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标题

因《楞严经》而开悟的禅师

来源:金刚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17 09:31:47
因《楞严经》而开悟的禅师  《楞严经》是一部较晚译出的大乘经典(于公元705 年译成),因其思想博大,义理精深,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经十卷经文, 内容丰富, 八宗兼容,五时并括,被誉为小三藏,各个宗派都可以在本经其中找到呼应处,如天台引之说止观,禅门援以证顿超,净宗取以归弥陀,中观由此见性空。但八宗之中,独与禅宗最为密切。如太虚大师说:若以《楞严经》全部脉络义理观察, 明理、 修行、
因《楞严经》而开悟的禅师

  《楞严经》是一部较晚译出的大乘经典(于公元705 年译成),因其思想博大,义理精深,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经十卷经文, 内容丰富, 八宗兼容,五时并括,被誉为小三藏,各个宗派都可以在本经其中找到呼应处,如天台引之说止观,禅门援以证顿超,净宗取以归弥陀,中观由此见性空。但八宗之中,独与禅宗最为密切。如太虚大师说:若以《楞严经》全部脉络义理观察, 明理、 修行、 证果, 仍以属禅宗最为确切 。纵观《楞严经》十卷经文,卷首的七番破处,十番显见,佛陀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隐藏着生动活泼的禅宗机锋,闪烁着直指本心,当下承当的见性之光。其后的会通四科,圆彰七大,明诲四戒,教持神咒,六十位修,是顿悟与渐修的详细开演。卷末的五十阴魔,详明禅定中的种种妄境, 更是禅门行人所不可不知处。 由是,著《楞严会解》的元代惟则大师说:首楞严经者,诸佛之慧命,众生之达道,教网之宏纲,禅门之要关也。

  在中国佛教史上,尤其是禅宗史上,《楞严经》扮演了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许多禅师接引后学的语录中,亦大量引用《楞严经》。因而,明儒曾凤仪说:诸宗师出词吐气,接引初机,语意多似《楞严》。有多位禅师是因《楞严经》而悟道,如玄沙备禅师,破山明禅师等等。这不仅是对大家常顺口而说出的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同时,也是对于那些认为楞严为伪者的一声棒喝。因篇幅所限,本文只择限其中数位禅师的开悟经历,以说明之。

\

1、唐玄沙大师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记载,玄沙备禅师,生于唐末五代,福建人,因阅《楞严经》发明心地,此后应机敏捷,与修多罗冥契。诸方玄学有所未决定,必从之请益。至若与其师兄雪峰和尚征诘,亦当仁不让。雪峰和尚称他为 再來人 。 有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 三卷,传于世。玄沙备禅师不仅自己因楞严而开悟,也以《楞严经》而引导他人开悟。如《禅苑蒙求瑤林》卷 2 记载,福州安国院惠球寂照禅师问玄沙禅师如何是第一月。沙曰:用汝个月作么。球言下大悟。《禅林类聚》卷14 记载,玄沙备禅师因有初入丛林之僧名镜清者来参问,乞指个入处。 师云:还闻偃溪水声么。清云:闻。师云:从这里入。镜清于言下大悟。《楞严经》中击钟验常的情节,宛然目前。

2、宋遇安掸师

  《五灯会元》 卷十记载, 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福州人。诵读《楞严经》不辍,一日因诵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遇安禅师破句读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因此大彻大悟。 时人称为 安楞严 。 后来他每次读 《楞严经》时都这样读, 旁人告诉他破句了, 禅师说: 此是我悟处,毕生不易。

  对此《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 22 有两点评价,一是决定志中乘决定信,二是依义而不依文字也。

3、北宋长水子璇大师

  长水大师,杭州钱塘人,九岁时拜普慧寺的契宗法师为师,便开始诵读《楞严经》。后又跟从天台宗洪敏法师正式学《楞严经》。有一次读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时有省悟。 后参滁州琅琊山的慧觉禅师, 问道: 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慧觉禅师厉声喝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长水大师经此一喝发明心地,后侍奉禅师多年。

