟成语拼音yǎng wū xīng jiē...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