  《五灯会元》中记载他一生前后开讲《楞严经》达三十多会,曾感得天落花雨。留下的《楞严经疏》二十一卷,影响极大,

4、宋法常法师

  《大明高僧传》第七卷记载,释法常,河南开封人,宣和四年(1122 年),依长沙之益阳华严轼公剃发,深慕大乘,然亦不排斥小教。一日,阅《楞严经》而能义通法海,自此游淮泗,放浪湖湘。后至天台山万年寺,参谒雪巢,一见即机语契会,雪巢乃命师掌理翰笺,大有风彩。一日,写一渔父词于室门示众,书毕而逝。

  此词即是当今大家熟知热唱的楞严一笑。原词如下:此事楞严尝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

  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

  蝶梦南华方栩栩,班班谁跨丰干虎。

  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5、明破山海明禅师

  破山海明禅师被人尊称为破山祖师,四川人,十九岁出家于延福寺听慧然法师讲《楞严经》,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一段时,起大疑心,请益而未能决,于是孤身离蜀东游,遍参名宿。后到四祖道信大师的黄梅破头山道场,研习禅宗语录三年,猛力苦参。一天,在经行中不慎跌落山崖下.腿受伤剧痛,因此大彻大悟。得到当时大禅师密云圆悟的印证,得付法衣。破山海明后来返回巴蜀,曾住持过万峰、凤山、祥符、无际、蟠龙、佛恩、双桂等九大佛刹,重倡马祖之道,宗风远播,朝参暮请之众多达万人。

6、明憨山大师

  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的另一位禅门巨匠,曾参学于云谷禅师,而云谷禅师亦是明代禅门大德。憨山大师本人的修行方法,即是《楞严经》中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大师曾花费多年的时间来练习听闻水流的声音,以返闻闻自性,参究向上一路。后在五台山的一次闭关中,而得了悟心地。但于自己之悟处,当时身边无人印证,于是大师便打开《楞严经》,经此经来印证自己所悟到的境界,发现与《楞严经》所说的完全一致。在《楞严经通议》的序言中,大师自述了这段经历:

  余昔居五台冰雪中,参究向上,以此经印证,坚凝正心以照瞩之,豁然有得。及至东海,枯坐三年,偶阅此经,一夕于海湛空澄,雪月光交之际恍然大悟。忽身心世界, 当下平沈, 如空华影落。 是夜秉烛, 述悬镜一卷,乃依一心三观,融会一经。之后,大师著《楞严经悬镜》一卷,《楞严经通议》十卷,《楞严补注》、《楞严补遗》各一卷。大师给予此经以高度的评价,认为此经摧九界之邪锋,拆圣凡之执垒。十卷《楞严经通议》,与其他常规的科判迥然不同,大师以破八识作为全经科判的中轴线,以一心二门和体相用来统摄楞严大定,发人之未发,让人耳目一新。

  正因为《楞严悬镜》与《楞严经通议》,是大师内心体悟的真切流露,深受重视,如为《楞严经正见》作序的盛符升,时年八十有五,云:诸家虽众,必以禅宗解经,方合经中征心辨性之义。今观历代宗师,独有憨公之悬镜纲要,灼然可传。禅家说经,固当推为科律矣。把它推为科经的准则。

  其他如元末明初的楚石梵琦禅师,三峰法藏禅师也是因读楞严而恍然有悟。由是可知, 开悟的楞严,非虚词矣。这也给读《楞严》者,树立了好的榜样,指出读经的正确方法与最终目的:不泥于文字表相,善听弦外之音,以悟字里之旨,明自家本心。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屋兴叹 仰屋兴叹

仰屋兴叹成语名称仰屋兴叹成语拼音yǎng wū xīng tàn...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成语名称仰事俛畜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chù成...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成语名称仰之弥高成语拼音yǎng zhī mí gāo成...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